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桂花糕800字

好吃的桂花糕

800字 五年级

上个星期天早上,奶奶叫我起床做桂花糕。一听到“桂花糕”三个字,我急忙穿衣服、刷牙洗脸,然后直奔厨房。

奶奶把桂花糕的材料都准备好了。瞧,桂花卤、糯米粉、白砂糖都一样样地摆放在桌上了。奶奶又拿了个脸盆放在桌上,并且在脸盆里倒上两碗糯米粉,又加上了半碗白砂糖和三勺桂花卤。“我能帮上忙吗?”我不停地问奶奶。奶奶让我用手把糖、桂花卤和糯米粉拌匀。然后,她左手拿着一杯凉了一会儿的开水一点点地往脸盆里加,右手不停地揉捏着糯米粉。不一会儿,糯米粉都一块块地粘在了一起。奶奶放下水杯,开始用双手用力地揉,好神奇,糯米粉变成了一团。揉了一会儿,粉团在奶奶手中上下翻飞,看得我心痒痒,也想试一下。奶奶搓着手让我试试,我学着奶奶的样子用力地按了一下,再将手抬起来。咦,面团怎么不跟上来呢?我让奶奶再示范一次,好让我仔细地观察一下。哦,原来奶奶是用除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头将面团抓起来的。我又试了一次,哎呀,要让粉团跟着我的手一起往上走可真不容易啊!才揉了一会儿,我的手已经酸了。粉团在我的折磨下,越来越干,还裂开了口子。奶奶接过了粉团,在她的巧手下,光溜溜的粉团又出现了。

随后,奶奶拿抹布将灶台擦干净,又将粉团分成两个,我拿了一个小的,跟奶奶一起揉。揉得差不多了,便把粉团压扁放到了蒸笼里。奶奶把蒸笼放在盛满水的锅子上,盖上锅盖,就让我烧火。我夹了一个草把放在灶堂里,又夹了一片树叶在另一个有火的灶堂里点上火后夹到草把上,可是刚放到草把上树叶就灭了火,我只好叫奶奶帮忙。只见奶奶夹了一根带火的木头塞到草把下面,灶堂里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不一会儿,锅里的水开始“骨碌碌”地冒着泡了,一阵阵桂花香扑鼻而来,真想吃啊!但奶奶说还没熟。又煮了一会,奶奶用冷水冲了冲手,把桂花糕拿了出来,桂花糕上直冒热气。奶奶一边呼着手,一边切着桂花糕,当然第一片桂花糕到了我的嘴里。哇!真香呀,真甜哟,嚼起来真有韧性,还是自己做的桂花糕好吃呀!

第二天,我把桂花糕带到学校,给老师们尝一尝。老师们都说我的桂花糕非常好吃,我听了,心里特别高兴。  

四季如画

900字 六年级

小区的一角花园,总不引人注目,但我却对它情有独钟,无论在任何时候,它都美成了画卷。

彩铅画——《春》

早春,枝头抽出了新芽。或像奶油般柔,或像丝绸般滑。不管是细柔的还是顺滑的,都是嫩绿的,像是歪歪扭扭被调皮的孩子贴上去的。虽说不整齐,但是生机盎然,别有一番风味。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是暮春,枝芽早已跳起舞来。绿色的头饰,绿色的纱裙,绿色的舞鞋, 旋转着,跳跃着,舞得不亦乐乎。淡淡的青,淡淡的碧,所有的事物都仿佛变得淡淡的了,就如同一支支巨大的彩色铅笔,一笔笔描摹,勾勒出春的色彩。孩童们最爱追逐、嬉戏在绿色的世界里,没有忧愁,没有烦恼,脑海中只剩下那一抹淡淡悠悠的,令人心旷神宜的绿了。

油画——《夏》

相比于春的淡雅,夏总是来得轰轰烈烈。都说“六月的天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雨中的花园很是滋润,树像一个个高大的巨人,在雨点中摇摆、锻炼。树下的野花野草,昂着头接受风雨的洗礼,显得不屈不挠,宛如一位位英雄。低矮的灌木丛纹丝不动,任凭风吹雨打,却毫不退缩。经过风雨的磨练,青翠欲滴的树木像山峦般挺拔高大,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要是印象派大画家莫奈看到了这如花似玉般的碧绿一片,定会大笔挥毫,留下一幅美丽多彩的传世佳作。临近花园的居民从窗边望去,像翡翠般动人的画卷就此展开。

版画——《秋》

秋总以它惊人的色彩从四季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一到秋天,枫树叶像被涂了一层颜料,金红一色,热烈一片。从远处望去,一朵朵火似的红云,忽地拔地而起,给人以视觉上的无限美感。调色盘上的暖色调颜料,一下子都跑到木板上去了,版画师格外认真,一刀又一刀刻画着秋天的味道。倒印,成了!人们常常会在路边驻足,捡些树叶回家制成书签,即使不做什么,照几张相也是好的。

素描——《冬》

雪花如同迷人的精灵,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下,给花园披上了一件洁白的大皮袄。树叶从枝头跃下,一个猛子扎进土里去了,为来年的萌芽积蓄力量。光秃秃的枝丫像一位位老者,虽是安享天年,但纹理清晰而又复杂。就像一座迷宫在此蜿蜒。素描是一门繁杂的艺术,和这冬天的枝丫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根根,一丝丝,一缕缕,铅笔拉出简单的线,形成了密密的迹,仿佛在纸上绣出了冬雪图。人们仰头望去,每一堆积在枝丫上的雪,似乎都成为了冬的留念。

新、盛、繁、枯,四季轮回;春、夏、秋、冬,万物行规。花园的四季,永远如画般神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