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1000字

四世同堂读后感

1000字 读后感

乱世遗老

他是被清朝遗弃的老人。

小羊圈胡同里,他最为年长,一言一行都彰显着十足的威严。这一带的带领者也非他莫属。若非日本人无端闯入北平,他或许还安安稳稳地当着四世同堂的老太爷。

但世事又怎会如他所愿,让他风平浪静地安享晚年呢?他“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你能指责他自私吗?不,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民族、国家相对于他的家庭,显得那么遥远和抽象。北平是否沦陷,国家是否危亡,似乎都与他无关。在那人人自保的年代,他不仅能够生存下来,还把家庭发展到“四世同堂”的局面,这于他而言便是足以骄傲的资本。

小说里,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因为一场战争而变得物是人非。三孙祁瑞全不愿在日本人的压迫下生活,愿为抵抗侵略者作一份贡献,悄悄离开了北平。二孙祁瑞丰对日本人言听计从,点头哈腰都来不及,尽管领到了教育局科长这一肥差,最后仍落得被日本人活活打死的悲惨下场。而长孙祁瑞宣呢,他同老三一样,怀着抗敌的心,但被家庭所累,始终无法离去,只得辞去教师一职,到英国使馆就职,后来虽被日本人所抓,但终是在富善先生的帮助下平安出狱。儿子祁天佑则因被日本人羞辱投河自杀。而全家最小的成员妞子在抗战胜利当日因肠胃病而死。

祁老人那四世同堂的美满家庭呢?战争真的离平民百姓的生活很远吗?就连小羊圈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胡同,都陆续搬来两户日本人,无形中将小羊圈居民们的一举一动监管得牢牢的。

祁老人的心又何尝不随一个个家庭成员的悲剧而破碎呢?在富善先生眼中,祁老人的一切都带着地道的中国味儿,他是“代表着清朝人的”。然而,这个清朝遗留下来的老人的命运是如此多舛,如此令人悯惜。

小说结尾,祁老人的重孙女妞子在极度饥饿中痛苦死去,这无疑给了他心头最后一下重击——他忽地抱起渐渐冰冷僵硬的妞子,踉踉跄跄地去找住在胡同中的日本人。“他们的孩子吃得饱饱的,我的孙女却饿死了。”他挣扎着走出院子,碰见了那个住在一号院的日本老太婆。他高声叫住老太婆,想让她瞧瞧他的重孙女是怎么在日本人的压迫下死去的。但老太婆只是想告诉人们一个震撼的消息。“告诉你爷爷,日本投降了。”她用英语轻声对瑞宣说道。这消息仿佛一个响雷忽然炸起,人们心中的悲哀、喜悦和惶惑都掺和在一起了。

刹那间,人们纷纷围住了日本老太婆,想将压抑已久的对侵略者的仇恨都报复在她身上。“你们打算先揍这个老太婆一顿吗?”瑞宣一言唤醒了人们埋藏在心底的良知——是啊,她是他们的朋友,她并没有做出对中国人不利的事情,而是始终友好温顺地对待他们。

这是最令我震撼的一个片段。一向忠厚的祁老人在妞子饿死之际挺身而出,为受苦受难的人们道出了心声。而那个日本老太婆,并不以自己的身份为傲,愿以善良仁厚换取与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是啊,她是他们的朋友。

他是乱世中被清朝遗弃的老人,时光带走了他的青春,却带不走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善良与坚毅。

那份清香我依然拥有

600字 初三

窗外的桂花又绽放了,幽幽的清香萦绕在我的周围,包裹了全身,宛若一圈橙黄的耀眼的光环。那一棵棵桂花树犹如一位位青涩的少女,在我眼前开心地笑,眉眼间尽是清纯的灵动,修长的枝臂仿佛在向我传递生命的奥秘,丛丛绿叶倒成了发饰。而在那万绿围绕中,星星点点的桂花若隐若现。

这苍翠欲滴的绿,马上流入我的眼睛,闪烁着迷离的光芒,连阳光都变成了绿色,使得先前的燥热一扫而光。渐渐地,这镶嵌其中的桂花幻化成一个人的笑容——外婆那略显沧桑的脸,浮现在我眼前,让我想起了曾经。

小时候,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馋猫,我的鼻子非常灵,只要一有吃的,我就会跟着走,于是妈妈老是说我准是饿死鬼投胎。我最喜欢吃的便是桂花糕,可妈妈很少让我吃甜食,因为她怕我蛀牙。

外婆则是另外一种态度,她说爱吃甜食的娃娃长得水灵又聪明,那小嘴也就像抹了蜜似的甜。外婆就像我肚子里的蛔虫,每当我嘴馋时,她总能像变戏法似的从厨房变出桂花糕来,那甜甜的滋味就如外婆的笑容温暖着我的身心,带给我甜美的向往。

在外婆家住的那段时间,外婆总是带着我去山沟里转悠。稻田的另一头,我瞧见了一棵桂花树,它笔直地立在那儿,我用小手拉拉外婆,想让外婆看过去。外婆牵着我走过去,说:“这是一棵很老的桂花树了,你吃的桂花糕还有它一半的功劳呢。”听到这话,我对桂花树又多了一分喜爱。

在这橙黄的记忆中穿行,我不由放慢脚步。如今,外婆的年龄已经很大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了,我也离开了家乡,那棵桂花树是我和外婆共同的记忆。

那份清香,如今我也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