平湖秋月650字

平湖秋月

6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以泛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之句;明洪瞻祖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康熙品题西湖十景,在白堤西端与孤山结合部竖“平湖秋月”景名碑,始以这一依山傍湖地带为景域所在。50年代,将原有360多平方米的景境,扩大到1600平方米,拆除哈同花园围墙,并扩建和改造了八角亭、“湖天一碧”楼和四面厅。在湖石假山间,增植红枫、石榴、丹桂、紫薇等花木,掩映着亭、楼、厅、榭,极富诗情画意。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前人有诗云:“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不是很大,但在人们这里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景致。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变建龙王堂。”真可谓:念时空之悠悠,喜我辈之相逢;世事忽千载,古今月无恙;秋月不比春风软,春风还羡秋月明。

平素漫谈

12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翻开人生的日记本,平素的记忆便如翻涌的潮水激荡在眼前,每一页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每一段文字都宛若岁月的琴弦上轻歌曼舞、眉目传情的音符,哼吟出高山流水、古道西风的短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地悠扬婉转,回味无穷。不论是心潮澎湃、慨当以慷的青年,还是笑傲秋月、惯看春风的老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平素。可以是碧血丹心、苦雨凄风的奋斗,也可以是风花雪月、花前月下的玩乐,还可以是碌碌无为、一无是处的漂泊。每个人的平素,都会是忧思难忘、沉吟至今的,每个人平素里挥汗如雨、勤勤恳恳地奋发图强,其结果也定然是铁杵成针、天道酬勤。然而,“平素”这一名满天下、世人皆知的词语,又有几人能诠释得了它的真谛呢?

刘备的平素,是在穷街陋巷里烟尘满面、望眼欲穿地编席为生,可谓是庸庸碌碌、大器晚成的。但为何其他走街串巷的商贩,不能像他一样在后来三分天下的中原的各为其主、独霸一方呢?是因为他们不是汉室宗亲,命中注定不能指点江山、驰骋疆场吗?当我们细细回顾刘备的一生,或许就能拨云见日、恍然顿悟了。刘备之所以能调兵遣将、逐鹿中原,凭的就是他独树一帜的仁义,而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天下,百姓们最能依仗的,也就是虚怀若谷、仁义待人的刘玄德了。然而,这正气浩然的仁义,却不是一天功夫便能修的来的。平素的历练对他后来的崛起,起了关键性作用。做生意理应讲究诚信,刘备对这一点更是心知肚明。不知大家是否察觉,当搜集关于刘备家境的资料时,便会发现,刘关张三兄弟的家境应属他的身世最为不如人意了。但就是这事与愿违的坎坷,让他学会了如何诚信待人,仁义纳士,让他坚定了得百姓者,而得人心;秉仁义者,而得天下的信念,让他明白,即使家境再苦,生活再窘迫,也不能做华而不实的生意,只有与百姓同心同德,方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由此可见,在平素需要经历磨练,也需要在平素,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不断奋进。躲在温室里的过去,并不会使那些富家子弟的未来心想事成、称心如意,况且,不懂得努力的人,便不会拥有真正的人生。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故事讲的是贫民家有一对双胞胎兄弟,贫民夫妇为了能让全家都能继续生活,而将弟弟送给了孤儿院,而哥哥则继续留在家中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因为弟弟天资聪颖,再加上长相很招人喜欢,一对多年没有孩子的富人夫妇将他领养。从此,哥哥与弟弟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哥哥在清贫的人家开始勤奋刻苦地学习,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家过上好日子。而弟弟住在富丽堂皇的豪宅内,这对夫妇又对他关爱备至,天上人间的生活渐渐使他丧失了努力的目标,甚至丧失了生活上自理的能力。最终,哥哥经过不懈钻研,考上了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而弟弟却不思进取,被忍无可忍的富人夫妇抛弃在街头。现在大家应该明白,平素的生活需要些清贫的色彩,我们也需要在步入社会的几年光景中将自己脱胎换骨的历练一番。毕竟未来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塑造,用才智去呼唤,没有经历磨难与坎坷的平素,又怎能有欣欣向荣、万众瞩目的明天?

让我们不再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一个翱翔天际、风雨无阻的苍鹰,学会在平素经过风侵雨蚀的历练,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澄澈的蓝天!

江苏省赣榆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李魏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记叙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