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通明之夜1200字

灯火通明之夜

1200字 初一 记叙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爆竹声中,我迎来了喜气洋洋的2008年春节。在春节期间的美好日子里,最令我难忘的要数正月的大型灯展和正月十五的焰火晚会了。

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我和妈妈,二姨一起去兰州游玩。到了下午五点左右,小舅舅提出了一个好主意:“晚上我们去西固看大型灯展吧!”我听了真是激动万分,恨不得马上奔往西固。接下来,我们到火车站坐了直达西固的公交车。从兰州市区开往西固一个多小时,一路上我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但诱人的灯展让我几乎忘记了饥饿。

到了西固,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灯。这里简直是灯的世界,灯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那儿是嘉峪关城楼!啊,多么庞大,多么雄伟啊!这嘉峪关城楼大得完全可以和真正的嘉峪关城楼媲美。离嘉峪关城楼不远是金翅凤凰,它的大小丝毫不差于嘉峪关城楼。只见一只金翅凤凰张开它那双巨大的翅膀,嘴对天长啸着,巨大的五彩尾巴一起一伏,仿佛要飞向夜空。这使我想到了刘禹锡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便把它改成了:“夜空一凤排云上,便引豪情到星空。”最奇特的要数一条长龙了,他大约有10米长。有趣的是它是用青色的碟子、碗、酒杯和勺子做的。它身上的碟子一层盖着一层,好似它的龙甲。碗和酒杯体现了它健壮的腿和威猛的爪。勺子亮出了它锋利的趾甲。龙头是所有物体的大组合:它的眼里射出威严的光芒;龙须、尖牙和龙角显示着王者不可侵犯的气势。它遨游在天上,时时刻刻为我们消灾除难,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这条与众不同的龙吸引了大批游客,他们在那忙着拍照,好让更多的人看看着条别具一格的龙,看看兰州人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西固的灯五花八门,还有凯旋门、奥运福娃、双龙戏珠……西固亮如白昼,徜徉灯海,似在仙境,另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到了回家的时间,我们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灯展。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上元灯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吃元宵、逛灯会、放焰火,十分热闹。

晚上,我和同学一起去了西区广场,观看焰火晚会。今天的西区广场人山人海,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人们都希望快点看到漂亮的焰火,所以人们都翘首仰望夜空,今夜的西区广场灯火辉煌,使夜空的月亮和星星都黯然失色。终于开始放焰火了。刚开始空中冒出炸开的几朵牡丹花,有红的、绿的、白的、紫的……接着空中又出现了雷鸣般的响声。然后无数条响尾蛇尾随其后,只见它们拖着长长的身子,在空中不停扭动着,不时发出“嗖,嗖”的长长嘶鸣声。扇子演化也不甘示弱,等响尾蛇走后,它便迫不及待地出现了。空中不时涌出几米高的五彩大扇子。这时,有几盏“孔明灯”出现在空中,它们在空中慢慢悠悠地飘着。由于灯罩是红的,所以空中闪着红光,更为人们添加了一丝喜乐的暖意。我最欣赏的是烁大的牡丹花。它们时而在空中炸开后变成一大堆小牡丹花;时而响亮半边天;时而在空中炸出七彩的轨迹,它们的轨迹像七彩的光环灿烂迷人。最后所有的礼花对空齐放,将漆黑的夜空点亮。真是“今宵上元夜,西区亮如昼。”在那一轮元月的衬托下,西区的夜空真的很美很美……  尾声:

我爱春节的分分秒秒,更爱灯火通明之夜的点点滴滴!

灯火阑珊处

1200字以上 初一 记叙文

“振华路”,当初是否带有振兴中华之意?不得而知。

转了几趟公交车,穿过几条小巷,最后走过一条马路,傍晚的凉风吹起裙角,一块蓝色的路牌就在这儿静静地站着,“振华路”。

路边有一座两个小孩捂耳朵放鞭炮的雕塑,小孩欣喜的笑脸映红了天际的夕阳,已是傍晚。

最初是在书上认识骑楼的。书上介绍说它是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由于岭南雨水丰沛,阳光充足,人们便设计出这种一楼半架空的建筑。一楼是商铺,也可为行人挡雨遮阳,二楼便是供人居住的。当年很是一派繁华景象,而如今映入眼帘的却是萧条的断壁残垣。

往里走几步,骑楼的轮廓开始清晰起来,我轻轻地走在这条路上,似乎听到岁月飞过的声音。

其实很多人家已经搬走了,只剩下一些双鬓微白的老人留守在这里,而他们到底想守住什么?一座房子,还是一段记忆?

已是傍晚,几户人家摆出饭菜,只是简单的几个家常菜,却被晚风飘洒开来,透露几分温馨;许多人家做了木质阁楼,木板发出的“咯吱”声好像一曲悠长的挽歌;前面一家卖钟表的店铺里坐着一位老人,他戴着老花镜坐在柜台后那块窄小且光线暗淡的地方看书,我走上前去挑选手表,但他并未抬起头来招呼我们,玻璃柜里都是些老款的手表,而门口那个笨重的大摆钟已铺了一层浅浅的灰;街上荡漾着哪户人家播新闻联播的声音;残阳耀眼的光芒照得巷子那头顿时失去了色泽;不远处一块早已褪色的门牌上写着“东方红照相馆”,时间在此仿佛凝成了琥珀。

行走在这样的街巷里,两旁是低矮的楼房,时间在墙壁上留下沧桑,残阳也终于寂寞地下沉,最终被淹没在巷子的尽头,天空开始换上黑色的帆布,暮色渐染……

身后偶尔传来自行车“叮咚”的声响,一切仿佛似曾相识却又陌生,店铺的光照亮街边一小块地方,似乎每一户人家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不知不觉便走出了骑楼,那两个小孩依旧“站”在路边,夜色中我看不清他们的脸,却感到无比的伤感。

仅是一条马路之隔,暮色四合,我站在街头,看着对岸华灯初上后繁华的都市,身后载满难舍的情愫。一岸繁华,一岸萧瑟。繁华的彼岸,霓虹闪烁,车灯排成点点银河,购物商城里嘈杂的音乐不断的冲击着耳膜,生活在彼岸的人们把黑夜当成白天来过,热闹的城市里看不到星光;萧瑟的此岸,墨一样渲染开来的夜色里露出点点家的灯火,湿润的空气中氤氲开一抹温馨,持续的,在这样安静而空旷的暗夜里,生活不该就是像这样吗?像吉他浅浅的低吟着自己的歌……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夕霞,暮染烟岚,顺着生活的脉络吟唱自己的歌。我们可曾除去荒芜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向着生活的前方迈出坚定的一步。生活本该是诗意的,随性的,却在掺杂了太多的功利因素后改变了最初的本真。

脑海中浮现出老屋的场景,外公外婆几十年如一日地生活在老屋中,他们宁愿在寒冬中搬出煤炉烤火,也不愿搬来这座拥有温暖冬季的城市,或许是因为那里有他们熟悉的街巷,熟悉的街坊,熟悉的日出日落,熟悉的生活。还记得那个每天早上挑着扁担来卖豆腐花的阿伯,他悠长且略带方言的吆喝声荡漾在小镇的上空,于是家家户户便拿着自家的碗装回满满的豆腐花,以及豆腐花里的温情。

或许这才是生活,简单,随性却充满诗意。

其实关于生活,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质朴的幻景。

自己曾无数次的幻想过,在一个初春的季节,带上挚爱的人,搭一趟没有目的地的火车,穿过金灿灿的油菜花,穿过绿油油的田野,穿过千里沟壑,万里峡谷,只为寻得这份怡然的心情;对于外公外婆,生活或许就是守住老屋中那抹家的气息;而对于生活在骑楼里的人,生活也许简单得就像看报纸,喝早茶,在太阳不小心晒入屋内的一角时温暖地打会盹儿,浪漫的,质朴的,简单的,都是生活。

在最近的一个梦里,我再次探访那条小巷,梦里的场景是:世界一片灿烂的寂静,我站在琥珀色的阳光里,穿着最爱的小碎花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