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和发现1200字以上

接受和发现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大抵说来,接受和发现,是人生的两大主题。我们每一个人,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这个世界,当然包括接受这个世界上的人:在世的,以及已经死去的。在世的,有身边的、能够认识的与从来不会认识、更难以见面的。在接受中,形成认识、看法庸阋迳辖玻徒蟹⑾帧?

对人的影响,自然和社会同样巨大。但有着显着差异的是,自然的影响比较客观化、固定化,在文化和意义范畴内,基本上具有时空的恒定性,亦即,不同时间――比如古代、近代与现代――和不同地域的人,在对自然的感知上,不会相差太多。对自然的感知,有物质的和美学的两种。前者有生存的便利与灾难,后者有心灵的愉悦与寄托。

社会对人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身边的、能够认识的人施加的,二是由存在着时空距离的人施加。第一种影响容易理解,至于第二种,有空间距离的人,难以谋面、无从相识,但同处时代,在统治通道以及大众传媒的作用下,被人感知――比如政府政策的传达与执行,当世文人文章的传播,以及关于歌星影星的传媒等。存在空间距离而对人施加影响,并非人人可以做到,必须以权力、创造力以及取悦大众的技艺作为道具才能登台表演。同样,存在时间距离施加影响,在死去的人中,也只有那些已经进入历史的大师们才能做到。

不管怎样,上面所说的影响,归根结底,就是给人一套由历史文明积淀形成的所谓“道理”,让人在这套道理中生存与死亡。你所有的生存元素,都被它左右、固定,难越雷池半步。无论作为证据还是借口,一切都建立于这个并不完整与并不固定的“道理”本身。健在或过往的精英们,不管你愿不愿意,强行将他们权威的唾液吐到你的身上,麻醉你的意识,控制你的手脚,如同不管你有没有毛病,就被押上手术台,到处来上几刀。

由此说来,一般而言,人在接受中所形成的发现,即认识与看法,基本上与自己无关,乃因外力强加而不自觉形成,此外,也有非强加因素形成这种发现的情况,这源于周围人的影响,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何其少,因此存在趋同心理,所谓人云亦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几乎同一面目,有几许真知烁见?

造成这种近乎宿命的文化与意义,不仅形成思维僵硬,意识模糊,而且造成个性沦丧。放眼天下,尽是满目雷同,如同一座大山,山脚山腰尽是蓬生杂草,看上去郁郁葱葱,好一派繁荣景象,但随时代流行的风雨飘零枯萎,有几株个性的大树,面对无情风暴,傲然屹立山颠?

有一天,无意中与一位工厂的同事谈起了什么是道理这个问题。我一向不大喜欢同别人争论,就是在文人的圈子里,也基本如此。他说能说服一个人就是道理。我对他的反驳的代价就是他近乎嘲弄地说我白读了几年书,连这个“起码的道理”都不懂。我不知道谁有资格说这种话,不过我承认我读到中专算是白读了,因为就道理本身,我还来不及下一个什么定义,而且,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获得的途径更多的是观察、体验和领悟。除此之外,我不相信道理还有别的出处。如果你对一个小孩讲什么道理,这些道理并没有属于他,只有到一定时候他经过观察和体验的印证,这些道理才真正进入他的思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承认现在还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想指出:最重要的不是来倾听道理,而是发现道理。如果人来到世上,没有自己的观察与领悟,仅仅担任传声筒的角色,从别人那里接受过来,不假思索,又传给别人,甚至后代,那真是可悲。在这里,我只列举一个最平庸但还能说明问题的理由,即每个时代的所谓道理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切人类的先驱,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非议和打击。有趣的是,非议和打击的程度往往与他的发现价值的大小成正比。在考察这个问题时,我没有理由停留在这个程度上。我不得不提到作为一种惯于的,用于判断的前提和准则的,叫做文化界定和意义界定的东西。我知道,这里面有一个超级假定,尽管这个假定是很成问题的。一方面,习惯可以成为一种准则,另一方面,任何假定都必然与这个假定所建立的时刻有关。时刻是时间的具体化形式。事物的意义是动态的,体现在它所处的时间位置,即时刻,每一时刻中事物的意义可能是变化的。事物的意义是时间的函数。由此我们发现:任何假定都不是永恒的,只有建立于抽象的、不可分割的时间上的假定才可能永恒。遗憾的是,至今还未发现哪位伟人或大师的假设具有这种效果。

的确,我们的整个生活都来自于假定。这当然是因为世界比任何人远远古老,谁也无力看清它的真实面目。各种各样的假定,以一定的方式糅合,构成了我们的所谓文明。假定真伪难辨。对于假定,我们有责任对它进行解剖和监督,看它是否达到了一定的纯粹程度,审视和研究它到底包含了哪些虚无的附加因素。也许,人类恰恰就生活在那些虚无的附加因素所构筑的假定中。

宗教、哲学和艺术就是这些假定的发源地,后来,政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了假定最大的制造者之一。从这些东西中出来,假定开始渗透进入一切领域,于是假定成为经典,成为决定一切的准则。由此我想到《圣经》,这个庄严得敢于把手按在它上面发誓就可以说服别人的东西。如果谁把这种发誓作为借口,他也许能欺骗许许多多的人,但若干年来,竟然没有人敢于这样做。《圣经》中的“上帝”,就是一切假定的操纵者,或者说就是一个最大的假定。人类创造出上帝,千方百计寻找理由承认自己被它创造进而成为它的奴隶,服从它的意志。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实质。生活从人类出发,经过上帝,再回到人类终结。人类希求得到一种力量的保护,这种依赖心理迎来一片虚幻,成为人类的坟墓。

因此,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习惯和假定就是人们经常谈论的意义,这种方式构成了人类的文化态度和思维方式。

接受曾经

1000字 初二 记叙文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 多少次折断过翅膀 ”汪峰在闪光灯下唱着他的曾经,我在黑夜里无声地共鸣。 

--题记          

此时,我身在囹圄,动弹不得。  

彼时,他们在那儿喧嚣,刺耳刺心。  

从喧阗的教室到冷清清的家,两点一线,我匆忙地把这条线涂得更黑,更深。  

当我好不容易寻思着做点什么时,却被体委告知:老师说运动员要瘦一点的。我能说什么,只记得当时一个人默默地在操场哭了很久,没人来安慰我,不知是不是他所谓的“不瘦”。哭够了,方知自己的弱点,不就是胖嘛,我不触及胖之类的敏感词汇就是了  

收拾好心情,本着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准备去干下一件有意义的事。  

印象中像是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天蓝得可以滴出水来 ,偶尔的一朵白云显得并不突兀,反而给人以幻想的空间。于是,在这蓝天白云之下,我怀着一颗殷切的心,向摄影师投去渴望的眼神:我可以来拍这个mv吗,不就是个45°望天嘛,我最擅长了。  

“这个我们已经有人选了,况且你的脸好像不适合这个mv。”说地很委婉,可那每一个字都可以让我大哭一场,都可以让我打心眼儿里讨厌他。不过还好,我没有,貌似我已经开始慢慢正视这些问题了。  

诸如此类的打击,嘲笑,多得让我没有时间去悲伤 ,更有甚者:我仅仅出于好奇,戴上了她的围巾,当然,他也同意。然而,我才开始小心翼翼抚摸它时,她却一把扯下围巾,抿着嘴,头侧向一边。我不语,原来,嫌弃两个字还可以这样写  

什么在操场上肆无忌惮地喊着我难听的绰号啦,邀我游园却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啦,渐渐地,我好像习以为常,只是我在怀疑——我尚未成年的心灵 ,还接受得了这些打击吗,故事中多少次的习以为常,都将成为那一次罪恶的爆发。不,这样的结局,我不要。  

于是,我尝试改变自己,在原则中改变  

不知不觉中,我竟交到了自初中以来第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白木夏。她乐观,能泯灭我的悲观;她爱笑,能化解一切尴尬;她健忘,能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简而言之,她单纯,而我,就喜欢她的单纯  

亦在不知不觉中,大家貌似接受了我,又好像是我接受了自己。  

记得那天,进办公室之前,我望了望苍穹,天蓝得几乎可以滴出水来,白云也飘飘悠悠的,濯了我这心头最后一点不愉快。现在,我已大抵忘却了为什么去那里。只记得做了几百个要人半条命的下蹲后,我扶着腿,一瘸一拐地走到门口,连平日里不怎么接触的人都来搀我,说尽了各种安慰的语言  

最后大家都不语,深知,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一次,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被接受,并被关爱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友谊,它还让我真正地在原则中改变了。  

因为我逐渐明白:其实改变的最初,是我开始接受自己,或者根本没有改变,只是坦然地接受了我那碌碌的曾经  

有一天,木夏问我: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不顾形象地笑呢。  

对啊,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笑的呢。  

嗯,后知后觉,我也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