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扬起你的嘴角1000字

轻轻扬起你的嘴角

1000字 初二

今天,我坐在书桌前,皎洁的月光,透过薄纱窗投下月光支离破碎的影子,像极了你轻扬的嘴角,让我不经意间想起了你的微笑,于是便让我的内心如同世界一般明朗而温暖,便让我提笔写了这段文字。

帮助微笑

初一的时候我不怎么喜欢笑,整天阴着一张脸,似乎让人看到了我的内心如同覆盖了一层冰雪,可你就像一轮太阳般从我的世界升起融化了我的冰冷,那一天,我无聊趴在栏杆上远眺,你从我的身旁走过,突然你拍下我的肩膀说:“你叫什么名字?你好像不喜欢笑呢,其实你微笑起来很像天上倒挂的彩虹呢。”说完,你便轻笑起来了。你笑起来倒很像天空上小小的月牙,不经意间便像纤纤玉手,轻轻抚弄着我的心弦;像摇篮曲,静静唤醒了我的生命;像清泉,缓缓流尽我的人生,我也报你一个微笑,自此我便知道,微笑注定成了有种缠绕于我们之间永不消散的情结。

宽容微笑

初二的时候老师把我们两个好朋友安排坐在一起,中间隔着窄窄的过道,我们经常坐在一起讨论题目,教室四处都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有一天,我来得很晚,放书包的幅度可能有点大了,把你漂亮的文具盒甩在了地上。刚刚拖过地,地上未干的水弄脏了你的文具盒。我站在那里傻了眼,不知如何是好,你假装生气,板着脸不看着我。我抿紧了嘴巴,以为你铁定要在众人面前骂我个狗血淋头,没想到你却从地上捡起文具盒,掸在上面的灰尘,请捧着我的脸说:“你猪啊,我怎么会为这点小事生你的气,”你对我轻轻的笑了起来,我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你的宽容就像流过心团洗涤心灵的清泉,我感谢你的沉默,感谢你的宽容,你又给我上了一节宝贵而温暖的课。

乐观微笑

初二下学期,我们一起玩了命的学习,我们相约一起考上最好的高中一起去考最好的大学,一起去逛街,一起去世界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香格里拉,期末考试很快来临了,不过可惜你的数学考得不是特别好,数学老师很严肃地批评了你,你趴在桌子前肩膀不停地抽动着。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我无法说出一句安慰你的话来。良久,你轻抬起头,望着我说:“没关系,我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儿伤心失落的。”你绽放大大的微笑。我们一起眺望远处看着远处的青山,仿佛心灵都变得安详宁静了,一切也变得静默和坦然。没错,一点也没错,只要我们带上我们的微笑,一切苦难都不能阻挡我们,我们带上我们的微笑,想着我们的约定出发吧。

月慢慢从树的最低处爬上树梢,月色更加柔亮清晰了,借此我用这段文字缅怀我们终将逝去的初中三年和我们永不逝去的微笑,让我们带上微笑和友情出发吧。

我的读书生涯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读书是一趟没有终点的旅途,开始了,就无法结束,一个不读书的人,是灵魂有缺憾的人,读书早已成为了我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一部分。轻轻抚摸那微微泛黄而有质感的书页,我的世界中只剩下文字的影子和那清脆悦耳的翻页声音,我在书的世界中不停探索,却从未感到疲倦。渐渐地,我迷失了时间,我也愿意迷失时间,一直在书的世界徜徉,直到永远、永远……

记得最早的时候,我读幼儿园中班,那时认识的字不多,还不能支撑我看完整本书,于是便由妈妈读给我听,那本书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是一本制作精美的《逃家小兔》,讲的是有一只小兔子想要离开家,他说他要变成鱼,变成山。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鱼,我就变成钓鱼人;如果你变成山,我就变成攀岩人。他们两个说了好久好久,最后,小兔说:“我要变成一个小男孩,跑回家!”兔妈妈说:“那我变回妈妈,紧紧地抱住你。”故事的结尾,小兔躺在妈妈怀里,吃着胡萝卜,烤着火,以一个温暖的结尾收场。这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告诉了当时年幼的我,妈妈温暖的爱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当年那个捧着《逃家小兔》在幼儿园里的瘦小身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班级书迷江湖里的“武林盟主”。

而那本《逃家小兔》,则换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这就是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每当我在学习上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困惑时,想起海伦的故事,总会在心中扪心自问:与海伦相比,四肢健康的我还有什么理由去退却、去叹苦、去抱怨?

时间是公平的,它像一把利刃,缓慢而坚决的切开了一切阻碍它的东西。就像我再怎么挽留,我的童年仍然离我而去。站在小学的结尾上,书只是默默的陪着我,不论发生什么,你总算还有书。

因为某些原因,我思考的角度往往要比同龄人深。最近我比较多的是看余华的两部代表作《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作品里接触“死亡”的频率比其他作家更加频繁。而且这两部已经是余华比较成熟的作品了,在余华早期的作品《第七天》中,据统计非自然死亡的人竟多达二十九个。

如果让我对这两部作品作出评价的话,我更喜欢《活着》,《活着》里面写出了世态炎凉和权贵高官的玩权弄势,对比书中人物福贵的凄惨人生,不禁让人心寒。全书中让我最心沉的是当福贵的女婿受了重伤被送进医院时,福贵大叫着:“把他抬出来!”因为他的一双儿女都死在这家医院里,他的儿子死在别人生孩子,他的女儿死在自己生孩子。其他人都觉得他老昏了头,都觉得他疯了,想把他也送进医院。最后,福贵的女婿也死在了医院里。最后,福贵的儿子、女儿、女婿全都死在了同一家医院里,只留下他和一个小外孙相依为命,故事的最后,那个小外孙苦根也因为饿了太久大吃了一顿豆子而被撑死,这世上只留了福贵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福贵从屠刀下救下了一头老得干不动活的老牛,把它买了下来,每天放着牛,度日子。

从幼儿时期不知道书是怎样一种概念,捧着书本像读“无字天书”的懵懂小屁孩,到现在与书形影不离的“小书虫”;从只看图片,字少得可怜的绘本,到标有拼音的彩绘少儿读物;从小说、散文、诗集,到“四大名著”、外国文学;从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到现如今能悟出较深的道理……可以说,书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与书并肩,一起经历生活的百味,学习的百变。书,不仅丰富了我的头脑,还丰富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人生,教会了我善良,教会了我勤勉,教会了我向上,教会了我……

每本书,每个不一样的故事,背后都不一样。读书就是一趟没有终点的旅行,读书,一定会伴随我一辈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