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之初味600字

品茶之初味

600字 高一 散文

在时光的碎影里,细品一缕茶香,寻一份久别的深思。

——题记

拖着行李箱,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好像又看到当初那个青涩的少年,拖着行李箱,轻快二而坚定的走向未知。带着浅浅的微笑,我,回来了!

眼前的老屋,与记忆里的重合,却显得更加苍老。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间,洒下斑驳的碎影。在树下泡一杯最爱的茶,煮沸的水,冒着热气。看茶叶在水里沉浮,起起落落,渐渐舒展开,染绿了一杯水。空气中晕开了一缕茶香,飘向四周。浅浅,淡淡,轻吟着“矮草斜行闲做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好久没有这样子了……

看着杯中的渐渐变绿的水,品一缕茶香,品茶之初味,亦品人生之味。

看茶叶在水中沉沉浮浮,恰似人生起起落落。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没有谁是世间万物的主宰,但是每一个人却是自己人生的主宰。人生的起起落落与未来,无人能预知。记得有人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我们自己。”在逆境中,带着30°角的微笑,从容的走过。

等待……

等待茶沉到杯底的那一刻,便是一杯好茶泡成的时刻,便是成功的时刻。两次洗茶,是沸水对茶的洗礼,宛如挫折对人生的洗礼。好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了人生的沉浮,苏东坡也许就只是历史上一个普通的文人墨客,发不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豪情;缺了逆境丛生,范仲淹也许被历史的长流掩埋,没有留下令人赞叹不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读不到柳宗元脍炙人口的《小石潭记》。他们在等待,也在煎熬中名流千古。

感受到指尖的灼热,回过神来。抿一口茶,涩涩的味道在舌尖萦绕,一股甘甜从深处散发出来,弥漫着。这就是“苦尽甘来”吗?

回首,风雨之后,“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品茶之初味,亦品人生之味。

品行论“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

8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近日,我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心有所触,文中的曹操,乃天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生的儿子也都个个可以在乱世之中独挡一面。“汉贼,曹贼”的也不知被骂了多少回了。可是我所认识的曹操与演义中可大不同:有谋略、文武双全,见识广胆子大,雄心壮志,就是有些好色,不过这与他的雄心壮志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一样的人物,为何有如此不同的印象呢?

我仔细琢磨,才得出一个结论:应百姓需求,写作时间是朱元璋洪武三年,当时百姓正脱离元朝的统治,但明朝仍在对元朝进行最后的打击,民众极需要一个精神寄托。于是,一部极具政治目的的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了。其中,把“仁厚、忠义”的刘备吹捧至极,把“奸诈、暴谲”的曹操鞭挞至极。鲁迅也曾说过:“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刘备则作为一个“天生”的领导者,百姓无不拥戴。所以说,《三国演义》中的话并不能作为历史参考资料。(但也不可否认它的文学价值。)

“无风不起浪”,如果曹操完全没有做过“奸诈”“不厚道”的事,作者也无法将其夸张放大,于是,我便开始了二次调查。

我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去琢磨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与现代作家袁腾飞所写的《汉末三国》。其中也有不少曹操的“坏事”,如:冤杀吕伯奢一家;为引诱吕布,拿掳来的群众当炮灰;为报父仇,攻打徐州时,军队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等等’“缺德”的事也干了不少。现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残忍至极,但在当时则属于政治需要,“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乱世之中,这样的现象不足为奇,但作者却抓着不放,一点点地夸大。

这件事过后,我想了足有一个钟头,曹操本应在后人之书里为堂堂的“魏武帝”,乱世豪杰。只因为他在攀登上极力的高峰时,脚下的白骨比其它二人(刘备、孙权)多了一些,便遭后人不齿。可见比别人多并不见得一定就是好事。“吃亏是福”有大气度的人方能成就大事,抛开曹操的种种“不良记录”。曹操在对阵袁绍之时,因实力悬殊,部下们几乎都给袁绍发过归纳信。当曹操打赢了战役以后,他大度地将信投入了火中。他这种大度不但加强了将士谋臣追随他的信念,还引得更多才子投奔而来。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大度一些,吃的亏终究都会化为你登上成功之顶的垫脚石。

还有一点,那就是读书切忌囫囵吞枣,我们应该带着批判的目光去阅读并思考。并结合多种资料去理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啊!

六年级:汪一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