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炎帝陵1000字

游炎帝陵

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很早以前,就听说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对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神秘就充满了向往。今年春节长假,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湖南炎陵县城西南面的炎帝陵前,亲身

感受了一番。

来到炎帝陵的正大门前,放眼望去,整座陵殿周边群山环抱、左侧前方一条清澈见底的洣水河缠绵环绕,矗立在最前端宫殿形状的大门与十根分别竖立两侧的擎天石柱,围成的正中长廊笔直深远,神农大殿的红墙黄瓦在长廊尽头时隐时现,使得整个炎帝陵既显得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又山清水秀、恬静怡人!

在正大门留了影之后,我们一家走上了铺在长廊中间的红地毯。这时我才发现,两侧的石柱上分别雕刻了十分精细的图案,仔细一看,原来分别是“稻、梁、菽、麦、黍”五谷杂粮,这就是景点介绍的“五谷柱”了。我不禁默默意念:感谢伟大的神农贡献了五谷,让现在的我们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继续往前走,长廊变成了一个大广场,两侧各有一尊石雕,左边是鹿,右边是鹰,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这就是“鹰鹿广场”。传说,被生母女登留在石头上的炎帝,曾唤下山中的鹰为他遮风挡雨,鹿提供给他足够的奶水。于是,炎帝就有三个母亲:生母女登、养母雄鹰、乳母慈鹿。也因此,炎帝从小就具备了鹰的顽强勇敢执着、鹿的温柔仁慈宽厚。

上了一段台阶,穿过“烽火台”、走过“太极广场”、沿着“九鼎九簋”的台阶,终于来到神圣的神农大殿门前。近看大殿,首先感觉到处都是龙在飞腾,几根主要的石柱雕刻着龙、门前台阶上雕刻着龙、大理石的护栏上也全是雕刻着的龙…这些龙与红墙黄瓦相映成辉,宏大的气势跃然而成。进了主大门,便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大理石雕像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位微弯着腰的老者,手里拿着五谷之粮,微笑着递送到人们面前。如果不是在这神农大殿里,你一定以为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把目光投向四周的墙壁,十幅红泥雕刻的壁画深深的吸引了我,“制耒耜,种五谷”、“日中为市,首辟市场”、“作五弦琴”……原来这十幅壁刻分别叙说了神农的十大功德。看着壁刻中画着辛勤劳作的人们,我沉默了下来,心被深深的震撼:一位远古时的部落首领,在那么恶劣的气候、原始的条件下,却能开辟出一条如此灿烂的文明之路。这十大功德,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正是他无私无畏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岁月可以冲淡许多记忆,却无法冲淡中华民族的凝聚之心!

出来时,爸爸问我对游炎帝陵有什么感受。我想了一会儿,不禁想到那幅对联

“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离开景点开始,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当之无愧的炎黄子孙!

游玉华洞

9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总评:作者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玉华洞的真实景象,这里的“一扇风”、“马良神笔”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整个游览的过程简洁明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加上作者生动的想象,使游览过程连贯紧凑,连石洞中的景物都赋予了神秘的气息。从行文来看,虽然语言略显稚嫩、描写欠缺具体,但感情真实,颇有情趣。相信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会写出精彩的文章!

点评人

据说有“不游玉华洞,枉为福建人”的说法,既然(据说号)堪称天下第一洞(的玉华洞),而且还听说那里(还)是我最爱看的《西游记》外景拍摄地,(这些都让我这次出游兴奋不已!)我们的车刚到将乐城关(,)我的心似乎(就)已经飞到玉华洞了。 (以民间称誉起笔,寥寥几笔,将出游前的喜悦跃然于纸上。)

那(这)天,天气十分炎热,顶着刺眼的阳光,我远远就能看见一个洞口,上面写着(的)三个红漆大字“玉华洞”(分外夺目)。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洞口,(突然)一阵阵凉风(迎面)袭(来)人,就像走进一个空调房间,而且凉风习习,感觉冰冰凉凉的,想到刚刚在洞外还炎热非常,这儿却像回到了秋天,难道是仙人用凉风欢迎我们呀?导游姐姐告诉我们这就是神奇的“一扇风”。 (采用对比的手法,给人留下对玉华洞的初步印象。“难道是仙人用凉风欢迎我们呀?”体现出童趣。)

入洞后,果然名不虚传,洞里的路虽然很窄,(沿着)小小的石头通道,先是半明半暗,(、)又湿又滑,(继续往前走,逐渐)慢慢有若隐若现的灯光照着,(低头)只见脚底下一股股清泉绕过一块块石头,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像一条条七色的彩带。(伴随着“彩带”延伸而去,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景观,如:“硕果累累”、“三龙吐水、“雄鹰独立”、“圣水碗”、“马良神笔”、“中国地图等等,无不让人赞叹。)我认为“马良神笔”最为逼真,一根圆柱从洞顶向上,上方由圆到尖,好像神话故事中马良的神笔。(,)似乎画出我们现在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移步换景,顺序清楚,给人一种神奇亲切的感觉。但欠具体,应该反映出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光华四射的情景。)

还有音响效果讲述溶洞形成时充满诡异神秘,忽然,灯灭了,山洞内出现了风声、雷声、还有雨水冲刷岩石的声音,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加上五颜六色的灯光,简直是美不胜收。(,)仿佛几万年前(溶洞形成时)的事(一刻)就发生在眼前,真有(让人)身临其境(感受那一刻的诡异神秘)的感觉! (本段稍嫌平淡,应该抓住声音展开多角度的描写,把“鬼斧神工”和“美不胜收”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难怪(据)说玉华洞(是福建省)最长最大的石灰岩溶洞,被誉为“闽山第一洞”。 这次旅游(览),(还真的)让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见)识,看到了美丽景观给我带来的无限欢乐! (结尾简单明了,首尾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