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吴承恩故居350字

参观吴承恩故居

350字 初二 记叙文

爷爷给我和弟弟买了中国四大名著。我们对《西游记》情有独钟,对作者吴承恩十分仰慕。就缠着爷爷,让他带我们去吴承恩故居。爷爷被我们闹得不胜其烦,便带我们去了。

我们到了吴承恩故居,买了票就进去了。进去之后首先看见一座轿子横在门前,我和弟弟争先恐后地坐进去,尽情享受坐轿的乐趣。接着我们参观了他的书房,书房的陈设十分简单,只有几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我们又来到了后花园,花园里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一年四季都盛开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则在嗡嗡地忙着采蜜。花园的旁边有一个大水池,池中央有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黄色的石鲤鱼,它的嘴里有颗夜明珠,从珠子里不停地喷出清澈的水流。池边的岸上有一个雕像,是吴承恩老爷爷在那里看书呢!我们在荷花池边还看见唐僧师徒四人的雕像。荷花池里开满了荷花,真有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感觉!

吴承恩故居让我们留连忘返。当爷爷催促我们回家时,我们还依依不舍呢!

参观周总理纪念馆

1200字 初一 记叙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参观周总理纪念馆。一进馆门,就见纪念馆树立在被宽阔的水面、碧绿的小草包围之中。主馆坐落在绿色草坪的基台上,象征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中国人民忠实的儿子,他将永远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主馆四方八面体寓意着周总理的精神普照着我们中华民族。四根花岗岩石柱寓含着周总理提出要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在主馆大厅内有一座周总理全身汉白玉座像,四周由鲜花、长春盆景簇拥,像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人正在思考着国家的发展,家乡的进步。站在观景台上,阵阵清风迎面赴来,远眺古城,即可以感受着城市丰富历史文化,也发现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来到附馆,建筑呈人字型,体现了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附馆展示了总理一生所经历的图片、影音、实物资料,每个展示都有一个小故事,都有一个画面呈现在你的眼前。听旁边的导游在讲总理的生平,我深受感动。有几个小故事让我印象尤其深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0十二岁的周恩来故乡淮安,前往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周恩来在这里开始接触到许多新知识,开阔了眼界。有一次学校魏校长要讲修身课的“立命”一节。 当时,辛亥革命爆发不久,人们的思想处在明显变化中,很多人找不到为之追求的理想。魏校长有感于此,讲课讲到最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问学生:“诸位同学为什么而读书?” 有的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在当时的封建教育两位学生的回答也不能算错。

魏校长直摇头。他走到周恩来面前说:“周恩来,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听了这样的回答,魏校长非常兴奋。就追问一句:“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大声地向同学们重复了一遍。 

课堂上,寂静无声。全班同学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了周恩来。 

魏校长用得意的眼神望了望周恩来,“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他才十二岁,就怀着振兴中华,使之崛起于世界的宏图大志,大家都应以他为楷模……” 

拒修西花厅 

西花厅是总理在中南海的办公场所,在这里生活了整整二十六个年。西花厅后院的几间旧式平房,是总理的办公室。这几间老式平房由于年久失修,家具油漆已以脱落,屋顶漏雨,屋内地面潮湿。门窗不能密封,每当严冬来临时,工作人员只得用旧报纸裱糊以挡御寒风。 

西花厅工作人员曾多次提出对房屋进行修缮的请求,都遭到了周总理的拒绝。 一次周总理到外地调查研究,工作人员认为时机难得,乘机对西花厅总理办公室进行简单的维修。只不过是修了屋顶、铺了水泥地、粉刷了墙壁、换上了新吊灯、挂上窗帘而已。两个月后,总理回到了西花厅,当他看到了焕然一新的西花厅时,感觉非常意外,同时也很生气,立即找来相关工作人员,严厉地批评了一番,然后说:“这样搞,造成浪费,影响多不好。我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却没有做到。”周总理无可奈何地说:“房子已经修了,不好再动。但必须把新加的吊灯和窗帘拿下去,将原来的旧木床换回来。”工作人员深知总理的秉性只好停止了没有完工的修缮。 修房事情之后,周总理先后三次在国务院会议上自我批评,批评自己律己不严。打那以后以后,周总理对房屋修缮的控制更加严格了,直到周总理逝世,西花厅再也没有维修过。                      

总理一生没有留下财物、骨灰,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一座高大的丰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