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的雨550字

老街的雨

550字 高三 叙事

窗外又是烟雨蒙蒙。

他伫立窗前,对峙雨舞,脸如死水,眉似峰峦。

良久,他方才颓然地叹了口气。拿了伞,带上门出去了!

踩着浅浅的积水,伴着雨滴儿奏在伞上的节韵,他游荡着。雨中漫步本是件很浪漫的事情。可此刻他早没了那份兴致。依是那样毫无目地的游荡着。

不经意间又到了他们邂逅的地方――老街。

那经历数百年沧桑变换的老街,虽不曾逃脱那份苍老,但他那骨子深处却透露着一份不可抗拒的年轻。灰青的古砖杂着些石块铺成的街道。百年风云的冲击,黝青的街石纹纹裂痕。有些不可自拔地陷进地洼,有些不合时宜地凸先出来。使原本平整的路变得坎坷,却亦正是这些坎坷方撰写了多少辉煌?

老街的雨本是很美的。

本来嘛,“天街小雨润如酥”,簇簇古屋弥漫着水气。蒙在古屋上的那份黯然被飘雨轻轻拂去,越发显得精神了!

他本是很怀古的。可此际,即便是老街极尽风姿,却也无从撩起他的半点情思。许久,他方才收拾那失魂的眼神,抬眼望了望密密的雨雾。怔了怔,烟云笼罩下的脸色此刻更添上一层不可拂去的死寂。他晃了晃头,又是一声长叹,索性收了雨伞,任雨滴儿落在脸上。有一丝冰凉,那份冰凉不曾将他脸际的乌云散去,反差点儿被凝冻成冰。

跺到了老街的尽头,驻足,凝视。

一辆汽车从雨雾中开来,车上跳下一个少年,不及撑伞。便迫不及待地和等在路边的另一个少年拥抱在了一起。

他想:那是他们的约定嘛?也是“不见不散”么?他忽觉得有些荒唐,悲叹一声,转过身,不愿再提那条“锁链”。“锁链”?“锁链”?

忽儿,雨雾中传来一阵诵读声: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老规矩

1000字 初一 议论文

北京算得上是老规矩的发源地了。我称不上是什么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自然不甚了解那些各家各户老旧的传统礼节。然也正因了如此,我才得以能够以一个明晰的,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见这些蕴含了华夏千年布衣文明的,老祖宗代代传承下的,规矩。

事实上规矩这两个字难写得很。

当然现在的年轻人也大都抱有这样的思想,他们想,现在这个时代开放了,自由了啊。我们这些年轻一代当然更加追逐民主之权了是不是。小孩子吃饭乱蹬乱踢两下小胳膊小腿啦,闹腾得满地溜达啦,喝汤稀里哗啦闹出点不雅的声音之类的,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这些孩子的姥姥姥爷一辈的老人们就会蹙眉了,在这种“大庭广众”的饭厅里,如何容得你这样“遍地撒野”呢?他们是永远都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些年纪轻轻的小毛孩的爹妈们会认为这些在他们心中不可动摇的老规矩是如此的腐朽无用的。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咱们也不能说事情就是绝对的。

毕竟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礼节,是流传了千年的传统礼数。更何况中国不是还有这么一句老话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不过要是像民间那种诸如“××期间不能扫地”“正月不剃头”一类的妄言就大可当做空中浮尘,随着旧社会的腐败一同轻轻扫去了。

当然了,你去其“糟粕”了,自然也要取其“精华”。

老规矩自然也有老规矩的道理和妙处。要不然咱们的老祖宗费尽千辛万苦画了那么多道条条框框除了把人圈养起来,还有什么用场呢?在最初的观念上,规矩,是为了礼节和教养而设,换句话来说,规矩,在把人教得低眉顺眼之外,同时也潜移默化出了一种良好的教养与风度。就像你今天在一家高档酒店吃饭一样,你总不见得翘着二郎腿就金手一挥用您那响亮的大嗓门叫道,“小二,来一瓶二锅头”,然后遭来众人侧目吧。潇洒是挺潇洒的,但是哪个人好意思呢?毕竟咱不是在家里头一个人好那么放肆的地儿。其实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规矩缺就缺在把人自由的天性圈住了,规矩好也就好在框住了一些人出格的不雅之举。不过,咱们要知道,中国还有一句老话,那就是“物极必反”。这个词儿放在当下那是很适用的。就好像你为了遵循老规矩,哪怕家境败落,为了老祖宗的脸儿也要倾家荡产地去宴请亲戚吃鸡鸭鱼肉好似所有人都还被表面的繁荣似锦所蒙蔽着一样。但是这就又是何必了呢?规矩也是人定的,规矩只适用于在特定的时代及场合,规矩并不是那么死的东西。所以说,要是您把事情真的做到这个份儿上了,我只能说是所谓老规矩与茶余饭后的笑话只一墙之隔了。

所以,既然在这个既不过分年轻又不过分老旧的时代里,老规矩被各种人定义地模棱两可,那么,就请让时间来慢慢过滤掉沉重以致淀下的糟粕,将老规矩的旧风传下又一代人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叙事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