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瓦房下1200字

青青瓦房下

1200字 五年级 写景

春姑娘一夜间偷偷地来了,悄无声息……春风拂过嫩绿色的柳枝,映出粉红色的桃花,吹化了那一层层冰凉的冰,露出小河缓缓东流……

小姑娘雪玲回姥姥家来了,那一排排青色的瓦房向她招手,热烈欢迎家住大城市的雪玲时隔十一年再次回到家乡。

雪玲对乡下太陌生了,她东走走,西转转,摸摸这儿的花,看看那儿的柳,十二岁的她虽然知道了不少,却又回到了起点——自家的瓦房下。“叽叽,喳喳”,几声稚嫩的鸣叫引起了雪玲的兴趣。她抬头四处寻找,哈!那不就是吗?屋檐下有一个精致小巧的燕子窝,里面的四只小燕子正歪着小脑袋,一边好奇地望着自己,一边低声窃窃私语哩!

突然,一只胆大的小燕子因为好奇心太强,所以大半个身子探出窝外,结果像纸偶似的头朝下,从窝里掉了下来。雪玲可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因为吃惊而紧张地张大了嘴巴,呆在了那里;而燕子窝里剩下的三只小燕子在害怕地尖叫着,六只桂圆核般乌黑明亮的小眼睛里充满了恐惧,一眨不眨地紧盯着那飘飘悠悠向地面坠落的同伴;而那小燕子在大家的祈望中用两只细长的小翅膀调整方向,最终,安全落地。

雪玲长长呼出一口气,为小燕子自己化险为夷而快乐,同时也为自己没有在关键时刻去接小燕子而惭愧……可谁知,灾难接二连三地向着小燕子赶来,可这小家伙却全然不知,正快快活活地向窝中的兄弟姐妹们告平安,一点要回去的意思也没有呐!

草丛中,一条长长的影子,一窜——这是一只大肥猫。雪玲从小到大还真没见过这么大、这么肥得流油的花猫。黑白相间的皮毛,衬着一对滴溜溜转的黑眼珠,它一圈一圈地用舌头舔着嘴唇,那凶相就从馋样后毫不保留地显现了出来。

雪玲害怕了,她慢慢地退到了墙角,注视着即将发生的一切。

当窝中的燕子们再一次齐声尖叫了一阵后,地上的小燕子才发现了那位不速之客。它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猛力拍打着翅膀;可那是徒劳的,那翅膀太嫩、太柔了,不论怎么拍打,也不肯带着小燕子飞离地面一毫米。

雪玲吓坏了,她瘫坐在了地上,强迫着自己不许出声,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小燕子临危不惧,它扭过身来让自己正对大花猫,眼中闪过一道象征着勇敢的光束。它左蹦蹦,又跳跳,围着大花猫转起了圈,大花猫就跟在它后面跑。大花猫一定是平时不运动,才跑了五圈,它就气喘吁吁,倒在了地上,累得一动也动不了了。过了一会儿,它稍一缓过劲来,就夹着尾巴灰溜溜的逃走了……

雪玲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她兴奋极了,恨不得一蹦三尺高,同时也对小燕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谁能想到,一只微不足道的小燕子能把一只又大又壮的“老虎的师傅”,用智慧“打”走,并且自己还安然无恙、毫发未损?

姥姥买东西回来,见雪玲手捧着小燕子坐在家门口,还不时地用担心的目光去看屋檐下的燕子窝,明白了这善良女孩的心思,便帮助她把小燕子送回了它那幸福、温暖的家,又随手抓了一大把泡软了的小米,把四个小家伙喂得肚皮皮球样儿圆……

燕子夫妇出去找食还没有回来,燕子宝宝们会告诉他们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吧?!可当雪玲把这件事儿讲述给大家听时,有谁会信呢?就是姥姥,也只相信,雪玲仅仅是捡到了一只从窝中掉落的小燕子……

青青瓦房下,没有留下任何的证据,没有对任何事物造成任何影响,但却给那只因好奇而落地的小燕子的灵魂进行了一次正规的洗礼,也为雪玲对家乡的记忆画上了辉煌灿烂的一笔……

春风、柳枝、桃花、小河、瓦房、燕子,从此深深地印在了雪玲的脑海里……

读《李长之的批评文集》有感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读后感

真地不想再凑这样的热闹,好在这也不过是私底下的说说,反正也没什么机会流进大家耳目的,虽然我或许也真想,但他人的眼光总是向着高处看,谁又见得会注意这有总点懒活的我。

我劝自己不要这样猴急的想去说什么,至少自己是该先全读一下王朔的作品的,可是没可能有什么机会,既没钱去买也不想买也没地方借的。可现在又见得空闲的很,只好就手头这本的《痞子英雄王朔再批判》,随口聊上几句什么的,没有什么什么意思的,纯粹是因为自己目前憋得慌。

这本书是在福州师大里的地摊上买的,当时没工可做的时候,就不时的爱往师大里的朋友那里钻钻,这爱钻钻的心理现每回想起来,都让自己的脸瞬间发热发烫,羞惭的自己要无地自容,当时的我太幼稚了,竟然误解了近朱者亦近墨者黑这句话的意思,以为常来这院校泡泡了,多少可沾染些书生们的骚气。可这院校必竟不是泳池,更非染缸的,所以我常常一样的要灰溜溜而来,灰溜溜而去。但混混日久了,居然也自以为大学生们也不过偶尔的,这实在很是有种阿Q气,而我买这本书的心态也是偶尔的,大半是被那削价的声音所迷惑,再小半的是被这书名所迷惑,这书面上的痞子和英雄写得挺大字的,而恰恰是这四个字都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实没想这谁能同时既是痞子的又是英雄的,所以想看看。

同时买的还有一本《李长之的批评文集》和一本网络丛书《蚊子的遗书》,都是挺便宜的,值八块钱的,买李长之这本是觉得它厚,买《蚊子的遗书》是类似《痞子英雄》这本觉得人多。李长之这本到现在只读了几遍关于鲁迅那部分的,而《蚊子的遗书》也不知看了多少后再也没什么心思再去看了。书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厚重,只是可读性还有人的个性、兴趣往往就在影响人的阅读方向。在我的感觉里我是喜欢骂人和爱看别人在骂的。看骂是个原因,再也许名人效应也是半个原因,蚊子遗书里我认识没几个,而这一本里我至少有多个常有听闻过的。

没头没尾,翻过来翻过去地看过了几遍,模糊里感觉好象有这么一回事,然而对于这一回事就又很颇为不为然的。我感觉到了现在的文人似乎都很无聊很贫乏很负气,怎么就为了这样的一个王朔而费上了这般多口舌,而且好的坏的骂的赞的笑的讥的等等,让人这般斯里糊涂的。自己的这糊涂也许仅因为涉入王朔的太少,或者是看过了一点点而后没有印象,我一向是没有名人观念及个人崇拜的,没有看过这本书,我也并不知道《渴望》《编》是王朔所写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电影倒是看过的,那是多年前路过福州,也是这师大的一朋友拉去看的,当时王朔大概已是红极过半边天的,于是始知这中国的文坛有这号的一人物。《阳光灿烂的日子》其中的情节现在也一无所记了,只依稀有的印象是那电影在摄取文革的某些气氛似乎有独到之处了,再在去年所买的一本《中国黑色幽默小说集里》始真正读到了一篇《橡皮人》,也并不感到有什么,与这小说集的另外一些篇么对比一下,这情节似乎也无过人之处,而且王朔的语音表达能力尚有口吃般的迹象。所以真不知后来的他怎么便能让人那么注目。

因为知道王朔的极少,而这书上的又都是别人的语词且又是乱七八糟的,使人难以接信并判断,所以对于王朔的影响是好的是坏的,这里就不再言及,而使自己确信王朔的只有他的聪明的一面。

这书里的大部分确都颇值得一看的,虽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但优劣之势还是让人自然明眼的,另这事实也启发了人的想骂之性及吸取了种种骂人的艺术技巧。开篇伊沙的《王朔的不良气味》不是第一读到却最得我心,其它的也大都有趣,就如那名为小宝的一篇,就颇有当王朔私家小宝的味,好象有种溺子的情绪,再就是那自号狗子的说话,则真让人不禁莞尔,也猜不准该以为是人如其名的,还是名如其人的,眼前真好象看到王朔的脚跟前有那么一条趴儿狗似的在摇头晃尾。这书本里就让我不耐烦的是这最背后的几篇名人看王朔。除了陈村的这篇,其它的不是荡着臭味就是漾着酸腐,特别是英达的这篇《王朔的语言》,虽没臭得让人窒息,酸得令人掉牙,却也让人着实望梅止渴了一回,或想象到杨桃的模样而满嘴生津。说王朔的语言“需要艺术家的眼光,文学家的才气,佐以大师级的判断和品味,才能胜出。”王朔的语言真地有那么高的品味吗?真不知我家邻居的那泼妇的骂人语言和技巧,如有幸让你听到又不知你又会制造怎么的几个纸帽子给她。英达还说“不记得有哪位作家活着的时候,尤其如此年青的时候就达到像他这样的影响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管你喜欢他还是讨厌他,你不可能没听说过王朔这个名字。”英达显然是吹嘘高捧地太过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指的是多大的一个地方呢?我住的这地方是沿海的一个开发区,可这也知道王朔的至多也不越过千分之一的,所以我要说你们这些名流作家们,至少有空多出来走走,而别呆住在那笼子里自作无边际的想象及深陷女人式的自我陶醉。美达的还看这“王朔的台词,从来流畅仪携永、妙语连珠……”等等,总之这一整篇都极尽吹捧之能事,而几乎要让人怀疑王朔是否私下里曾给其什么好处了。

对于这一本书,所还有的感疑有,除了开篇的两篇注明日期,其它的却均未注,很显然的这些篇么有许多是早期的评论,这就不能让人有秩的去感觉王朔的及现代文坛的脉络。再则这书也是具有挑选性的,而不是全面的纠集,或至少欠缺了这书中多次提及的张承志的及王蒙的评论,我不知这其中是否有原因,再者,这书的看头一篇骂的而结尾却是多篇赞的,这一种排列显然也出自编辑的好心,而这种好心,很显然的会让人以为这或也可能是与王朔狼狈为奸的了。

书的名痞子英雄的这样连在一起让人看了很是别扭,很有点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感觉,不男不女尚有太监可称谓之,而这既痞子又英雄的发达下去,则又会变态成什么模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写景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