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上的一朵花1200字以上

草坪上的一朵花

1200字以上 高三 写景

写景作文:草坪上的一朵花

写下这个题目就感觉自己真的是很无聊,其实已经这样无聊了一天了,要不然我也看不到这朵在秋风中傲然独放的花了。

我讨厌英语。我和英语的关系就像一对被包办婚姻的夫妻一样,多年过去非但没能培养出感情,却在漫长的哀叹中孕育出了艰深的仇怨,抬头是那张脸,低头是那张脸,连睡觉时朦胧中睁开眼在枕边看到的还是这张脸,生活中到处都是这张脸,到处都是这张又熟悉又厌恶的脸,于是你就有点想吐了,就得出去走走,找个没人地方好好的想想生活到底怎么了。

外面是江南十月萧瑟的秋,落叶在水泥地上疯狂的奔跑,还一面发出尖厉的嘶叫,似是在躲避秋风的追赶,最后一下撞在坚硬的墙角,一声沉闷的呻吟之后,痉挛着倒在无声的挣扎中。我看着眼前的惨烈的一幕,不禁毛骨悚然,双腿有点颤抖了,我裹了裹上衣,顶着烈烈秋阳犹豫着向前走去。

眼前是一条河,秋水寒凉,连波纹似乎都带着冰冷的棱角,几片落叶在秋水中被推来推去,不知何所是从,两岸是杂草丛生、莽麻横立,像一道屏障一样把这一条秋水遮的若隐若现,再近处就是一个宽阔的草坪,虽在秋日却绿意盎然、葱葱翠翠,难掩生命的倔强和执着。

我慢慢躺下来,枕着柔软的草坪,风声在耳边时隐时现,如涕如诉,于是我就闭了眼,在秋日热烈的阳光中认真倾听这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有风不时从库管、腰际钻了进去,凉凉的痒痒的,像个调皮的孩子,扰的你只想笑。

就在这时,我一扭头就看到了这朵花。

连花带径一尺多高,六朵花瓣颜色鲜白,呈长长的椭圆形,轮廓分明,棱角毕现,完全没有其他花的柔媚娇弱,显得坚强、决绝,个性十足,中间是几个鹅黄色的花蕊,花药散漫的点缀在周围i的花瓣上。再一看花径,色如翠竹,却傲然独立,不蔓不枝,远远望去就那么一跟挺立的翠径顶着一朵硕大的花,没有绿叶陪衬,甚至连一个旁支都没有。再看看脚下,密草丛生,连一点土地的颜色都看不到,而这朵花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硬是挤出一条路,杀出重围,拔萃草莽,挺向蓝天,再傲然怒放!

这是在草坪上的一朵花啊,它要历经怎样的磨难才能像今天这样开出傲视万物的花朵,试想有多少次割草机将其挺立的身躯横断,再长出再横断,他又要用多么大的意志和勇气去面对一次次近于毁灭的打击,然而它没有倒下,没有放弃,抓着每一个可以生长的机会,带着对阳光的无限憧憬和渴望,一次次的昂首挺立,终于在这个秋风瑟瑟的深秋,它奇迹般的开出了令人惊艳的花朵。它不需要旁支,不需要绿叶,它只要这么独自挺立,像一个千年古碑一样告诉世界:我在绽放!

我经历苦难,我经历挫折,我负担不起绿叶,我支撑不了旁蔓,但我要怒放,我要昂首迎向阳光,我要告诉全世界,我正在怒放!!

也许无人欣赏,如果不是被我不经意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就没有人知道有一朵小花曾在地球上绽放;也许没有娇艳无比、芳香怡人,我就在他身边安眠,如果不是无意也许我根本看不到它的存在;也许依然脆若,只要我轻轻打个滚,它就要长卧于此了。但就是要这样决绝的将生命挺立,再开出一朵花迎接那片属于它的阳光。

又一阵秋风吹过,花朵在风中颤抖,不是摇摆,是在颤抖,它没有摇摆的资本,僵硬矮短的身躯无法赋予它摇曳的身姿,当风吹过,它只能这样颤抖着表示对风的尊敬或仇恨,它只能这样颤抖着对着阳光傻笑,然而它的生命却在这无力的颤抖中显得充实和张力十足。

我看着看着,心中竟渐渐感到惭愧。生命也许是卑贱的,但是生命所承载得灵魂却可以是伟大的,只要拥有伟大的灵魂,再渺小的身躯也可以让世界震惊。

记游洞庭西山--叶圣陶

1200字以上 高三 写景

写景作文:记游洞庭西山--叶圣陶

四月二十三日,我从上海回苏州,王剑三兄要到苏州玩儿,和我同走。苏州实在很少可以玩儿的地方,有些地方他前一回到苏州已经去过了,我只陪他看了可园,沧浪亭,文庙,植园以及顾家的怡园,又在吴苑吃了茶,因为他要尝尝苏州的趣味。二十五日,我们就离开苏州,往太湖中的洞庭西山。

洞庭西山周围一百二十里,山峰重叠。我们的目的地是南面沿湖的石公山。最近看到报上的广告,石公山开了旅馆,我们才决定到那里去。如果没有旅馆,又没有住在山上的熟人,那就食宿都成向题,洞庭西山是去不成的。

上午八点,我们出胥门,到苏福路长途汽车站候车。苏福路从苏州到光福,是商办的,现在还没有全线通车,只能到木渎。八点三刻,汽车到站,开行半点钟就到了木渎,票价两毛。经过了市街,开往洞庭东山的裕商小汽轮正将开行,我们买西山镇夏乡的票,每张五毛。轮行半点钟出胥口,进太湖。以前在无锡鼋头渚,在邓尉还元阁,只是望望太湖罢了,现在可亲身在太湖的波面,左右看望,混黄的湖波似乎尽量在那里涨起来,远处水接着天,间或界着一线的远岸或是断断续续的远树。睛光照着远近的岛屿,淡蓝,深翠,嫩绿,色彩不一,眼界中就不觉得单调,寂寞。

十二点一刻到达西山镇夏乡,我们跟着一批西山人登岸。这里有码头,不像先前经过的站头,登岸得用船摆渡。码头上有人力车,我们不认识去石公山的路,就坐上人力车,每辆六毛。和车夫闲谈,才知道西山只有十辆人力车,一般人往来难得坐的。车在山径中前进,两旁尽是桑树茶树和果木,满眼的苍翠,不常遇见行人,真像到了世外。果木是柿、橘、梅、杨梅、枇杷。梅花开的时候,这里该比邓尉还要出色。杨梅干枝高大,屈伸有姿态,最多画意。下了几回车,翻过了几座不很高的岭,路就围在山腰间,我们差不多可以抚摩左边山坡上那些树木的顶枝。树木以外就是湖面,行到枝叶茂密的地方,湖面给遮没了,但是一会儿又露出来了。

十二点三刻,我们到了石公饭店。这是节烈祠的房子,五间带厢房,我们选定靠西的一间地板房,有三张床铺,价两元。节烈祠供奉全西山的节烈妇女,门前一座很大的石牌坊,密密麻麻刻着她们的姓氏。隔壁石公寺,石公山归该寺管领。除开一祠一寺,石公山再没有房屋,惟有树木和山石而已。这里的山石特别玲珑,从前人有评石三字诀叫做“皱,瘦,透”,用来品评这里的山石,大部分可以适用。人家园林中有了几块太湖石,游人就徘徊不忍去,这里却满山的太湖石,而且是生着根的,而且有高和宽都达几十丈的,真可以称大观了。

饭店里只有我们两个客,饭菜没有预备,仅能做一碗开阳蛋汤。一会儿茶房高兴地跑来说,从渔人手里买到了一尾鲫鱼,而且晚饭的菜也有了,一小篮活虾,一尾很大的鲫鱼。问可有酒,有的。本山自制,也叫竹叶青。打一斤来尝尝,味道很清,只嫌薄些。

吃罢午饭,我们出饭店,向左边走,大约百步,到夕光洞。洞中有倒挂的大石,俗名倒挂塔。洞左右壁上刻着明朝人王鳌所写的寿字,笔力雄健。再走百多步,石壁绵延很宽广,题着“联云幛”三个篆字。高头又有“缥缈云联”四字,清道光间人罗绮的手笔。从这里向下列岸滩,大石平铺,湖波激荡,发出汩汩的声音。对面青青的一带是洞庭东山,看来似乎不很远,但是相距十八里呢。这里叫做明月浦,月明的时候来这里坐坐,确是不错。我们照了相,回要山上,从所谓一线天的裂缝中爬到山顶。转向南往下走,到来鹤亭。下望节烈祠和石公寺的房屋,整齐,小巧,好像展览会中的建筑模型。再往下有翠屏轩。出石公寺向右,经过节烈祠门首,到归云洞。洞中供奉山石雕成的观音像,比人高两尺光景,气度很不坏,可惜装了金,看不出雕凿的手法。石公全山面积一百八十多亩,高七十多丈,不过一座小山罢了,可是山石好,树木多,就见得丘壑幽深,引人入胜。

回饭店休息了一会儿,我们雇一条渔船,看石公南岸的滩面。滩石下面都有空隙,波涛冲进去,作鸿洞的声响,大约和石钟山同一道理。渔人问还想到哪里去,我们指着南面的三山说,如果来得及回来,我们想到那边去。渔人于是张起风帆来。横风,船身向右侧,船舷下水声哗哗哗。不到四十分钟,就到了三山的岸滩。那里很少大石,全是磨洗得没了棱角的碎石片。据说山上很有些殷实的人家,他们备有枪械自卫,子弹埋在岸滩的芦苇丛中,临时取用,只他们自己有数。我们因为时光已晚,来不及到乡村里去,只在岸滩照了几张照片,就迎着落日回船。一个带着三弦的算命先生要往西山去,请求附载,我们答应了。这时候太阳已近地平线,黄水染上淡红,使人起苍茫之感。湖面渐渐升起烟雾,风力比先前有劲,也是横风,船身向左侧,船舷下水声哗哗哗,更见爽利。渔人没事,请算命先生给他的两个男孩子算命。听说两个都生了根,大的一个还有贵人星助命,渔人夫妻两个安慰地笑了。船到石公山,天已全黑。坐船共三小时,付钱一块二毛。饭店里特地为我们点了汽油灯,喝竹叶青,吃鲫鱼和虾仁,还有咸芥菜,味道和白马湖出品不相上下。九时息灯就寝。听湖上波涛声,好似风过松林,不久就入梦。

二十六日早上六时起身。东南风很大,出门望湖面,皱而暗,随处涌起白浪花。吃过早餐,昨天约定的人力车来了,就离开饭店,食宿小帐共计六块多钱。沿昨天来此的原路,我们向镇夏乡而去。淡淡的阳光渐渐透出来,风吹树木,满眼是舞动的新绿。路旁遇见采茶妇女,身上各挂一只篾篓,满盛采来的茶芽。据说这是今年第二回采摘,一年里头,不过采摘四五回罢了。在镇夏乡寄了信,走不多路,到林屋洞,洞口题“天下第九洞天”六个大字。据说这个洞像房屋那样有三进,第一进人可以直立,第二三进比较低,须得曲身而行。再往里去,直通到湖广。凡有山洞处,往往有类似的传说,当然不足凭信。再走四五里,到成金煤矿,遇见一个姓周的工头,峄县人,和剑三是大同乡,承他告诉我们煤矿的大概,这煤矿本来用土法开采,所出烟煤质地很好,运到近处去销售,每吨价六七块钱,比远来的煤便宜得多,现在这个矿归利民矿业公司经营,占地一万七千亩。目前正在开凿两口井,一口深十六丈,又一口深三十丈,彼此相通。一个月以后开凿成功,就可以用机器采煤了。他又说,西山上除开这里,矿产还很多呢。他四十三岁,和我同年,跑过许多地方,干了二十来年的煤矿,没上过矿业学校全凭实际得来的经验,谈吐很爽直,见剑三是同乡,殷勤的情意流露在眉目间。剑三给他照了个相,让他站在他亲自开凿的井旁边。回到镇夏乡正十一点。付人力车价,每辆一块二毛半。在面馆吃了面,买了本山的碧螺春茶叶,上小茶楼喝了两杯茶,向附近的山径散步了一会儿,这才挨到午后两点半。裕商小汽轮靠着码头,我们冒着狂风钻进舱里,行到湖心,颠簸摇荡,仿佛在海洋里。全船的客人不由得闭目垂头,现出困乏的神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写景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