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江南,梦里画舫1200字以上

水墨江南,梦里画舫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水墨江南,梦里画舫,细雨为花,莲花暗香,

舒展心长,迷雾江南,轻盈焚香,梦里祈求,

江南如梦,雨洒寒窗,水墨画廊,流向何方,

青竹绿秀,楼阁层叠,徽府风韵,谁楼中梦,

豁然开朗,细雨为花,柳叶化裳,花瓣为舟,

一条小溪,一湖清水,一个孤影,一把琵琶,

处子安静,妙龄少女,含羞寂静,江南入梦,

一幅江南烟雨夜,小亭三三两两人,小茶温水慢慢喝,俯手琵琶曲悠悠,荷莲朵朵叶漂漂,近水楼台镜中画,一个拱桥,一条小溪,一湖清水,一个孤影,莲花暗香。花开在梦里,幽幽清风,波动流水,淡墨宣纸,典园林亭、假山,左右盘旋,时而登峰颠,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情系江南山水间,无尽相思最永远。真情本美丽,来自水云间,天若有情梦明月,甘为做月老。梦里爱江南,竹船湖水边,一支情歌两人唱,笑的是玉莲。湖水情悠悠,竹筏俏连连。湖中鱼儿悄悄游,醉人的是远山一片。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石奇峰,画中青竹绿秀,楼阁层叠,徽府风韵,谁在楼中梦。夜如处子安静,妙龄少女,含羞寂静。静,可以听到清风戏耍叶的沙沙声,静,可以闻到小河流水激石的石滚声,静,可以嗅到鱿鱼出水水波涟漪声,静,可以意到雨落青竹长叶寒露滚动声。江南的静,来自夜晚流水,白天蝉鸣。江南入梦,是在描绘美景,是在水墨中抒情。

夜的静,显露了泉水叮咚,清风似水,白云点点,碧空如洗。梦里江南,深情无限,江南风情,青山含翠,诗花点点,爱想江南。夏日美景总含绿,朵朵鲜花粉艳艳,杏花儿红,桃花儿美,一枝香瓣吐诗意,点点爱花心,点点思乡意,无数次的期盼,无数次的祝愿,一番风雨之后目睹了江南柳。涛涛江景,一夜入江陵。深深一个呼吸,入楼阁,轻开半窗,雨侵入了你的门,也入了你的窗。沁入心脾,豁然开朗,心情也变的舒畅。漫步雨夜,静心观赏,夜是景,你也是景。是你让夜美了梦,还是夜色没了景。夜色添景,墨染了画舫,慢走江南水墨画廊,是惬意,是忧伤,心都会舒畅。静夜深,难入眠。轻轻点亮光,细针挑起灯芯,微光骤然变强。明亮的闺房,照亮了纱帐。你坐在纱帐旁,几分思念,几分愁怅。轻轻的细雨,飘撒竹窗,洒满窗台,微微寒凉偷偷入闺房。

竹窗无月夜,清风送雨寒凉,江南似入梦,油灯似微芒,房中无叹息,处子入梦乡。细柳编制幽梦,舒展心长,迷雾江南,轻盈焚香,梦里祈求,是忧伤、是惆怅,是念郎。梦里江南,你弹奏的琵琶,忧伤了几朵花瓣,飘落雨中,似一叶扁舟,它流向何方。梦里焚香,情伤,忧伤,情郎,忧怅。梦里幻想,细雨为花,柳叶化裳,花瓣为舟,搬送嫁妆。处子一梦,地久天长。水墨江南,梦一场。细雨飘风微凉,金帛棉被你是否盖在身上,轻柔绵绵,睡也香,梦也香。你却忘了,你在忧伤时开窗,你在入梦时要记得关窗。江南入梦,焚香,散开的窗,雨往。

水之美,在于其烟波浩渺,澄净如练,瀑流飞逝,涛叠浪涌;在于清泉汩汩,小溪潺潺,溅玉飞珠,光影如幻;在于水草摇曳其中,条鱼穿梭其间,稳静中那一份含蓄,激越中那一种飞扬。山之美,在于巍峨高耸,险峻挺拔,悬崖峭壁,峰峦重叠;在于云蒙树梢,雾流涧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在于草木青翠之上,好鸟相鸣其间,晨曦中那一缕微光,暮色中那一抹晚霞。你在雨中江南如梦,江南的雨洒满你的窗,白云风中飘,静静常含笑,点点细雨落香草。风中白鸽飞,轻轻落树梢,雨滴晶莹似珠玉,淋湿了江南柳。爱江南,一曲轻歌唱醒了桃花妹。问君几时归,真情若江水,山泉流了出来,清清的,凉凉的,甜甜的,每一滴泉水,都经过了多少山石的过滤,才有了这清凉的山泉,它们吸天地之灵气,又把清凉带给了大地;它们汲日月之精华,又把甘甜带给人们。那清凉的水啊,带给人们快乐,带给人们凉爽。青山隐隐问玉湖,爱的是哪一位。山青水秀云淡淡,风中细雨一滴滴,柔情梦里思江南,难得几回念故里,缕缕真情谢桃花。

水墨沧源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安居于西南国边陲的沧源,一片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阿佤人世代生活的家园;尤其说它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还不如把它想象成一卷水墨涂抹的风景画;一幅青山绿水间灰墙与红瓦的民居村落,一座即现代又彰显着佤族杆拦式建筑风韵的小城,灵秀绮丽的崖画谷风光,坚守且延续着崖画生活场景的翁丁原始部落,那轮部落的明月、那堆不息的篝火,那铿锵的木鼓声,那洒脱奔放的甩发舞,把人的魂的都给勾去了。

每次从老家探亲回沧源的途中,我的心头就会浮现出同一个久久未决的疑问,沧源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让我一呆就是三十几年?

已是早春正月,天气还有些寒冷,早晨依旧雾霭沉沉,车从临沧出发,在能见度不足三四十米的沥青路面上飞驰,一路向西、向南,向沧源。

途中,金黄的油菜花在雾中忽隐忽现,路边零星绽放的三角梅时不时映入眼帘。早春的天气,乍暖还寒?早春的景色让人有些恍惚,冬矣?春矣?同车的一位乘客说,去沧源,该选更晚一点的二三月,那时有风有、有花,草绿、叶嫩,行走于蓝天白云下的青山绿水间,会有一种景在眼中、人在画中、美在心中的超然感觉,那才是真正的唯美;另一位乘客则说,夏天更好,或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或急风暴雨,有七彩的太阳伞,火辣辣的天气,加上狂欢节的“摸尼黑”,百十汉子人敲木鼓、千名女子跳起甩发舞,万人上阵“摸尼黑”,你才叫够销魂,够滋味。

在我心目中,沧源就是一卷散发着水濹芬芳的国画,任何时候展开,都水汽氤氲,春意盎然。你若有空来观观,阿佤山沧源四季都不会让人失望,春有花开的情意,夏有热情迸发的绿色,秋有金色的甜美,冬有委婉含蓄的情调,她就像梦中的情人,青春不老,尽善至美,永不消退迷的人风韵。

近午时,车过勐省桥就到沧源的地界了,碰巧有人下车,车停了;桥头有几棵高大的木棉树,墨绿色花蕾挂满枝丫,少量花蕾绽放了,花似殷红的朝霞;树下铺满枯黄的落叶;有一种声音从头顶传来,抬头,见木棉树上两只喜鹊跳来跳去,唱着歌儿在筑巢。桥下顺水方向不远处,有三五个女子在水边洗衣,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衣衫在女子手中摇曳着,时而在空中飞舞,时而在碧水里漂着,这是水墨沧源鲜活的一角。

稍倾,车又开动了。行进在傍山的林荫大道上,湿润的空气从窗外吹入车里,滋润着乘客的皮肤、鼻孔和肺腑,使人的身心顿觉格外的舒爽和惬意。看窗外群山黛青如墨,苍翠的林海间散落着片片琉璃红,那是阿佤人的新村庄,片片琉璃红的周边泛着浅浅的土红色的晕环,则是阿佤人辛勤耕耘的田地,或是茶园与果园了。此景此情,我由衷地慨叹!人类文明进程的力量是那样的强大,那样的不可抗拒,它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面貌的同时,也毫无遗漏地改变了我们周围世界中的一切。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进步的洪流,淹没了遍布沧源阿佤山每一道山粱,每一个山坡的汗谷地;也淹没了千百年来阿佤人用来遮风避雨的茅草屋。昔日的沧源,那幕山头林青青,满坡土红色,黑灰小草房的景象,似褪色一幅的速写画,朦胧模糊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变了,一切都变了。林更密,山更青,沿途经过的村寨子,都是清一色的红顶、灰墙的小楼房,藏匿于竹林中、树荫下,若不是天色老阴沉着,那该是一幅多美的新图景啊!

沧源的人文古建并不很多,广允佛寺和翁丁原始部落的杆拦式茅屋要算最具代表性了。广允缅寺有190多年的历史,集建筑、雕刻、绘画、佛教艺术为一体,是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筑之一,占地六七亩,主殿为五重檐、四方形亭阁组合建筑,亭阁门前左右柱上各倒悬盘踞着一条木雕巨龙,殿堂正面六扇格子门用透雕工艺雕着山水、人物、花卉、双狮等图案,门枋有饰花浮雕,殿内佛像众多,四周墙面绘有十二幅彩色壁画,壁画内容有佛教传说故事、有记述当地旧时的民风民俗画景,画面内容有人物、动物、楼阁、城池、园林等,广允缅寺集雕刻、绘画、建筑艺术为一体,存留于边陲小城勐董是水墨沧源最精彩的一幅。

茅屋是翁丁原始部落的门面。“翁丁”佤语意为云雾缭绕的地方,原始部落核心区翁丁大寨,距县城33公里,有百余户,近500人,均为佤族;海拔160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植被良好、环境宜人,年均有147天雾日,常易形成极为壮观的云海美景奇观。寨内保留着完整的佤族传统干栏式茅草房村落风貌,保留延续着完整的佤族图腾、寨桩、祭祀房、神林、木鼓房及传统家庭式的手织布等工艺作坊,等级观念森严等,部落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民俗风情浓郁,古朴的佤族传统世代相传,具有典型的乡村社区民族文化形态,景区内可供游客观赏或参与的旅游活动项目有取新火、拉木鼓、镖牛、射弩竞技、摸你黑狂欢等传统民俗活动。翁丁被誉为至今还活着的“原始部落”,她演绎的是阿佤山曾经的生活场景,是沧源这卷水墨册的另一幅。

阿佤山沧源,高达百分之七十三的森林覆盖率,是一个天然的全域的大景区,但核心自然景观主要有正在建设中的南滚河森林公园和崖画风景区。

南滚河森林公园,依托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丰富资源,目前正在按照5A级标准开发建设中,公园集野生动物观赏、亚热带雨林奇观、科考、探险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森林公园。公园内热带雨林和季风雨林保存完好,山峰奇险、怪石嶙峋、古树老藤盘缠、河水涛涛、云雾缭绕,虎豹猿猴出没其间,幽谷明洞随处可见。

因崖画而得名的崖画谷景区景区,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美丽壮观、巧夺天工、浑然天成,有气势磅礴的天坑和溶洞群,有连片的董棕林,有壮美的千米天然彩壁国画长廊。

崖画距今有35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产,主要分布于县内的勐省镇、糯良乡以及勐来乡,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区域,在已发现的15个崖画中,崖画内容大同小异,面积大小不等,大的约80余平方米,小的不足1平方米;崖画一般绘于距地面高1米至8米,垂直平整的石灰岩崖面或溶洞峭壁上,图像大的约30厘米、小的约5厘米,其颜色为暗红色,经考证绘画原料是用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和而成;画面内容丰富,多为狩猎、放牧、村落、战争、舞蹈、杂耍和宗教祭祀等,崖画是一幅完整记载沧源古代历史、社会、生活、习俗的久远水墨画。

司岗里溶洞在里崖画谷中部,距县城30公里,洞内呈“Y”型分布,主洞长千余米,平均宽30米左右、高近40米,由石灰岩沉积物形成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穴珠、流石坝、石幔、石葡萄等形态各异,洁白晶莹,景致奇美,令人叹为观止;在当地佤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司岗里溶洞的传说和故事,为司岗里溶洞注入了更为神奇的色彩。

天坑群也在崖画谷景区中段的糯良乡班考村,在全长13公里的山路沿线,分布着6个蔚为壮观的天坑,经考证最大的一个,坑深235米,直径200多米,周长720米,坑壁以垂直管状形态耸立,坑底古木繁多,董棕、桫椤等珍稀植物密布,时有各种动物出没,生机无限,站在天坑周围时而俯瞰、时而远眺,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之时,不禁浮想联翩。

回到县城勐董,天仍然阴着。早春的阴郁,总带着许多忐忑和沉重。心想还不如下点雨来,充满佤文化气息的小城,飘飘洒洒的细雨,潺潺流动的雨伞、形形色色的小汽车,这在气韵上更匹配和谐,就像古典美人穿旗袍、弹琵琶,儒雅书生摇折扇、吟诗作对一样,恰到好处;可惜雨始终没下,只是灰蒙蒙地阴着,好在勐董城虽小,却很干净明亮,似婴儿的脸,稚嫩而清澈;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硫磺味,是除夕燃放的烟花爆竹的气味还没散尽,临街人家和店铺粘贴的大红对联,高高悬挂的灯笼,默默地渲染着新春喜庆的气氛,这让心中的阴郁消弭了许多。东南的安墩山和西北的芒浩大山伸出徐徐垂落的大手,对视拥抱着小城勐董,条条小溪从东南、西北串城而过,汇入纵贯小城的勐董河,营造出天和地、山和水、林与城,现代建筑元素和民族文化符号浑然一体,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默契得体,这正是水墨沧源画卷的主基调。

水是绿色沧源的灵魂,河就是勐董小城的血脉。沿勐董河并行的司岗里大道,既是小城的交通枢纽,也是县城的主要景观大道;河边,宽敞的绿色景观带上,高大的董棕张开长长的手背,在列队迎接四方游客,樱桃花开过了,已展出一树新叶;柳枝尚未长出新芽,却依然有轻柔婀娜之态,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如同专司画眉的仙子,尽心尽力地为小城画一弯浅浅的黛色细眉,勾一笔早春的淡淡的寒烟。

夜色中的县城街心花园,我遇到了推着车烙制“甩手粑粑”的缅甸人、操着南腔北调叫卖的小贩,和一群拉二胡、弹三玄、吹芦笙、着佤族服装,载歌载舞的小镇居民,有男人也有女人,他们都上了年纪,却兴致勃勃,虽然业余,可那舞姿的一招一式,那歌声的一字一腔,都有板有眼,把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的情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赢得路人和游客阵阵喝彩和热情参与的同时,把情和爱,丝丝缕缕,撒向小城的角角落落,小城因而分外妩媚温馨,分外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