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战争1000字

男人的战争

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他们一直住着城市边缘的一个平房。

房子紧靠铁路,简陋,背阴,更像个随便搭起的窝棚。他把她接进来,添置些锅碗瓢盆,两个人便开始了共同的日子。他们在房子的四周围起了栅栏,在屋后种了樱桃树和蔬菜。于是夏天,坐在屋子里,竟也能闻见若有若无的清香了。

可是到了冬天,房间变得阴冷无比。他费了很大的劲儿,终于搞来一个煤球炉。当淡蓝的炉火升起,他和她,便觉得春意盎然。

煤球炉晚上需要封火,这成了他的工作。封火后的煤球炉不再滚烫和热烈,更像个打着盹儿的暖暖的太阳。每天晚上他都要起来,两次,或者三次,查看他的煤球炉,抽上一支烟,再看一眼旁边熟睡的妻子,然后继续睡去。

妻子说,你晚上总起来干吗呢?怕别人偷了你的破炉子?他嘿嘿笑,露着尴尬的表情。晚上却依然起来,查看他的煤球炉,两次,或者三次。

儿子懂些事的时候,也对他的举动不解。他告诉儿子,煤炉封不好的话,会中毒呢。儿子把他的话告诉妻子,两个人就夸张地将他嘲笑一番。妻子说生命诚可贵嘛,儿子说爸爸是怕死鬼嘛。他嘿嘿笑,抽着烟。他眯起的眼睛透过一个巨大的烟圈,注视着这对快活的母子。他的目光,柔情似水。

每天晚上他仍然起来查看他的煤球炉,两次,或者三次。他的煤球炉在冬天的日子里,从来没有熄灭过。他认为那是家的太阳。

儿子长大了,去很远的城市读书,在很远的城市工作,又在很远的城市安了家。元旦的前几天儿子打电话回来,说要接他和妻子去那个城市住些日子。儿子说那里天气很好,房间里也通了暖气,很暖和,很舒服。

那几天他正好有些琐事,便让妻子一个人先去了。后来他得了重感冒,便打消了去儿子那里住些日子的念头。过几天儿子再一次打电话过来,儿子说就来住几天吧。他说今年还是算了,明年再说吧。那天儿子在电话里劝了他半个多小时,还是没能将他说动。放下电话的时候,他听出儿子的声音,有些恼。

儿子终于下决心亲自来接父亲。

儿子下了火车,天刚刚亮。儿子敲父亲的门,很久才敲开。他穿着睡衣,睡眼蒙眬中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屋子里却寒冷无比。那个煤球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熄灭,冷得似一块南极的坚冰。儿子问,炉子怎么灭了呢?

灭了吗?他看看,果然。晚上没封好吧!他说。

不是每天晚上都要起来查看两三次吗?儿子的话随口而出,他知道那是父亲的习惯。

好几天没起来了。他说,自你妈去你那儿后,我晚上就没起来过,30年来,还就这几天,睡了个踏实觉。竟露出孩子般得意的神情。

儿子的心像被钢针狠狠地扎了一下。他想起他小的时候,和自己的母亲一起取笑父亲是怕死鬼。而当父亲独自一人时,竟然在寒冷的屋子里,睡得踏实。

也许父亲太累了吧?他想。

他突然觉得面前这位头发花白身体佝偻的老男人,其实更像一名战士。只为保护自己的妻儿,竟默默地和一个破旧的煤球炉,战斗了30年。

男儿情

800字 初二 散文

都说男儿薄情,而我却一直坚定地认为,父亲最重情。

三月,风飒飒,露微冷。

母亲的忌日又到了。与往年一样,父亲与我一起去看望青山上的母亲。

在母亲的墓前,父亲依旧未多言,只是沉默地将母亲生前最爱的香水百合端端正正地放于碑前,再弯下腰去,点燃外婆亲手折的纸钱。

灰色的烟黯然飘向空中,越来越淡,不知能否到达那宁静的天堂,捎去我们的牵挂?烟雾浮沉,模糊了父亲的脸。我抬头望向天空,不让泪水流下来。我怕——母亲伤心。

清明未至,已然断魂。我竭力忍住悲伤,却不由想起许多尘封的往事。

记得七年前母亲去世的时候,恰好是小雨霏霏的深夜。小小的我被奶奶带到医院,蜷缩在墙角处,小心翼翼地不明就里。那夜,我并未看见母亲,只是看到了昏厥过去的外婆,以及对着医生咆哮然后又独自坐在台阶上一言不发的父亲。我清晰地记得,在医院惨白的灯光下,父亲用双手捂着脸,分明有晶莹的液体自指缝间涌出,坠落一地哀伤。

随后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送别、火化、入葬。之后,我再没看见父亲流过泪,他只是沉默。当我们都对着母亲的牌位鞠躬时,他一言不发地跪下去,磕三个头。寂静的屋内,脑袋撞击在地砖上的脆响,我历久弥新。

阳光抚平了一切。我渐渐长大了。在父亲的悉心呵护下,我健康成长、活泼开朗。虽然父亲依旧不多言,但我明白,他对母亲从未谈及的思念。

因母亲属鸡,父亲就绝不吃鸡肉;因母亲爱百合,父亲就只买百合;因母亲爱写作,父亲至今仍保存着她的作品,等待我去续写……父亲将他对母亲未完的爱全数给予了我。即使后来新娶继母,也是待我极好。父亲这些年一直去看望母亲和我的外公、外婆。我清楚,他爱母亲,亦尊重母亲。

烟淡了,盆内星火点点,一闪一灭,像极了儿时母亲带我去看过的萤火虫。父亲掐灭了香烟,俯身用抹布拭净碑面,唇微动,终只对我说:“走吧。”

我抹去眼角泪珠,默然跟随父亲离开。金色的阳光下,父亲黑色的背影坚毅而厚重,宛若远处连绵的群山。我忽然间想起了两句诗,那是刻在母亲碑前的,亦是父亲闲暇时写的最多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一直都明白的,父亲的沉默是对母亲最深厚的情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