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徒生童话》有感900字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

900字 初一 读后感

当我一看见《安徒生童话》,便爱不释手的读了起来,顿时感到受益匪浅,也使我更加了解了安徒生这个人,他是一位诗人、哲学家、思想家和民族主义者,就是因为如此,他的童话才如此的引人入胜,好像身临其境一样。

我看的是《狠毒的王子》,从那里,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狂傲、放肆,这个王子目空一切,心狠手辣,使百姓们都恨怒他,但又都敢怒不敢言,让他们一听见他的名字都害怕。他曾经发过誓,他的愿望一定要实现,一定要征服一切。他的权势一天天大起来,他的所作所为倒都能得逞。

他看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又瞅着自己的宏伟建筑,跟人们一起想:“真了不起!真了不起!但是我并不满足,我还要更多更多,别的任何势力都不能和我相比,更别想超过我!”他向所有的邻国宣战,征服了全部邻邦。

在他驾车经过街市的时候,他用金链子把被他征服的国王锁在他的车上;在他举行酒宴的时候,他们必须跪在他和朝臣的脚边,捡参加宴席的人扔给他们的面包屑。他从征服的城市掠走金银财宝,在他的王城中收敛起来的财宝,是任何别的地方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他令人修建起辉煌的宫堡,教堂和过廊。任何看到这些浩瀚工程的人都说:“好了不起的王子哟!”他们不曾想到他给其他国家带来的苦难,他们更没有听到从那些被烧毁的城市传来的叹息和呻吟。

王子还让人在各个广场上,在皇室的宫廷里都摆上他的塑像。是的,他甚至要把他的塑像摆到各教堂上帝的神坛之前,但是神父不让,说上帝比他更伟大,因此他竟然要求向上帝挑战,还要征服上帝。第一次王子建造了一艘可以乘着它飞向天空的船,最后被上帝的无数天使中的一个用一滴血燃烧了船,他差点丧命;这一次,他又用了七年的时间制造了一种精巧的船。这时,上帝派来了一个蚊阵,将王子制服了。这个王子也真是胆大包天、愚昧直至啊!

人其实非常的渺小,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圣经上也说过:“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于他。”童话里更记载着:“这个敢于向上帝挑战的王子,却被一只蚊子征服了。”

这篇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人一定不能贪心,对别人不能心狠手辣,一定要有一种恭维的态度,要仁慈的对待别人,否则必将遭受恶果。

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天真和朴素的特有气质,与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书中的天堂是那么“美”。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安徒生童话》犹如一朵鲜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里。

平川四中初一:田苗

读《家》有感

1000字 初三 应用文

现在的我们几乎都是在家中父母的怀抱里长大的,因此,对于家,我们会觉得家是温暖的。可是在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里面的家却更像是一个虎穴。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这是一个地主家庭高公馆。其中,高老太爷是家族中的最高领导人,典型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制的代表。主人公高觉新是家中的长孙,性格懦弱胆小,对长辈之言都是言听计行。在毕业那天,觉新就因为长辈的安排被迫放弃自己的出国深造的机会,还和深爱的钱家梅表妹分开而和另一位姑娘瑞珏结为夫妻,而梅则嫁给了省城外的赵家。可好景不长,没多久梅姑娘便守了寡,而瑞珏也因太太们以“血光之灾”的理由送到城外待产,结果难产而死。觉慧是家中的老三,因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曾被软禁家中,所喜欢的丫头鸣凤也因高老太爷的逼迫跳湖而死。相比于觉新和觉慧,觉民则幸运许多。觉民心里爱的是姑娘琴,并且为反抗高老太爷而逃离高公馆,高老太爷临死前终于才答应不再逼迫他。最终,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在觉新的理解下离开了这个家。

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四代同堂的家:既有独裁的高老太爷,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也有以死抗议的丫头鸣凤,善良却不敢反抗的梅姑娘,用情专一的瑞钰等;以及敢于“叛逆”的觉慧、觉民、琴等。这个家并不像是一个纯粹的家,更像是当时的社会。它由两大势力组成:一是以高老太爷和冯乐山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团体,二是以觉慧、觉民、琴等为代表的新思想流派。而觉新、梅姑娘等就是封建势力下的牺牲品。这些人物在当时社会都有,而巴金的《家》则将这些当时的各类人物集中在一起,可以说《家》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家》中,只有以觉慧、觉民、琴等为代表的新思想流派取得了胜利,而以觉新、梅姑娘等为代表的不抵抗流派则是被封建势力团体所残害。在这个家里,封建团体注定会失败,因为它有着太多的污点;而也只有坚持、勇敢的“反叛者”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家》这个作品中,揭露高老太爷等的冷酷、无情、残忍,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表达了作者的愤怒;也体现觉新、觉民、觉慧等各自的爱情故事的美好纯真,使得作品中弥漫着一种清新的香味;更多更重要的是歌颂追求自由的反叛精神,那人性中的光辉,这是点亮黑暗的至为重要的一点。

在那个革命的年代里,敢于追求自由的年轻一代和封建的长辈一代展开了艰苦的战斗,胜利终究属于年轻一代,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年代里,《家》中的敢于追求,敢于斗争,敢于开扩的精神仍然是必须的,就让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