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余开十九见赠50字

适余开十九见赠

50字 初一 诗歌

余谓山高不怕高,

开道取径勿怨劳。

快意直取苍峰顶,

乐享胜景伴云霄。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1000字 初二 散文

只要认真负责,尽力发挥,持之以恒,哪怕最简单的事情,也能做出不简单的业绩。认真做事只是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简单不等于容易,尽白己所能力求完美,把简单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既然我们选择了一个行业,就应该为它付出热情,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经验也可以通过历练来积累,唯有态度是出于我们本身对工作的热情。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没有必要苛求自己拥有别人的天赋,根据自身的特性发展自己的长处就够了,专攻一道终成功。

曹衍玉出生在河南桐柏县黄庄乡一个山民家。兄妹共6人,她居老二,父母下地干活,弟妹们在家哭闹,她就把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讲给弟妹们听,哄着弟妹们不哭闹。当弟妹们听熟了又闹起来,她就到外面打听故事,她记性很好,听一遍就能把故事情节全部讲出来,而且用她自己的语调讲出来味道更浓。这些故事都是扬善抑恶、善恶有报的内容,弟妹们听惯了都养成正直、勇敢、善良的性格。日子久了,村里的孩子们都来听,有些乡里男女老少也爱听她的故事。她成了远近闻名的故事大王。

1994年,河南大学的张振梨教授听说曹衍玉老人是个讲故事的能人,就专程赶到桐柏县,记录了她讲的故事,并予以发表,专家们评价曹衍玉讲的故事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就这样,河南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相继介绍了她的事迹,特别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她“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2000年,河南海燕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书《金板凳》,从此,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婆就这样出名了。看来,这一辈子专门研究点什么都能成才呢!

王臧鸿1932年生于北京,因家里很穷受不了挨饿,9岁时就同一个伙伴一起去卖报,刚开始没有钱作资本,就给人家下跪,有人可怜他,赊给他200份报纸,卖了半个月他看出了门道,谁吆喝的好,谁的报纸就卖得多。他就把工夫下到吆喝上,历以他的报纸卖得最多。两年后,他又去卖臭豆腐。又过了两年,他积累了点资本,开始卖水果蔬菜,他把各种菜名的不同声音组合成悦耳的吆喝声叫卖,到后来他的吆喝声在北京城都出了名。就这样他对吆喝声产生研究心理,总结出吆喝的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他把老北京170多种叫卖声整理出来,编成相声给大家表演。1981年,电影《伤逝》的导演找他配音吆喝声,从此一发不可收,经常一天赶三场,不得不请经济人。现在他已给130多部电影、电视剧配音,还去全国各地去演出。中国“吆喝大王”王臧鸿已70岁了,没想到自己年轻时做生意的那些吆喝声,如今成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诗歌
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