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变化的糖_700字650字

神奇变化的糖_700字

650字 初三 日记

今天,同学们满心欢喜的期待着自然实验课,纷纷议论着会做什么实验。  实验室中,耿老师微笑着问:“大家闻到了什么?”  “同学们交头接耳:“我敢肯定这是糖”“不对不对,这是什么东西烧着了吧,大家赶紧逃吧!”“这是巧克力……”  “那,——看看这是什么?”耿老师神秘地说。  “这是一把烧焦了的调羹吧?”“是一勺黑灰吧?”“这是用木炭做的调羹吧?”  耿老师肯定地说:“其实这就是一勺糖!”  “啊,这是糖!我不相信!”同学们纷纷表示怀疑。  “是吗,不相信啊!那就让你们再看看它原来的样子和烧焦后的样子吧!”耿老师微笑着点燃了酒精灯并又舀了一勺糖,放在酒精灯上烧。“啊!耿老师你不拍烫嘛?”“当然不怕烫啊!因为我的皮很厚吗!哈哈!”幽默风趣的耿老师把同学们都逗笑了,我也笑的前仰后合。随即,同学们的笑声开始变成了惊叹声:“哇!——这糖怎么开始发烫了?还在冒泡呢!怎么会这样?”“看!变黄了吧!”耿老师大笑,看起来有些得意。  天哪!真是没有想到糖居然变成黄的了!真厉害,可以再烧烧吗?”“现在你们相信我了吗?!”“相信了!相信了!耿老师快点再烧一会吧!”“好好好,没问题!”这次,我们不是吵吵嚷嚷,而是屏着气,眼睛眨也不眨,专注地观察被火烧着的糖,生怕漏了一点点细节。只见已经凝固的糖居然又开始沸腾了,逐渐的开始融化,并且变成了黑色,散发出焦味。耿老师把凝固的调羹拿给我们看,居然没有一滴掉在地上了呢!  在这堂课中,我们不仅利用实验认知了奇妙的自然现象,而且明白了真理来自于实践。

初三:杨凤君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那些年,那些事_650字

650字 初三 日记

那些年,还是个懵懵撞撞的毛头丫头。   那些年,三班像个武林大会堂。那些年,那些事。那些熟悉的面孔。两年的回忆像把碎沙,不轻意间,从指缝中溜走了。还未中考,各自都已规划好了心目中的宏伟蓝图。那些尘封的记忆,在播放机里无声无响的播放着。学院里郁郁葱葱的树荫,阳光下的青草芳香,体育课上的哨声的嬉笑。新学期课本的油墨香,还有一群青春朝阳的孩子们。   那些年三班像个武林大会堂,有时候自己也很进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梁山好汉与各路英雄,行走江湖,行侠仗义。自己手持利刃将奸臣贼子,斩于马下。与各路英雄,分享心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侠肝义胆,行走江湖。花木兰替父从军,我乃为民打抱不平。那些年,三班像个疯人院。上课时一本正经,积极发言,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下课时,你捉我敢,议论声声。追星的追星,犯花痴的犯花痴,那当然还有去办公室一日游的。悲催的就是在办公室面壁思过了,唠叨声、抱怨声,是整个班级烂糟糟的像个疯人院。必须一人吃片安定药,安静下来。那些年,三班像个学霸堆,人才倍倍出,为了中考,每个人都在头悬梁锥刺骨,题海战术的为中考而奉献稀有的业余时间。朗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整个教学楼,奋发向上的斗志从未停歇,重逢的号角一直打到前线,打到终点。不努力怎能知道成功的喜悦,临近考试更是不放弃,数学卷子、英语题、语文背诵、如此重口味的佳肴也没有使同学们倒过胃口。   那些年,那些事。那个永远的三班还能有几个岁月的轮回,有几个岁月的捶打。它再也禁不住时间的磨练,一年的时间我们会奔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在未来的六月,期待成功的绽放!

初三:袁蕊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日记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