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竟走过750字

我毕竟走过

750字 初三

我们忘了一路的陡峭,只为追求终点的高度,乐此不疲。时间如云层般将“山腰”蒙蔽,但我一定记得,我毕竟走过,那段渡我一生的风景。

卡勒德·胡赛尼在《追风筝的人》中写道:“每当天空放飞起风筝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是否真的珍惜我们曾拥有的一切?”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那追风筝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总会布满绊脚的石头,而当抓住了风筝,人们便试图隐藏自己跌倒时的伤疤。人的自我审视总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在自己“痊愈”之时。心灵喜好光的那面,所以我们只会看到成功的结果,不会看到背后的艰辛。或许有人认为这段经历只配待在面具下,可恰恰相反,全面的人会直面这段经历,在曾经的挫折中找到其中的美好。再高的顶峰也终究是由一粒粒肮脏的泥土堆积而成的,他们是一个整体。而如果逃避了曾经一路以来的岁月,那么你就逃避了整个人生。

人性也许本来就容不得眼里有沙,但我们毕竟走过,就必然要把它算在生命里的一部分。

国际大咖“结石姐”得了轻度中风,心跳不规律且有时呼吸困难,可他并没有极力掩饰,反而坦然接受。她曾说:“病魔没有打败我,反而成就了我。”在她看来,病魔就是在她追逐风筝时的绊脚石,如果她选择跳过,将会有更多绊脚石让她措手不及。庆幸的是,她没有。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事情的态度只有两个,一个是成功得忘乎所以,一个是失败得一塌糊涂,而忘却了他们之间还有那么多空白等着我们去探索。毕淑敏在《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里写道:“生命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学会直接面对失败,才能以完整的视角看待不完整的人生,过程与结果,失败与成功,并非真正对立。

终点,只是决定过程的长度,无论是洒满阳光的大道还是泥泞小路,都会成为人生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因为我,毕竟走过。

如果我们的天空再次放飞起风筝,不知是否,我们还能留意足下的土地和身后的世界?我想,背后的天地,一定也有十里麦田的芳香。

我毕竟走过

900字 初三

一个再吉祥不过的日子,布达拉宫大殿外的阳光纯净而耀眼,殿内的尊尊佛像被映照得金碧辉煌。然而我的心头,却不似日光这般温暖。

今天,是我接受比丘戒的日子。作为雪域最大的王——六世达赖喇嘛,我不得不接受这严格的戒律。望着一直延伸到远远的山坳的攒动的人群,我不禁焦灼——该如何拒绝受戒呢?

儿时的我,只是一个奔跑在泥土和草地上的少年,在落日斜阳中,遇见了那个美丽的她。干柴烈火般,我们抵死缠绵。可这燃烧的爱恋就如流星般转瞬即逝。过了不久,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传来,我被认定为转世灵童,成为了六世达赖喇嘛——这意味着我将去往遥远的布达拉宫,远离家乡、亲人、爱人。与她片刻欢愉,没想到,竟会付上一生的苦难和相思。

在布达拉宫,我的任务不是统治拉萨,而是钻研佛经。凭着过人的天赋,一部部晦涩难懂的经卷被我钻研得十分透彻。时光飞逝,我发现,本应管理整个西域的我,整个雪域最大的王,只是一个被灌输佛经的机器。真正的权力,在我的上师手上。我开始怀念以前的生活——阿爸、阿妈和她。多少个清冷的夜,我辗转难眠,不禁体会到佛经所云: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我不愿成为一具冰冷的佛像。

一个夜晚,我褪去僧服,换上俗装来到一个热闹的酒楼,在灯的迷离闪耀和侍者的热情招待中,我破了戒,狂歌痛饮,不一会儿就不胜酒力,随即谱下放纵的诗篇:“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事情很快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对我议论纷纷。为保全我的地位,我的上师要求我结受比丘戒——向世人证明这个六世达赖喇嘛并非伪冒。

如今,我站在受戒的大殿上。受了比丘戒,意味着再也没机会与她相见,我知道。那一段快乐的时光从脑海里浮现,眼前的一切愈发模糊了起来。

“时候不早,请大师为达赖喇嘛受戒吧!”

眼看为我受戒的大师已起身,全身上下的气力汇聚,逼迫着我站起来,“扑通”一声朝他跪下:

“上师,我自知不是一个合格的弟子。但我请求您,今天绝不接受比丘戒!”

后来,我遭流放,冒险逃生。余下的一生我都在思考:为了一个女人放弃一切,我是一个合格的僧人吗?

我知道我是,我经历了爱别离,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毕竟走过这条爱情的路,我也就成了一个慈悲的僧侣。

如若有来生,希望相逢的时候,我依旧是当年的翩翩少年。如果没有来生我亦无悔,因为我——仓央嘉措,爱恨离别,成败荣辱,我毕竟走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