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变了650字

他变了

650字 初一 记叙文

茶的气味,是清香的,正如他的少年;茶的滋味,是微苦的,正如他的壮年;茶的韵味,是无穷的,正如他的人生。

——题记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这个繁荣而动荡的社会,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回望他的人生,品味他的诗篇,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变化的杜甫,与众不同却无比真实的杜甫。

气魄雄浑

青年的杜甫是多么得志向宏大,青春朝气!正值唐朝兴盛之时,他不负流年,博览群书,为他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年轻时去漂泊,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吴越齐鲁都留下过他的足迹。看,他他正在攀登泰山之巅。齐鲁大地,青翠连绵,一望无际,杜甫的柔情也随之而来,他不觉吟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四句诗道出了他由衷的赞美之情。渐渐,山中云气层层迭起,心有大志的杜甫随即留下“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这时,我们不能把他与以后的他相连,无法与以后的“诗史”相提并论。这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心有大志的朝气青年,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蓬勃向上的青春,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绝顶,有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就是这样一位对大自然如此热爱的人,变了;以为对大自然之美如此礼赞的人,他,变了。

沉郁悲怆

安史之乱,使他不得志;安史之乱,是他一生以忧愤无奈作了主调;安史之乱,使他变了。但是,相信大家更愿意看到变了之后的杜甫,因为他变了,所以中国又多了一位现实诗人;因为他变了,所以朝政的腐败和黑暗都被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出来;因为他变了,所以更多了一位关心人民疾苦的好志士。试想一下,假如李白和杜甫换换年代,李白会变吗?结果是中国同时少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诗人。

茶的清香,是杜甫的立志曲;茶的滋味,是杜甫的忧思曲。变化,则是杜甫的镇魂曲。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650字 初三 读后感

利用寒假这个假期,我阅读了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政治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名著《格列佛游记》。这本名著讲述了一个叫格列佛的外科医生随船出海时不幸遭遇风暴,从而漂流到各个国家的故事。整部书按照内容分为四卷,分别是《小人国游记》、《大人国游记》、《飞岛国游记》、《慧骃国游记》。作者以其具有强烈童话色彩的故事作为表面铺垫,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在小人国,主人公格列佛见到了身高只有正常人十二分之一的小人,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城市也仅有人类住房面积的百分之十。但他们极具智慧,发现了不少著名的科学现象,也研制出了不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工具器械。在大人国,一切又颠倒过来:这里的居民平均身高18米,麦子也有10米多高,格列佛在他们那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小“宠物”。格列佛对他们的国王讲述了有关英国的政治、历史、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信息,但遭到大人国国王的否定和反对。在飞岛国,他看见这里的居民相貌异常,行为怪异。之后他又参观了该国的学校拉格多学院,这里常年研究一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导致全国上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在慧骃国,马被誉为“理性的载体”,而像作者一样的“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牲。格列佛的所作所为在马民们看来,他是一个“具有理性的耶胡”。

格列佛为人正直,仗义疏财,对朋友忠心不二,乐善好施,慷慨大方,对别人宽厚仁慈,他鄙视厌恶吝啬贪婪、奸诈狡猾的人,同时也敬仰崇拜那些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学者们。作者通过塑造格列佛这一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英国社会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和不文明的现象,深刻尖锐地讽刺了英国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殖民主义的罪恶。

我希望我们周围的人能够努力起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如同慧骃国一样美好而又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