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那盏灯700字

我心中的那盏灯

700字 初一

自我出生起,家里就是亮堂堂的,白天的日光永远是那么明亮,夜晚的灯光永远是那么柔和……

家里很少停电,大多数都是在大白天,到了晚上,灯就会突然亮了,那时我还小以为是童话中的小精灵,在悄悄的帮助我家。记得以前停电,我总会被那黑漆漆的四周吓哭,所以,爷爷提前买了一大袋蜡烛,长长的一根,放在四周,“哗”的一声,火光亮出,照亮了那小小的一块。微弱的光摇摆不定,随时都有可能熄灭,我看得惊奇。在这深黑的屋子里,倒也被暖和的光带亮了不少,不再冰冷。

再大些,还是对夜有不少触动,那时,爷爷不再拿着蜡烛了,换成了妈妈,打着两个大手电筒,白色的光,就这么放大过去,照亮了屋子。虽是光,却没有蜡烛的柔和,冰冷刺骨。于是对妈妈说,想换成蜡烛,她却不以为然的一笑,道"蜡烛太弱,点了那么多支,都没有一个手电筒强,而且蜡烛是火,不小心燃起来了那就出事了。”盼着蜡烛的到来,可母亲的意思很明显,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不竟想起爷爷手中的那把打火机,“哗”的一下,蜡烛就燃起来了,那橘黄色的光,好柔。

白天也有光,但它是来自大自然的,它和蜡烛一样,好柔,就像母亲的手。白天,我就什么也不怕,也不担心了。晚上时,就睡在床上,没有安全感般,想象旁边突然的多出了一只手……白天还会那么想,即使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倒也不会心惊胆颤。

那是一盏火光,就像在学习中,为我杀出一条血路。学习,也如光般,像黑夜,令无数人迷茫。他们渴望一盏灯,一盏能指路的灯,带他们走出迷茫。但是,有灯照亮了你,下一次,你还会迷茫,还会渴望,与其一次次的求救,不如第一次就把它干了,克服自己的恐惧心。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引导正确的方向,我的那一束光,照亮了我,带我越飞越高,越走越远。

最后的年味

1200字以上 初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当这时,人们便会不约而同地往家里赶。在洋溢着幸福的年夜饭中,在充满着欢乐的爆竹声中,与家人一起回忆往年的趣事,迎接新年的到来。

对于我而言,预示着春节临近的,是在广东工作的爸爸回家。爸爸总是在春节前几个星期就会赶回来,而他也总是要开车回来有十一个小时的车程。妈妈说他在回家的前一天夜里从未睡着过,凌晨两三点便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启程往家跑。

爸爸回家后,等我上完补习班,我们在农历二十七便回了老家。我觉得回老家比搬家还浩荡,小时候是看着父母拎着大包小包,我吃着零食跟在后面;现在轮到我拎了。上车时,妈妈总会想尽办法利用有限的空间。指挥我们这里塞一点,那里塞一点,把我们忙得气喘吁吁,真希望多长几只手啊!

到了奶奶家门口,不用喊也不用按喇叭,会有一道迅猛的身影闪过来帮我们开门,使劲瞪着眼看着车往里开,待我下车之时,便如饿虎扑食般抱住我,好吧,他是我弟弟。奶奶也会走近来看着我笑,嘴里不住地念:“可算回来了,我的孙。”

在快过年的这几天里,我们这些小朋友就肆无忌惮地放烟花爆竹,直到大年三十那天。

那天下午,不到四点,便会有油在锅里跳跃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来,我和弟弟就幻想着晚上丰盛的年夜饭。奶奶准备好了蜡烛和香,让我们姐弟三人烧纸钱。弟弟主要是想去烧火,我学着姐姐跪在地上,拜几拜,闭上眼睛许愿。奶奶在一旁看着我们,火光映在她乌黑的眼睛里,一闪一闪的。随着门外鞭炮声响起,弟弟如火箭一般“嗖”地弹进了房间,等一切归于宁静后再摸着胸口喘着粗气瞪着门外,缓缓地走回来重新烧纸钱。

饭菜做好后,我们不能急着下口,而是要端到放了香烛的小桌子上,奶奶会还好三张椅子,对着空椅子边拜边碎碎念着什么,再把酒倒在椅子前的空地上,随后指了指桌子上的饭菜,让那三位神仙享用。弟弟虽在一旁看得云里雾里,却也不曾打扰。他的目标只有桌上的“神饭”。

所有的祭祀活动完成后,我们把饭菜端上了大圆桌,弟弟欢天喜地地端着“神饭”蹦过来,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天的饭桌上,是不可能出现任何之前没吃完的剩菜的。

黑夜压了下来,但村子里依然被灯光照耀得如白昼一般。

在过年必不可少的春晚之前,我们会先放一些小花炮来打发时间。等到春晚开始,我们便坐在火烤炉上边聊边看,。有些节目能逗得我们笑作一团,有些又会使我们拧着眉头深思,碰到杂技或中华武术时,弟弟跃跃欲试地跳出烤火炉,在地上“翻跟头”,其实也不过是在地上滚来滚去,妈妈笑着对他说:“看来今天都不用扫地了呢!”他还一本正经地回答:“不用谢啊!”这下还害得我喝水时呛了一口,缓了许久才好一点。

最令人激动的,时临近十二点的倒数,我们姐弟三人站到了电视机前,兴奋地与主持人一起倒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窗外无数道光从地面直冲云霄,绽出绚丽多彩的花。我们冲出了房间,爸爸早已搬出了大烟花,把它点燃后,全家人一起站在屋檐下,观看美丽的烟火。

最后,我们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不舍地爬上了床。虽说不舍,但我们一会儿就睡着了,因为明天,还有更多的活动等着我们呢!

如今由于科技的发展,几乎人人都拥有了手机,无论何时何地都低着头,过年几乎失去了本来的味道,只剩下老人们守着仅存的一缕年味。我希望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会在科技的发展中沉没,让心中的最后一股年味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