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弄堂650字

家乡的小弄堂

650字 初三 记叙文

站在一个至高点俯瞰上海,你会发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间,那小小的弄堂隐藏在其中,它是一座城市的背景,它默默的见证了上海的变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便是在弄堂里长大的。

旧居是一栋法式洋房,幽静古朴,充斥着文艺的气息。它紧邻上海音乐学院,院里传来的悠扬乐声总会令人舒心陶醉,母亲喜欢抱着我,沏一壶茶,坐在露台,清新的茶香伴着温婉的乐声,真是惬意无限。母亲说,我仿佛是能听懂那曲子,常常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子,串门的邻居总会打趣说:“侬屋里的囡囡真聪明,长大后一定是一个音乐家。”我对音乐的钟情可能也是儿时的耳闻目染吧。时常也憧憬能像那些背着个大物件,每天在学院里演奏曲子的哥哥姐姐们一样能奏出那美妙的曲子。

比起现在的家,我更喜欢儿时的弄堂。如今的住宅区,真可谓是钢精水泥的森林,少了融洽,多了冷漠。比起邻居们关上门后就不再来往的寂静,弄堂可就要热闹多了。弄堂里的人们总是开着门,他们可从不担心家里少了东西,一有空邻居们就相互串门。家里烧了红烧肉,我就来一块吃。他们家的儿子娶了媳妇,就请你们去喝喜酒,因此弄堂里面极少听到争吵的声音。即使是谁家的鸽子弄脏了谁家的被子,谁养得猫碰倒了哪家的仙人掌,又或是买鱼的老太太少带了钱,还是卖啤酒的爷爷少找了钱,这些家长里短,人们总会当作茶余饭后的话题一笑了之,正是因为这种淳朴,和谐,让幼年的我爱上这弄堂,爱上这些朴实的人们。

转眼十年过去了,离开弄堂后就鲜有回去,每每路过都会不由地停下脚步,耳边仍旧是那熟悉的乐声,只是时过境迁,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消失了,左邻右舍大都搬离旧居,年久失修的砖泛着锈色,不禁眼中微润,不知再过十年这老宅还能否健在。

轻风拂过,思绪飘至过往,我怀念我的童年弄堂生活。

家乡的日月溪

400字 四年级 写景

我的家乡明溪有一条美丽的溪流——日月溪。它从很远的地方流到这里,长长的溪流,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哺育着家乡的人们。

日月溪在不同的时间呈现不同的美。白天日月溪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水里有许多绿油油的水草,随着溪流轻轻舞动,像一位美丽的少女。溪里的小鱼围着水草打闹嬉戏,给日月溪增添了无限生机。沿溪而建的河滨公园里种了许多花草树木,和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水面上,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每当夜幕降临,日月溪两岸就就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河滨公园里的树灯和梅花灯、拱桥上的小彩灯和日月溪两旁的高大建筑倒映在水中,银光闪闪,十分动人。此时,日月溪也热闹起来。年轻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在溪边散步、谈心。垂钓爱好者在溪边垂钓,几只小鱼和一两只小螃蟹都能让他们笑得合不拢嘴;健身爱好者则在旁边的小广场上尽情地舞蹈;孩子们在公园玩耍嬉戏……日月溪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家乡的日月溪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滋养着万物生长,陶冶着乡亲们的性情。我爱日月溪!

四年级:陈诗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