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年是甜美的回忆1200字以上

童年的年是甜美的回忆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散文

童年无论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它都会成为生命中最诱人的磁场。童年里五彩缤纷的梦,那么让人怀念,岁月不可能将这温馨的回忆给吹掉;只会把它保存。

真的很快,还没有准备好就又过年了。小时候我们非常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才有新衣服穿,过年才能吃饱饭,过年才能吃够肉。记得那时过年从“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之日起,有的人家就开始有香味飘溢了。传说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汇报百姓的生活情况。为了避免口无遮拦的顽童说出对百姓人家不利的话,一大早,父母们就把头几天买好的糖瓜分给孩子们,为的是吃了后糊住嘴巴,免得这一天信口瞎说,让灶王爷听了去向玉皇学舌。

时间一进入腊月,我们就开始扳着手指头迎接着。虽然那个年代市场上的物资十分匮乏,人们缺吃少穿,但是一到寒冬腊月,人们还是早早地张罗起过年用的东西来。就拿穿的来说吧,大人宁愿穿着缝了补丁的衣服,也要给小孩子准备新衣服,而吃的东西更是要想方设法早早准备好。那时生活困难,猪肉是凭票定量供应,人们几个月才能吃上一顿肉,所以人们喜欢的是肥肉。那时吃顿肉叫“打牙祭”,因而人们对肉味的嗅觉特别敏感,就像现在的人对铜臭那样敏感。到了腊月二十几,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肉味飘香。由于难得吃顿肉,我记得那时吃顿饱肉油嗝得打半天;不像现在,顿顿吃肉也打不出一个油嗝来!

那时的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候。穿着一年才能穿到的新衣服,女孩子扎着用自己积攒多日的零花钱买来的鲜艳的头绫子。那个美、那个乐。吃着平时吃不到的年嚼过,撑得都不消化了。尤其是初一早上吃饺子,在饺子里包上个钢镚,谁吃到就预示谁的运气好。孩子们为此吃饱了还硬撑着吃。等到自己有家了,过年还饶有兴趣的包上个钢镚,弥补儿时很少吃到钢镚的缺憾。现代的孩子却说我迷信,饺子里的钢镚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他根本体会不到吃到钢镚后的喜悦和快乐。

那时过年首先要贴年画,我们家房后就是供销社,到那几天供销社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年画,画底下标着号码。内容有故事连载、英雄人物、山水风景、鱼鸟花卉,我煞是喜欢。供销社人山人海的,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所以附近村的人们也都来这里购买年货。为买画我得几次去斟酌,好几次挤进去再出来盘算着价格和喜好,每回都是满头大汗的。虽然才一角钱左右一张,但妈妈规定只能买几张,只好优中选优。每次又都是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供销社。那时,我就想等我挣钱了喜欢的画都买,贴他个满墙。等我工作的时候有钱了,已经不时兴贴年画了,商店里到处是样式齐全的工艺品。我的愿望也因此没能实现。

贴对联更是过年的一件大事。那时没有卖对联的,街坊许哥是个文化人又写一手好字,左邻右舍都找他写对联,我就买几张大红纸提前几天去许家排着,对联的大致内容都是祈求平安、富贵发财。年三十早早的我哥就带着我们开始粘贴。据说越早越好,有的人们竟然在腊月二十六、七就已经打扫好了院子贴上了对联啦。从屋里到屋外都是对联和福字:猪圈、鸡架、米缸也要贴上,对新年的期望在对联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在的对联更是五花八门,内容多样,印制精美,方便快捷,满大街都有卖的,再也不用排号等待了。

记忆中的“年”是忙碌的。每当进入腊月,清扫家里的灰尘,粉刷家中的墙壁是必须做的活。当时的家里生着火,特别的脏,早晨开始打扫家时,穿上烂衣服或脏衣服,先把窗户上的纸撕烂,然后开始扫舍,当打扫完家时,鼻子两边都是灰尘,鼻孔里、喉咙里都是黑的。玻璃就是窗心里有几块小玻璃,不像现在,打扫家不费劲,麻烦费劲的主要是擦洗玻璃。扫完家后,要粉刷墙壁,不是象现在这样去买刷墙粉,喷上墙那么简单,而是去山上刨回些一种家乡人叫的“白土子”,放进盆里,加上开水,来回去搅,然后用刷子刷墙。扫尘刷墙过后就接近傍晚,马上再用纸糊窗户,贴上喜庆的红窗花。再把买来的几张年画,订在墙上,再把相框里的照片重新布置一番。

重头戏还是要做各种主食、茶食。蒸馒头、豆包、蒸糕、摊花。还要炸各种茶食:香甜的麻花、酥脆的馓子、外面裹满糖里面酥酥的糖枣、还有麻页、油饼、酥条等等,炸油点是每家都要做的,一则用来祭祖供神,再则作点心食用。炸几样,炸多少,这要根据主妇们的厨技和家庭实力决定。不论啥人家,在动油锅时很有讲究,小孩子在灶前不准随口说油锅里的事。如,油温升高,油沫溢起来时,不准说“油溢了!”否则,油锅里的油就会迅即减少,预示着来年光境不好过。曾听老年人说,炸供时,要一个人静悄悄地炸,遇着锅里油沫泛起要溢时,不用慌,不要作声,悄悄用瓢往出舀就成,据说有人舀出满满的一缸油。当然,这是毫无根据的迷信说法;仅仅说明,油对于当时的家庭来说,是一种相当贵重的生活物品。还有就是需要压豆腐、压粉条、生豆芽等等。还有一样东西特别好吃——冻土豆,将冻土豆中的冰拔出去后,挤干、蒸着吃,甜中带酥还有点精道,我形容不出那样的口感——好多年没有吃到了,突然在去年夏天尝到了儿时冬天才有的美味零食,味道还是那样,只是感觉怪怪的……

多数人家在年跟前(一般是腊月二十八),再做一盆捞干饭;把小米(或者掺入小量大米)煮至七八成熟,捞出后盛入盆里,直至堆起成一个小山丘状,用锅铲把表面抹光滑,放冷后,上面插几个尖尖的红辣椒和绿葱芽(像征来年光境红火旺盛),之后存放在院外冷房中。捞干饭主要是正月里一早一晚氽着喝。做氽饭前,先要把干饭解冻,把干豆角丝和葫芦条用冷水浸泡,发好之后切成寸长小段,水开后和干饭一块入锅,锅开后,放入适量盐和酹油,煮几分钟后用胡麻油炝些葱花浇入,一锅氽饭就做好了。氽饭不似稀饭,做出来水米分明,没有米浆,喝起来喷香可口,非常适合用作肉食吃多后的去腻调剂。

水果是很稀罕的东西,普通人家是不会有的。主要是一些干果,象核桃、花生、瓜子、各种豆子——蚕豆、黄豆、黑豆等。等到年夜饭吃过后,新衣服的兜里装了满满的各种东西,找地方守岁去了。在那物资紧缺的年代,过年每家都是自己炒瓜子,蚕豆(我们习惯叫做“大豆”),有钱的人家炒点花生。印象最深的是,先要到河沟里捡一些大点的干净沙子,放大锅里和瓜子、蚕豆一起炒。起初,是我坐着小板凳,边拉风箱边添柴火;哥哥一边用铲子翻炒,一边尝着生熟。后来我看出了门道:“每回炒完了你也尝饱了,这不行咱得换换。”从那以后就改成哥哥烧火,我则踩着板凳边炒边尝,甚至炒焦了也不在乎。年就是在这亲昵而香甜的气氛中度过的。

三十晚上总是穿好新衣服,等不及吃早饭,孩子们就跑到院子里撒欢了。左手举一小截土香,右手忙着从兜里往外掏小鞭。红红的半寸来长的小鞭可是宝贝啦,家里统共给买了一挂一百响,从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十个出来过过瘾。藏在家里的小鞭如果被兄弟姐妹发现了“偷”走几个,父母们就成了难断家务事的糊涂官,只有许诺“再买一挂”才能安抚孩子们的哭声。到了晚上,全院子的人都出来看放花,孩子们手上提的小灯笼有五角星的,也有宫灯式的,星星点点煞是好看。你家的“老头乐”喷出满天花雨,我家的“火树银花”也不逊色,他家的“螺丝转”蹿进人丛,激起一阵阵笑闹声。我一生中只有过一个属于我的小灯笼是西瓜式的,我不知道有多么喜欢它,可是因为跑得欢,随着我的一个跟头它也就熊熊燃烧了,为此我不知道哭了多少回,看着别人依然挑着灯笼跑来跑去的,我都懊悔死了。

现在改革开放使人们都富裕了,日子天天都像在过年。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对于过年似乎没有三十多年前那样渴望了。富裕的生活条件,开放搞活的市场经济,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所以,对过年没有了更多的期盼。一大家子人年夜饭在饭店包个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新衣服随时随地看好就买,而且还注重名牌。立柜里一个人的衣服比过去三个家的都多。用丰衣足食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了。如今真是今非昔比啊!

童年的年,永远是甜美的回忆。岁月已逝,童心依旧!珍藏于儿时记忆的春节,犹如一坛滋味醇厚的老酒,经过岁月长久的沉淀,愈发醉人浓烈醇香。在春节品味每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年俗,履行每一个年俗仪式,缅思每一个春节的非常记忆。让人感受到时光往事里沁人心脾的幽香,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增添人生旅途的精神收藏。在节日的欢声笑语中,喝着乡酒、叙着乡情、聊着乡事,不也是最好的人生享受吗。

童年的幻想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夜幕降临,朦胧的月光好像一层轻纱覆盖着大地,在这幽蓝的夜空中,总少不了点点繁星影影绰绰地缀在上面,假如我就是其中的一颗……

假如我是星星,我愿意紧紧地依偎在月亮婆婆的怀里,听她讲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故事。像一个撒娇的孩子,和月亮婆婆相亲相爱。

假如我是星星,我愿做最亮的一颗,为在夜幕中的行人送去一份光亮,也为迷路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假如我是星星,我愿做最调皮的一颗,乘着彩虹滑进孩子们甜甜的梦乡,变成糖果、蛋糕、玩具,让他们尽情地吃个够,玩个够!

假如我是星星,我愿做最善良的一颗,隔着窗户为残疾儿童送去亲切的问候,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不再感到寂寞。

我愿做星星,愿意做世界上最平凡而最美的一颗!

像空气一样的母爱

中考那紧张的气氛传染了每一个迎接它的考生,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啃”着书本。我也不例外。也许是中考的压力太大,我异常烦躁。

夜深人静时,我还在心慌意乱地翻着语文书,却一点也看不进去。这时,妈妈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

“妮子,明天就要中考了,今晚就别看书了,喝了牛奶,早点睡吧!”妈妈微笑着关切地说。

虽然知道妈妈的心意,但是烦躁使我变成了一只刺猬,妈妈成了发泄的对象。

“我不想喝,我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空喝牛奶吗?”我头也不抬。

“明天考试,你还是早些睡吧,否则明天会没精神的。”妈妈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

“你别烦我了!害我书都看不进去了!”我朝妈妈大吼。

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死寂,很尴尬,妈妈就像没有甲壳的乌龟一样被我扎得遍体鳞伤。我知道妈妈是关心我的,我也知道,我伤害了妈妈。其实,我真的不想说那些尖利、刻薄的话,可不知为什么,一张口,这些话就像连珠炮一样射了出来。

妈妈默默地收拾着我铺在床上的书本,见我没有“睡意”,转过身叹了口气,轻轻地带上门……

听着妈妈掩门而去的脚步声,望着眼前冒着热气的牛奶,我心中充满了内疚,我多想跑出去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可是,我没有勇气。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我伤害了妈妈,妈妈却一笑而过,对我如此宽容。博大的母爱,让我感到如此的伟大,却又让我充满了罪恶感。

我关了灯,听到妈妈走近而又离开的声音,我望着天花板,下定决心,明天我一定向妈妈道歉。我突然觉得,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却步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学会异想天开

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我们年轻的心要装载的很多,学会学习,学会休息,学会面对挫折,学会享受生活……但是,请别忘了年轻的我们的一堂必修课――学会异想天开。

如今,异想天开被人们过多地充斥了狂傲的味道,面对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聆听着老师们“只许这样,不许那样”的训斥之言,异想天开几乎成了我们不可触及的禁地。当一个新奇的想法从脑袋里蹦出,一句简单的“异想天开”就会将它绑了块大石头沉入深海之底。

难道我们只能墨守成规,只能怨天尤人,只能对那些固有的说法一味盲从?不,我们不需要一群只会点头称是的胡涂虫,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簇,我们的建设事业需要这样的一种异想天开!

谁说异想天开注定只会是异想天开?不,看看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吧!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被封建教会奉为不可撼动的真理,是哥白尼“异想天开”地提出“日心说”,开创了一片天文科学的新世界。中国的“贫油论”让中国默默忍受了进口洋油的不公正待遇,是李四光“异想天开”地进行地质研究,发现了我国丰富的石油宝宝藏。一个世纪前,“嫦娥奔月”只被当作一个“异想天开”的美丽神话,而现在,人类已能站在月球向着地球微笑。看着今日愈发繁荣的香港澳门,又有谁还会去质疑邓小平爷爷“异想天开”而得出的“一国两制”。在建国初,又有谁不会认为祖国有今天这样的繁荣是“异想天开”呢?然而事实上,中国已屹立于今日的世界之林,沉睡的雄狮觉醒的声音已威震四方。

异想天开不是错,我们人人都应该学会这样的一种异想天开,虽然我们的异想天开很有可能成为人们不屑一顾的茶余饭后的笑料,但难说它不会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班主任的眼睛

班主任那双眼睛,并不出奇,但她的目光就象三月细雨,洒向我们的心田,将希望的幼苗培育;她的目光还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我常常从班主任的眼睛里得到无限的鼓舞、教育。。。。。。。。

那是一双期望的眼睛!记得第一次见到那双眼睛,是在报名的那天。从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原来的班主任也换了。以前每年报名都是自己来的,今年也不例外。一见到这位班主任,我胆怯地递上暑假作业本和练字本,慢慢的抬起头,悄悄的望着她的眼睛。那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这时,从这双眼睛里流露出来一股温和而期望的目光,使我立刻定下心来。开学过去好几个星期了,我上课从来没有举过手,就是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敢举,因为我生怕自己答错了。有一次,我刚想举手,可是因为我胆小,没有把手举起来。这时,那双眼睛望着我,流露的是鼓励和期望,我终于举手了,正确的答案赢得了响亮的

掌声。

那是一双温暖又柔情的眼睛!那次,因为头一天上了体育课,专门练立定跳远,所以今天全班同学都感到腰酸背痛。但是我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仍然坚持去做早操。老师知道后,十分高兴,眼睛流露出了无限的关爱,仿佛在说:“你们做得真棒,就象大海上剽悍的水手。“让我们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做起操更带劲了。

那是一双严厉的眼睛!我也曾经在那双眼睛中看过严厉。一天,由于我贪玩忘了查字典,作业没写好,而第二天她要检查。我低下头,支支吾吾地那不出作业本来。猛看了一下她的眼睛,那双眼睛里射出了严肃的目光。这是一种无声的责备,这种责备让我感到惭愧。从此,我做作业时专心多了。

是的,这双眼睛十分普通,但正是这双眼睛让我读懂了许多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