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一朵分裂的花1200字以上

《小时代》一朵分裂的花

1200字以上 高二 议论文

从电影里倒是能够看出一丝忧伤来的,也许在意识的最深处,那个终于得到了奢华的郭小四,抱着一股砸给你们看的心态。就像他划分这个世界的原则,公开场合说的话,他要的就是成功,骂他的人没成功,都是屌丝。

他曾经也是个屌丝。所以他理解屌丝的渴求。看,这就是那些好东西。名牌,名牌就是一切。来我的梦里,什么都有了。当他远离屌丝,投奔了成功之后,却总是难以在情感深处,建立起对那些劳斯莱斯、LV、GUCCI的情感关系。

他只是狂热的证明自己得到,却没有能力在电影呈现真实的富贵。一个屌丝想要的都要到了,可却看不到对奢华与色相真正的爱。

在《小时代》里,上海只是一个金光灿灿的背景,并不是活色生香的真实上海。真实的上海,既有大多数影视惯常秀出的纯粹浮华,也有涓滴细致的风物人情。不管是小资,还是中产,还是大富大贵的故事,那种流光溢彩是精致有情的。说得直白点,拍这个电影的人,并不爱上海,对上海这个大城市本身没有感情,只对钱有感情。

上海和香港是中国的双城记,但在港片或者港剧里,描绘有钱到富贵逼人,会通过具体的鉴赏。比如玩时尚的,懂得一件名牌包的车工走线怎么个好法,才不枉费拜金一场。时尚不止是牌子和牌子的名字叫法,时尚是态度和故事。

奢侈品本来就是最吸引人,是人性之中近乎本能诱惑的事物。可是在这个电影里,却只能看到粗糙的崇拜。

我们可以在《红楼梦》里,看见真正青春富贵的大家公子,是怎么奢华溶于生活本身,是怎么谈情说爱的。世家公子有钱到,不刷卡也不数钞票,根本就不知道银子是怎么秤的。公子哥闲散到,心思更多放在关心女孩子的命运,以及对那些金玉器物发自内心的厌倦腻味。

所以《红楼梦》这种真正的富贵小说,也很不客气地讥讽那些挂一屋子名家字画的爆发户。那一屋子名家字画,和一电影的名牌衣服车子包包,有什么区别呢?大众崇拜大富大贵,讨厌暴发户,大富大贵们也讨厌暴发户。就因为大富大贵不管内里怎么样,外面也要装出知书识礼含蓄收敛的样子。

这令我想起一个坊间的小道故事,那个故事说,小四同学想要混某入奢侈品大牌的发布会,走红毯秀自己,可是那个大牌对他不感冒,因为他的形象不佳。浮华圈有浮华圈的玩法,大家都有钱,但你还得卖相好。再往上走,还得渗透着对奢华不以为然的淡漠厌烦,吃相太难看太嚣张是不行的。

这可能才是最悲哀的地方。电影和它的导演所努力奔赴的上流阶层,奢侈拜金不是问题,问题是,游戏规则不止要有钱。拉皮整容是小意思,泼红酒受辱或上位更加是家常便饭,但最终秀出的色相还是要拿得出手。他所向往的,并且凭借财力可以抵达的地方,其实是排斥他的。金钱是通行证,但打开了那扇门,不一定被认同。

好在,除了用导演本身的名气和话题性折现票房之外,他对青春男色的品味真的特别好。和开着宾利奔驰甚至劳斯莱斯的帅哥们展开爱情,的确是屌丝少女们最美妙的上流社会之梦。至于青春、热血、友情、理想,乃至幻灭,都是包裹拜金的精美包装纸。

所以他精挑细选了足够多的美少年,却只用了一个美女做搭配。女孩们只需要代入一个女主角,观赏众多漂亮男生即可。抓住了女孩的钱包,就抓住了一切。商人只负责造梦,不负责幻灭之后的漫长煎熬,哪怕明知道幻灭会痛苦。

归根结底,《小时代》是导演郭敬明的梦,也是他口口声声关注的受众观众,做的同一个梦。可惜他既要照顾大银幕外的屌丝心,又掩饰不住对屌丝们的厌弃。既不能精致入骨地彻底拜金,获得认同,又不能割舍拜金这个立身之本。于是就分裂了。

这种分裂,也让演员们无法成为演员,只能成为模特,穿着很多衣服,念对白,走镜头。虽然美如鲜花着锦,但去电影院看了一个华丽的MTV,这是那些忠粉看了之后也觉得挺没劲的事。

喜欢金钱并不可耻,崇拜成功也很正常,但让我们觉得无聊的是,小偷靠窃取他人的心血之作发家了,拼命玩洗白还要扮上流。

最终,当我们在谈论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们谈的是这个世界的老桥段。有些电影站着把钱给赚了;有些电影是跪着把钱给赚了;有些电影是躺下来,按捺着心里的恶心,搂着那些自己其实嫌弃暗骂的观众把钱给赚了。屌丝们不美丽不光鲜没钱,屌丝们恶心,但屌丝们的钱不恶心,赚得就是他们的钱,这正是拜金式成功的入门奥义。

《小时代》观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一 观后感

首先声明,我是一个有庸俗价值观的人,既没有专业的评判能力,恐怕连表现出来的情怀都透露着二三线城市小年青的眼界和趣味,个别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这个名字既不是来自于那个写《漫长的告别》的孤独作家,也不是来自地球最经典的美剧《老友记》,而是谐音“钱得了”。但我还是鼓起勇气,告诉身边的朋友,甚至学历比我高品味比我好的家属,“我还非常非常《小时代》。”记得当《小时代》的第一只预告片公布时,她就半开玩笑地说:“充满了钱的味道。”事实上证明,《小时代》给我最直观最赤裸的冲击,就是钱的冲击,片子花了钱,表现了钱,是我印象中第一次如此坦率地将物质放在与灵魂相提并论的祭台上。

我是不大爱看爱情电影或者偶像剧的,所以在《小时代》之前,我是坚决抵制那些以小清新为名横行的“MV”电影,也是坚决鄙视芒果台用鸿星尔克踩出来的偶像之路。所以,《小时代》里所谓朦胧的爱情(如果你们把原始的情欲,对肉体和皮相的好奇与亲近称之为爱情的话),所谓的姐妹友谊(如果你们把同类项合并,各取所需称之为友谊的话),是一点没有打动我的,甚至我可以说,在观看的过程中,我骨子里刻薄的那个家伙一直在吃胡子,在吐槽。未来的第一部下集甚至第二、三部必将证实我的观点:他们的爱情和友谊是不堪一击的。

那什么是坚固甚至是永恒的呢?顾里有一句台词说得还算到位: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基本上,我认为这句台词是整个电影隐秘世界观的入口,你总得找到一个口插入吧。生而为人,我想大概是逃离不了三大困惑,首先是生的困惑,我能否活下去,靠什么活下去?我为什么而活?第二个困惑是,性的困惑,我是男是女,爱男爱女还是都爱,我要什么时候解决性冲动,怎么体面又很爽得解决?第三个困惑就是物质的困惑,我的灵魂如此孤单虚弱,要不要把所有的通道塞满物质的产品,一个包的价值是不是我青春的价值?……

不要怪我瞎扯淡,很多华语电影基本上都是在试图讲述或者解决这三个困惑,三个一起弄,三选二,或者三选一。比如《芙蓉镇》是讲第一和第二个困惑,《活着》《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1942》纯粹一些是讲第一个。有些电影表面上很装蛋,但其实就是想讲性,比如《春娇和志明》《志明和春娇》。有些电影试图讲物质的困惑,比如有一部叫《爱出色》的电影,但讲着讲着还是讲到了爱情,也就是性的困惑。《与时尚同居》有新意,讲到一些物质的困惑,但是最后回到了导演所熟悉的话题主题,我们为什么而活,是理想还是钞票?

我是怀揣着巨大的激动看完了《小时代》,结束后像一个粉丝一样抱以尖叫和跺脚,没什么好丢人的,我的两旁都坐着两大门户网站的著名记者,有人证,我不装怂。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一个全新的时代可能即将到来。也就是一个“新”字,将电影与受众既定的话语环境一下子从会议室、茶坊拉到了桑拿室、SPA会所和KTV,甚至是一张床上。我们既要看到导演郭敬明,小四毫不掩饰的情欲和物欲,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情欲与物欲何曾少了多少。

我们80后还是压抑的,是被体制所抛弃却时不时渴求体制怜惜的小尾巴,而我是在最近几年发现90后是非常可爱的一个群体,他们不知道顾城也不知道舒婷,不听崔健也不听罗大佑。不得不说,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生不是问题,物质还是极大丰富的,为什么而活,也不困扰他们,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就是enjoy today;至于性,当我听说某大学男生宿舍下,一个男孩子向另一个男孩子求恋并得到默许接吻时,你们会认为性对他们来说是枷锁,还是一颗大大泡泡糖吗?

唯一可能的困惑就是物质的困惑。《小时代》里其实说的很多,信息量很大,电影一开始用林萧的独白展示了四个女孩子的现状,富二代、里弄女孩、绿茶女孩和彻头彻尾的女屌丝,她们四个人选择成为朋友,统一的价值观没有那么高尚,简单来说就是:过上好日子,有一个hot的男友(哪怕男友是装逼狂,是神经病、甚至有点娘炮,都没关系)。这四个女孩子的伪装是不能够掩饰她们与生俱来的欲望,对物质的认可和亲近。所以,你会看到一些传统眼光下匪夷所思的细节:失恋受伤后只要能穿上顾里的名牌衣服就释然了,并且获得了巨大的力量;顾里明明就是要计算与男友的价码,你给我买了多少东西,我买给你多少东西;还有那个绿茶妹子(懒得百度角色名),在电影的后半部分明就开始弥散出一些腹黑的气质,我出身穷是硬伤,我更加不能输;还有林萧,或许是最纠结最困惑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获得的都是平庸,包括男友也是,在被集体意识推进疯狂地接近最华丽的舞池同时,她却要迷失自己,什么才是快乐——所以,我觉得她扮演的是我们,80后。

我没看过郭敬明的任何书,对他的了解来自于媒体的报道,基本上我现在越来越欣赏他了,他聪明地架构了自己的强大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重新规划了游戏规则,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他与物质的关系(或者肤浅的说那些名牌吧)大体经历的过程是:崇拜,混乱的接受,有一些了解,最后是玩弄于鼓掌之间。基本上,这也是我们中很多人所经历的过程。在前小时代,我记得青春期里,我们中学有一个人是佐丹奴控,全身都穿的是这个牌子,而这个女孩子成为公敌,特别是她死活不穿校服,宁可被老师认定是坏女孩而弃之不管时,我和我的同学们与她划清界限,但内心未尝不渴望那个叫佐丹奴的世界。

《小时代》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对物质的玩弄感,这显然是一个高富帅(生理上未必是,但心理优势上绝对是)的幽默感,导演是上帝视角,看着男孩女孩如何为物质争破头,林萧面试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场景。他甚至玩弄了自己的过去,那个专栏作家其实是他的过去,一个刚刚爆红但还没有话语权的郭敬明,而宫洺才是最贴近郭敬明的,一个华丽世界的霸主。据说,周崇光是宫的弟弟(后母与前夫所生),兄弟俩放在一起才是完整的郭敬明。

郭敬明的游戏感充斥了整部电影,使得整部电影可能被认为的狗血、山寨甚至矫情,被奇妙地改变成趣味,这种趣味我想大概类似于马桶圈盖都是LV的LOGO吗,或者GUCCI出了安全套。因为这种肆无忌惮,让人咂舌的聪明劲儿,使得整个观影过程很嗨,就像电影最后的彩蛋,你以为所有角色在装逼,殊不知他们在偷偷笑我们装逼。

产业我不懂,也不算什么专业人士,我能感觉的都是非常主观和直接的。我和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正处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阶段,阶层在重组在打破,圈里圈外都是诱惑也是陷阱。我们还没有到纯粹的中年,就感觉到巨大的危机,灵魂先别论,物质上依然存在困惑,我们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学历职业职位以及那一份脆弱的情怀。

物质,是个坏情人,在一代人甚至更多代人心上打了一炮,但烟消云散后,我们无处安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