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的弹簧1200字

脚下的弹簧

1200字 初三 议论文

微风掠过,却带来一丝伤感,拂过脸庞,消除了愁容。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学校,路边的植物呈现出绿意,却仿佛是枯萎了。我走向老师的办公室,想要求退出“文艺大赛”。我刚迈入脚,就被老师叫停在半空中。“怎么了?”我疑惑地问。老师快步走过来,还没等我把脚收回去,就从我脚下拾起一个小东西,那仅是一支圆珠笔的弹簧。“还好没被踩,踩坏它就失去了一支圆珠笔。”老师欣喜地说,接着又问我,“你有事吗?”“我请求退出此次比赛”我红着脸回答。

“为什么?你不是很想参加吗?”老师又问。

“因为。因为我状态不佳。”我支吾地说。

老师沉默了一会儿,仿佛从我的眼神和神情上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事可以告诉我,或许我能帮忙。”

“我对此次比赛有自己的想法和准备,可父母总是指指点点,好像懂的比我多似的,听得我心烦意乱,感觉压力好大,不想参加比赛了。”

“你父母的心态我们做大人的是能理解的,他们是希望你能有出色的表现,对于他们的观点,你要懂得认真聆听,听取好的意见会帮助你提高能力的。。。。。。”老师停顿了一会儿又说,“你父母对你的帮助就像这支笔的弹簧,没有它,这支笔即使再好,也不能展示它的功效,而你的人生中有你父母的帮助会顺水行舟,更好地完成一段旅程。”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迷茫的脑海仿佛亮起一个光点,诱使我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回想父母的话,的确得到许多教益,父母毕竟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经过一番努力。我顺利而完美地展现了自己。比赛结束后,我踏起轻盈的脚步走向家里。一路上,万物皆祥和、美丽,微风拂过,怡然自得,因为我懂得了也学会了真正的艺术,这种艺术是来自父母的,也是来自美的心灵。

弹簧本身并没有动力,它的动力来自于身上的压力。每个人的脚下都有弹簧,但要懂得前进,有时也会以退为进,这样,弹簧才会发挥作用,但如果你停在原处,弹簧不仅不能发挥作用,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人生中,一个人脚下的弹簧并非单一的构成,它往往是亲情、友情、师生情、心情等四种感情的结合。其中的亲情是弹簧的根基,心情决定着弹簧作用的发挥程度。

拥有亲情的人是幸福的,但有些人不懂得珍惜,父母给了他生命和能力,甚至把自己的生命都付给了他,而他只留给父母一个背影,父母虽然只看到了孩子的背影,但他们强忍眼中泪和心中悲,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背影还存在,说明他们的孩子还没有离开,他们已经很欣慰了。连背影都不留给父母的人,还有良心吗?父母的付出应当得到孩子的回报,做孩子的不能只给父母一个背影,更不能连背影都不留下,没有劳苦的他们能有安逸的你吗?在与父亲的交流中加入理智性的幽默、和气、尊敬,在与母亲的交流中加入理智性的天真、幼稚、无邪,这样就能与父母朋友式的交往,这不就是幸福的资源吗?

不幸失去亲情的人不能陷于苦痛,而应该将这份没有把握住的亲情转化为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替补到人生弹簧的构造之中。其他三种感情没有理由失去或失控。

把握每一种感情,珍惜每一份感动,人往往在失去不应该失去的东西时才是最清醒的,也是最可悲的。保持四种感情的衔接,并要懂得适度地拿与放,助长脚下的弹簧。

不断奔跑,不断前进,把握感情,加上你的努力,泼洒你的汗水,让脚下的弹簧不断增高,坚信终有一天,一定能跨过每一道坎儿,越过人生的高墙,看到外界的美!

脚下的每一步

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现代社会,更多的人为追求丰足的物质生活,压迫生命于紧张和劳累之下。不得不思考的是,生命,是否该减速了?为生命限速,实则是提醒人们放慢脚步,享受过程,关注脚下的每一步,而不是头向前一直走。人非机器,有血肉;也非佛祖,有七情六欲。而过程能给予我们想要的,或许也常常出乎意料之外。过程,是上天的一种给予方式,我们更要明白:享受脚下的每一步,过程更重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的名字家喻户晓。现在的物理时代,也被称为“爱因斯坦的时代”可想而知,他对于人类的影响,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虽说他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可他最初的梦想却是小提琴家。但天不遂人愿,他的音乐天赋无足以撑起他的梦想。可爱因斯坦却不因此而放弃,研究疑难物理问题之余,小提琴与他形影不离。他拉着漏洞百出的曲子,美妙的音符霎时也变的笨拙无比。在别人看来,这简直可以扔进垃圾桶,成为一文不值的垃圾。可他的嘴角总是挂着陶醉的微笑。“飘飘乎不知其然也”。“只因为我爱它,拉小提琴的过程让我很快乐。”面对众人的质疑,爱因斯坦简单的回答道。成功并不是快乐的代言人,而往往过程潜藏着一切,待我们找到它时,“它在丛中笑”。

“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深”。只有“过”了,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当时的岁月有多么美好,教会我们懂得珍惜。台湾作家席慕容便是这样温润的女子。温润何来?是生活的过程,冥冥之中对于人生的体悟。她曾说:“现实与理想之间,容不下任何杂物,唯有一样:过程,占据了全部,以及,以及我的生命。”确实,她也是这样,且行且止中,参透人生。她也是位画家,试图,将眼前美好而稍纵即逝的美景,留恋于画笔笔尖。“哪怕永远的留它不住,暂时的过往也使我满足。”青山绿水之间,常常可以看见她背着画板的身影,有时,只是为了等待初晨第一朵绽放的荷花,她愿在满夜星空下等待。待到夜深人静之时,报着深邃的夜以静润的文字。“画家的意义就是,就是把想让别人看到的,毫无保留的吐露,剩下的,便是享受画的过程。”作为台湾名气作家的她,更多关注的是心的历程。“让心去旅行”。人的一生,也不过是旅行,只不过我们不知起点何来,终点何时。不妨让沿途的风景,使我们的内心变的丰盈起来,何必着急的一直往前赶,着急看到模糊不定的结局呢?走在路上的我们,才是最为幸福的。如若我们能够倾心,去爱过程中那些美丽令人心动的人,或事。人生亦无憾。

在我们身边,也常常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无论是奥运会上,还是灾难深重的地方,总会有许多人,以爱之名温暖他人。没有酬劳,他们依然认真。无私的奉献是他们的座右铭。而世俗的物质只会玷污这一份份高尚的灵魂。只因为他们享受着这无与伦比的体验,享受着过程,他们得到的,是比物质更珍贵、更宝贵的东西。过程,是一个得的经历,纵然结果关键,可没有来时的路,何来现在的结束?

火柴不会因为熄灭而哭泣,因为它曾燃烧过;飞鸟不会因为折翼而沮丧,因为它曾飞翔过;游鱼不会因为寒冷而遗憾,因为它曾努力过;花朵不会因为枯萎而伤感,因为它曾绽放过……单单的答案是无法回答这人的一生。唯有走好过程才是满意的答卷。所以更要用心体会。过程总是美好的,不论结局是好是坏,过程需要我们用心珍藏,小心翼翼的铭记。脚下的每一步,才是我们所不懈所追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