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700字

700字 初三 书信

什么都会变,风景,地点,思想!不会变得是那个人,躯壳罢了。

从小学到初中,什么都变了,窗外不再是那颗树,换成了空空的天。坐着的地方也不是那三层高的墙面被时间描得灰黑的教室,变成了六层的有明亮灯光的教学楼。不再想着回家后要看什么什么电视,脑子里装满生物地理,政治历史。可是我的外表还是没有变,即使不再是满脸的稚气。

我学会了因为没考好而不开心,还学会了拼命的想争更好的名次。懵懵懂懂的小学就这么溜走了,让我在激烈的竞争里,突然长大,突然醒过来。措手不及,却只能接受,只能适应。然后我就到了初二,小学的时候,那么期待着初中,觉得初中真的是很好啊。其实也不过如此呢。以前爸爸他们说,到了初中时间就过得快了。我不相信,我觉得,时间不可能因为上初中就会跑得快了,然后固执说,那是因为上学的是我们。那时候,我不知道,上初中的感觉。

我不知道,上初中,突然会出来那么多,和我抢名次的人。我放弃过,但是我还是醒了,我知道在逆流里,我不能松手,因为,我不能输!第一次跌下全校前120,我看到了那些人的欢笑,自己也强颜欢笑,却在晚上哭得一塌糊涂。我还是那个习惯骄傲的女生,我讨厌输的感觉!

我也不会知道,到了初中,会有一种叫孤单的感觉。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躺在床上,看着空洞的天花板,然后眼角痒痒的,再然后,床单上会开一朵朵无色的花。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坐在自己房间的窗台上,看着外面的小山坡,和在上面种菜的老人——他们是一辈子也不愿舍弃泥土的,还有那在田间嬉闹的孩子,笑得很好听,纯真的,没有世俗的较量的笑容。耳机里传出的歌声,很好听。我喜欢轻音乐的舒缓,美好的意境。就像我的手指喜欢那黑白相间的键盘,很优雅的音乐,只可惜自己不是优雅的人。

一句很经典的话,寂寞是人编出来吓人的,孤独是每个人都有的。我觉得是的,寂寞太矫情,而孤独的感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觉得很空虚,不知道干什么。

什么都变了,只剩我一个人,站在原地,沉默。

人生的意义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人生有意义吗?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匆匆忙忙几十年。从我们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始,痛苦、悲伤、忧愁就伴随我们成长;成人后的工作、就业、家庭、婚姻、事业一桩桩的不如意更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增加了重重的负荷。贫穷渴望富裕;富裕渴望真爱;真爱渴望长久……人的一生,似乎是一个不断与压力和痛苦挣扎的历程。

人类,是世界文明的创造者、主宰者。但每个人在这世界上却显得那么渺少,面对现实有时竟是那么无奈,我们很想知道,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人生在世,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这也就是我所读懂的。

不可否认,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

迄今为止,世上出版过许许多多解答许许多多问题的书籍,证明一直有许许多多的人思考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依我想来,在同样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中,"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个问题,肯定是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最古老、最难以简要回答明白的一个问题吧?而如此这般的一个问题,又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相对论"一类的问题吧?

"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个问题既与人的思想活动有关,那么我们一查人类的思想史便会发现,原来人类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希望自我解答"人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了。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百种,形形色色。似乎关于这一问题,早已无须再问,也早已无须再答了。可许许多多活?quot;现在时"的人却还是要一问再问,仿佛根本不曾被问过,也根本不管有谁解答过。

确实,我回答过这一问题。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有时听了的人似乎还挺满意,但是我十分清楚,最迟第二天他们又会不满意。

因为我自己也时常困惑时常迷惘,时常怀疑,并时常觉出看自己人生的索然。

我想,"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个问题,最初肯定源于人的头脑中的恐惧意识。人一次又一次许多地目睹从植物到动物甚而到无生命之物的由生到灭由坚到损由盛到衰由有到无,于是心生出惆怅,这也是我能感受到的。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厄运反而不容易一下子将他们从心理上压垮。因为父母和一切爱他们的人,往往会在他们不完全知情时,就默默替他们分担和承受了。老年人也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对晚辈怎么问得出口呢?哪怕忍辱负重了一生,老年人也不太会问谁那么一句话。信佛的,只偶尔独自一个人在内心里默默地问佛。并不希冀解答,仅仅是委屈和抱怨的一种倾述而已。他们相信即使那么问了,佛品出了抱怨的意味,也是不会责怪他们的。反而,会理解于他们,体恤于他们。中年人是每每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相互问一句,或自说自话问自己一句。相互问时,回答显得多余。一切都似乎不言而喻,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自说自话问自己时,其实自己是完全知道着一种意义的。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是有着另一种解释的--责任。

是的,责任即意义。是的,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是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总而言之,是子女又为子女,是父母又为父母,是兄弟姐妹又为兄弟姐妹的林林总总的责任和义务,使他们必得对单位对职业也具有铭记在心的责任和义务。

在岗位和职业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后一种责任和义务,是尽到前几种责任和义务的保障。这一点不须任何人提醒和教诲,中年人一向明白得很,清楚得很。中年人问或者仅仅在内心里寻找“人生有什么意义”时,事实上往往等于是在重温他们的责任课程,而不是真的有所怀疑。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究竟"二字,在他们那儿,也另有标准和尺度。中年人,尤其是寻常百姓的中年人,尤其是中国之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人生的意义”,至今,如此而已,凡此而已。

"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句话,在某些青年那儿,特别在是独生子女的小青年们那儿问出口时,含意与大多数是他们父母的中年人是很不相同的。他们的含意往往是--如果我不能这样;如果我不能那样;如果我实际的人生并不像我希望的那样;如果我希望的生活并不能服务于我的人生;如果我不快乐;如果我不满足;如果我爱的人却不爱我;如果爱我的人又爱上了别人;如果我奋斗了却以失败告终;如果我大大地付出了竟没有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我忍辱负重了一番却仍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如果……那么人生对于我究竟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哪里知道,对于他们的是中年人的父母,尤其是寻常百姓的中年人的父母,他们往往即是父母之人生的首要的、最大的、有时几乎是全部的意义。

由此我们得到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一向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们的感受。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块宝"--这两句歌词,其实唱出的更是作为母亲的女人的一种人生意义。也许她自己的人生是充满苦涩的,但其绝对不可低估的人生之意义,宝贵地体现在她的孩子身上了。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即使合并起来加于一身,对于人生之意义而言,也还是嫌少。

人生一切其他的意义,往往是在这一种最基本的意义上生长出来的。

好比甘蔗是由它自身的某一小段生长出来的……

人生在世,其实根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在你生出来的那一刻,你就已经够自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