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央·我想1200字以上

夜未央·我想

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我在最深的黑夜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那一刻,不是传奇,胜似传奇。

——题记

或许对于我而言,对我的生物老师了解甚微,却仍然很想动笔写一写,哪怕只是将那一瞬间固执地定格在文字中,只为了不让时光消磨了这段记忆,从而有机会再某个安静的下午,重新阅读这些文字,微微一笑,静静怀念,默默思考。老师姓宋,年龄不大,但满腹经纶,讲起课来口若悬河,只是偶尔被我们迷茫的眼神打断,于是好奇地问我们:“这个也不知道吗?”然后无奈一笑。宋老师身材不高,稍显瘦,这便使他宽大的前额十分显眼,让人联想到灵感与智慧。其下是一双淡淡的眉,藏着清远的气质和山水的灵韵,从不会轻易纠结,只有在吃惊或微笑时,靠近鼻梁的眉的末端会轻微上翘,为脸上的表情添了几分生动与诙谐。望进他的眼睛,里面如一潭静水沉淀着黑色,似勾勒山水线条的笔墨,一层层向周围晕染出云淡风轻的色彩。值得一提的是,宋老师总是穿着深色衣服,且均为棉质料子,服饰几乎与牛仔脱轨,像极了古代的夫子,但并不迂腐,且多了几分现代化元素,偶尔也会捧着笔记本电脑赶来上课。

高中是有晚自习的,这我知道,但我从未想到除了值班老师,竟还有老师与我们一样在晚自习上各自工作。只不过,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宋老师是为了我们。写老师的作文,每一位学生都会经历,时间久了,竟给了人代代流传的感觉,少了诚挚与真情,多了空洞与虚伪。我觉得,并非每位老师都会伏案工作至深更半夜、月上柳梢,也并非每一位学生都会在老师的窗台摆放一盆丁香,谢师情、表敬意。虚构的场景永远无法勾起内心深深浅浅的感动和会心一笑的共鸣。但当我亲眼所见后,仅在将眼神收回的那一瞬,莫名湿了眼眶。

那个晚自习的课间,我不经意地经过办公室,眼神本是准备飘过,却在看见熟悉的身影后顿时停住。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宋老师一人。他端正地坐在案前,面前是一本摊开的学生作业,简洁的桌子上没有茶或咖啡,只有几垛堆如小山般高的作业和几支水笔。他的左臂悬空,只有左手轻放在桌上,支撑着整条手臂的重量,偶尔伸手轻压被晚风吹拂起的书页;右臂弯曲着,青色长衫的衣袖被刻意地卷着。他专注地目光紧随着手中的笔快速移动。我看见他紧抿的唇,线条严肃而认真。我站在窗外,夜色与情景交融,窗内的明亮让我感觉那是无法抵达的世界,因为那是最真实地不平凡,是孕育在最贫瘠土壤中的伟大。我的无法企及,惊动了我的眼泪。于是,我自然地想到,宋老师或许是我高中遇见的第一位因认真负责、执着付出而使我触动灵魂、有感而发的老师。他深夜独伏案前批改作业,不会大而化之、龙飞凤舞地签上日期,草草了事,他的认真负责表现在同学们的作业簿上,他的真实伟大彰显在深夜里的办公室里。他是一个普通人,但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此时此刻,画面仿佛一部卡了带的电影,突然在那一刻停滞不前,成为了记忆中永恒鲜明的定格;又好像一把顺时针旋转半圈的钥匙,“嗒”的一声,开启了我内心某扇思绪的阀门。因为宋老师,我第一次认真地看待老师的付出与责任感。老师这一职业平凡而伟大,伟大之处却总是沉寂在黑暗中。老师好像是一轮明月,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众星捧月而圆,也不因众人遥望而亮;不因什么而改变,也不因什么而消失。老师以三年为一个单位,欣喜地迎来一届又一届新生,又欣慰地将他们一一送走,重归起点。

办公室里的那盏灯,不知陪伴宋老师度过了多少个茫茫长夜无边沉寂,不知将来又要怎样看着宋老师生出一根根白发,使原本清雅的不再清雅,原本端然的不再端然。过去,现在,将来;春秋交替,花开花落,月圆月缺。这一切终归落入无尽虚无,诸多过往与未来都只是时光的玩笑、流年的戏耍。唯一真实的是眼下,此夜未央,灯明,侧影犹在。

站在窗前的我,左边是无尽黑夜,右边是灯火通明。我站在窗边,想了许久,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有想。

我感觉到有一滴眼泪划过脸庞,掉落在地。掷地有声。

我想:敬意也许真的只需要一眼。一眼,罢了。

夜未央虞美人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记叙文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题记

不知何时听到李煜这个名字,只是感觉有点淡淡的忧伤,心头的颤动,就这样我被吸引了,或许是因为那似有似无飘渺的伤感。

如同那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不知有一种光芒可以那样耀眼;不知有一种生命可以那样纯萃;不知有一种情结可以那样缠绵,让我不敢忘怀。无数次,我低吟着他的词,便宛如看到了那夜色下的孤独。凄凉绝美的背影。晚风徐徐,灌满那及地的长袍,清秀俊丽的脸庞,总有抚不平的眉,大概是种绝望吧!

李后主的词内容博大,因为他不是从外延来理解认识世界的,他是从自己内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的,他坦率地表达出来,毫不遮掩,这是他作品的风格,也是他命运中止的地方。

战火纷飞的代,杀戮成性的五代,李煜过于柔弱了。我们在他的词里面尽管会看到泪水,会看到思念,但看不到恐惧,看不到卑微。柔弱而包容,有水性,有水的灵性,特殊的经历往往会造就这样的人。李煜,他拥有一种魅力——凄楚。他有更多的细腻,哀愁,伤感还有绵绵的情丝。

李煜归宋以后,虽然宋太祖用高宅大院供其休憩,但并没有多少人身自由,只能终日里待在这精致的大院里,以泪洗面。庭芜绿,但是绿的惨淡,绿的无奈。因为与江南的绿相比,这里太狭小,太局促,大自然的生机在这里也是有限的。江南永远是绿的代表,春的代表,而自己却守着这小小的一庭之绿。他反复的说,想要说服别人,也想说服自己,这里面藏着一个落寞的视角。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一句句的荡气回肠,不知所终,有点西楚霸王项羽的意思,只是霸王是沙场上征伐的气魄,而李煜是文学里高远的气氛,这里包含了人类共同的一种悲哀,都包括在里边了——就是宇宙的无尽与人生的无常。宇宙的无尽永远与人生的短暂无常,年年春来,年年花开,年年秋到,年年月圆,可词却要日日囚禁于这里,内心的悲凉,忧伤便一触即发,这是种无奈,“往事知多少。”而那些走过的路,自己又知道多少是对,多少是错呢?

“小楼”“昨夜”“东风”“故国”“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与“人面朱颜”,这三组对比不断的切换,让人有种置身于画中一样,有不断的炫转,当站在那“雕阑玉砌”的阁楼上时,望着故国,那里的月会更圆,一切如旧,“只是朱颜改”读起来让人感到惆怅,而李煜心中的落魄恐怕也如同月光一般流泻吧?最后一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头顶的星空是宇宙的神秘,内心的法则是心灵的追溯,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一个位置,但这个位置让你能体会到让人“赞叹与敬畏”的东西,最后他却答非所问“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没人知道。那尘积了多年的恨,悲,愁是否能流走,那逝去的,只在历史中留下记忆。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的灿烂,一花凋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要尽力度过每道阻碍,不轻言放弃,我想当他面对圆月与星空时就已经释然了。别样的经历,让他更赋有一种沧桑感和非同一般的洞悉力。柔弱而赤诚,所以隔着战火硝烟的历史,我们还是能够为李后主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而感动,这不仅有生命的感发,还有生命透过历史的领会。这种赤诚而简单的理解,没有什么能够阻碍,人类凭着这个成为宇宙中最简单而可贵的存在。尽管李煜恨别吞声,但你听他的哭声何曾嘶哑过?这就是赤子之音,饱满深宏。

喜欢他的词,是因为那份孤寂和凄清感;喜欢他的词是那种诗境背后的忧愁;喜欢他的词是因为那种永不卑下的情怀;喜欢他的词,是因为他特有的风格,和其中那份品之愈浓,查之即散的焦愁。读他的词,就如同梦境般,清新却又小心翼翼,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些不易察觉的画面。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夏柳春花画满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夜未央,长恨泪,诗心一片,未见春晓拂亮,就已人去楼空。夜未央,尽思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