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500字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

500字 读后感

最近,我刚读完了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的《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我认为书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与父母的往事、回忆故乡、人生中的离别、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写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第四章——好雪片片。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的儿时记忆以及一些家乡风俗,当中,林妈妈水饺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故事叙述了由于杂货店批发的生意不好,林先生和林妈妈一起向朋友从头学起包水饺,到后来一天可以买出一万六千元到两万四千元,一个月的盈利能超过四十万。生意非常好,赚的钱也多,但是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的日子却停不下来。就像作者在书中写到的一样:我们不必羡慕小小的饺子摊可以带来那么高的收入,因为只要一个人守本分,肯勤劳用心于生活,都可能创造类似的奇迹。

现代社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前一阵子因为做早点一个月挣几万元的大妈让网民们很羡慕,但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时,又有多少人的能想到他们每天的辛劳?他们付出了多少?

其实学习也未尝不是这样。那些平时看起来光鲜的学霸,你能理解他们周末在你玩耍开心时在各自补习班之间跑来跑去,专注于学习的努力吗?

所以,我们看事情有时要从多角度来分析,也许你看到的是另一番别样的世界。

继续努力吧,用自己的行动让自己成为被别人羡慕的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900字 初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时隔多年,这句话仍被人们口口传诵。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身的不朽凯歌。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割据的焦点-——东北。在洋人的租界里,周恩来亲眼目睹了中国人被洋人欺凌侮辱的惨痛景象,而中国巡警不但不作为,反而帮助洋人训斥中国人,这样的画面给当时只有12岁的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清楚地意识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不久之后,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周恩来:“你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坚定地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这个文弱的少年口中说出的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的千古正音!

今年是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已与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隔离了几十年的岁月。几十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中国经历了磨难、非议,逐渐成长、壮大,“中国”这个名字重又变得响亮、耀眼,如同一辆先进的列车飞速向未来驶去,将“东亚病夫”这个耻辱的名号远远甩在脑后。只是,生活在这个富足的年代里的我们,还需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中华虽已崛起,可却远远称不上强大;我们虽已摆脱了“东亚病夫”,可在世界的角逐中仍处于弱势;外国虽有对中国制造的赞赏,可还存在质疑和否定。我有一个同学,暑假去法国旅游,玩得正高兴却突然私信给我,称那儿的餐厅服务生瞧不起中国人,语气强硬让一行人每人点一道主菜。文末更是感叹:出去旅游,背后得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撑腰才行!话语虽然偏激了些,可道理不假,我们离真正的“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身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自然应该勤勉读书,刻苦学习,未来更好地报效祖国;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不懈努力。我们为中华之崛起、繁盛、富强而读书,我们坚信:中国有朝一日将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列国纷纷抬头仰望:看呐!那就是中国!

再次咀嚼这短短九字,终于体味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传承与升华,更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最后,用梁启超先生的名言结尾:“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读后感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