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无奈1200字以上

学生的无奈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中考,无疑是一个拦路虎。天天到中学去报考招生,无奈ing。老师总是会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们,快要毕业了,要好好学习,现在都还没有确定你的成绩,怎么能放松呢,要放松也要考完了才可以啊!天天面对着老师地话语,我想:那又怎么了,好好努力,学习成绩不就高了吗?我才不管是哪个环境里学习呢,是你们大人自己的想法罢了,考不上好学校,你们的面子就挂不住了,到头来还不是你们自己。就算我中学考得不好那又怎么了,我在中学里继续努力,暑假里狂输课本知识,还有高考啊,还有高中啊,我照样努力,我就不信我考不上高中,考不上一个好的高中,一个好的大学,别人的想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路要我自己去走,你们整天在这里说什么有用吗?如果有用,那么我们都不用学习了,只要听你们说教就OK了,高中的大门,大学的校门就会向我们敞开吗?回答是NO。你们以为我们不想要好好学习吗?哪个人不想要读一个好的学校啊,你们给我们的不应该是那种表面的话语,而是该给我们内心地鼓励,老师,你知道吗?当我看着你在教师里讲着那些鼓励的话的时候,我多么想我是个不会偏科的好学生,能考上好的中学,车到山前必有路啊!你们何必要这样逼迫我们呢?我们很累啊。再说了,大学又不是养鸡场,给了饲料就会下蛋。所以说啊,大学又不是唯一的出路,再说了,即使是名牌大学,就可以保证能百分之百一个个人都成功地让人羡慕吗?不行啊,我们有自己的理想,难道说,衡量人才的能力的,只能是那张证书吗?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的证书吗?人才并不是用证书来衡量的,是你的能力呀!只要我们有能力,还怕找不找出路吗?只要你有能力,就算是白手起家,也能成功。所以,老师们,你们能别用那种考不上好学校的学生就是坏学生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好吗?我们很受伤,我们也有自尊心,坏生被别人欺负你就不管不顾吗?这样做还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吗?老师对待学生就是要一视同仁,并不是有高矮贵贱之分

,我们需要的是你们能温暖我们的鼓励。

我百分之百地相信,我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只要我肯努力

,老师们,你们懂我们学生那无奈的心吗?我们很受伤呀,我们很累,对于学生,你们的定位是对的吗?是公平的吗?身为面临小学升初中地我们,你们可以体谅我们那种充满压力地内心吗?你们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坏学生很可怜,老师,你们称职吗?你们配不配拥有老师这个光辉神圣的称号吗?(我并不是指责你们,老师不要误解,只是我表达出了我们学生的内心。我知道我自己在老师眼中并不是一个成绩很好很好的学生,只是因为偏科,我是多么想学好数学,只要是人,就可以拥有纠正别人错误的权利,老师们,你们能好好地一视同仁?老师。希望,如果老师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并不要产生误解,有些话值的只是一部分的人,那些人思想狭隘,你们的思想呢?学生们知道你们是为我们好,但是,如果我不是在这个位置上的,你们强强吧我们放到那个位置上,我们能有所成就吗?)

(这篇文章,实属我心生,不要愤怒地批评我凭什么可以这样地职责老师,老师天天为我们备课,是很辛苦,但是请你们稍稍改变一下对学生的看法好吗?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很开心,不会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好,老师看不起自己,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就不会学不好知识的。)

(ps:请不要生气,如果你们小时候是不受老师喜欢的呢?会是什么感受?)

(本人绝对没有抄袭,俺发誓,本人坐得正,行的直,抄袭的是白XX,是混XX,是脑XX……文全都是本人的手一点一滴打出来的,

思想的声音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议论文

梦中人的梦中,也许一切都只是繁华的布景,可能某一天,人们在布景前所有的蠢动都会突然消失,一夜间繁华落尽,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一个普通的孩子,身体健康笑容灿烂,热爱生活可惜爱过了头。我总是思考一些不容易有答案而且容易让我对生活失去信心的问题,其难度不会低于哈姆雷特在生存与死亡之间的痛苦挣扎。

其实我觉得我是将自己美化了,我的这种状态与其说是思考不如说是神经错乱,而且后者明显要贴切很多。

坐在车上我总是很容易就灵魂出窍,因为窗外穿梭不息或激动或冷漠的人群总是给我太多太多关于这个城市的暗示。比如路边高傲的白领女子与满面尘灰烟火色的老妪。尽管艺术需要对比和参差的落差美,可是这样的对比让我束手无策。就正如我接受艺术中的夸张和移接,可是我还是会对达利笔下的象群感到恐惧。我总是不明白那么伶仃的细脚如何承受上吨的体重,况且背上还有人类耀武扬威的行动宫殿。越不明白就越恐惧。人类总是害怕自己未知的东西。其实这是一个好现象,如果有一天人类什么都不怕了,那人类也快玩完了。我不是危言耸听。余光中有本散文集叫《高速的联想》,我想我是低速的联想。没人会对公车的速度抱有希望,我也没有,但是我也不失望。我觉得这样的速度比较适合我神经的运转速度或者说是错乱速度。公车高大的玻璃总是让我觉得自己像是在看一个精致的橱窗,外面的人和物像是精心编排的设计,一个一个渐次上演。看着他们我总是很难过,这个城市是如此的诡异却又如此的单调,重复的生活让那些匆忙的人陷入一种不易觉察的麻木,没人会思考城市与尘世的区别,偶尔会有学生在语文考卷上区分“城市”与“尘世”的读音。所以我也只好继续重复先哲说过的:生存即苦难,活着即炼狱,我们无处可逃。窗外路边是各种各样的商店以及里面用一般等价物来购买劳动产品的人,街道边是春深似海的香樟以及从枝叶间摇晃下来的阳光,一瞬间我想到辛酸想到忧伤,我觉得自己矫情恶心得像一个文人。

我也会在看电影的时候发出各种各样的思考,以至于我不得不将电影重看一遍两遍直到N遍,电影的内容往往模糊而电影带来的感觉却清晰分明犹如切肤。我喜欢看恐怖片可是我不害怕好莱坞高科技所幻化出的怪物,不管是虚幻的异形还是真实的恐龙,我想只要恐龙敢到我家的后院喝水我就用加大型猎枪将之射杀。可是我怕贞子,因为她太像人。如果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我会果断而迅速地从另外一台电视机爬进去。蒲松龄说人死后会变成鬼,鬼死了会变成鬼的鬼。鬼的鬼非常的怕鬼,就正如鬼非常的怕人。按照如此推算人就是世间最可怕的东西。我可以想象一只狮子咬死另外一只狮子,可是我却无法想象一只狮子用辣椒水老虎凳来对付另外一只狮子。可见智慧并不是善良的东西。雅典娜赐给人类的是一把双刃剑而非盾牌,砍伤敌人也割破自己,最后的最后大家同归于尽。很多人将《A.I》归于科幻片,少数人将其归为探索人性的艺术片,而我则将它看成恐怖片。电影里疯狂的人以屠杀外型与人类一样的机器人作为生存的乐趣,手段包括肢解,火烧,浇硫酸,而一个机器人却在为得到人类的亲情而倾其一切努力。如此荒唐的倒置叫我作何反应?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不仅存在而且一抓一大把。恐惧已是必然,只是恐惧的程度高低而已。《A.I》的结尾大卫终于还是得到了人类一日的亲情,而他的代价是机器人近乎永恒的生命。“当你学会睡觉的时候你就学会了死亡。”大卫最终还是拥着他的妈妈睡着了,表情温暖而甜美。可这样温情的画面却让我难过得胃痛。快乐的猪和痛苦的苏格拉底我历来都是向往前者,并且思考越多越痛苦的道理我也早就明白,可是脆弱丑恶的人性总是让我无可避免地成为痛苦的猪。一痛三四年。

可是在中国,写论文的思想家看不起卖弄技巧的小说家,小说家看不起电影剧本创作人,众人叫嚣:别拿电影说事儿。无论是主流票房大片还是边缘另类作品一律遭到四分之一眼角余光的待遇。似乎渐渐小说都不再玉洁冰清,上海的那几个宝贝为某某卫生间够气派否某某男人够猛烈否穷尽言辞,并且把所谓玉照满世界扔,一同在网上破口大骂如同泼妇,也许就像王泽说的:也许她们约好了,so that大家一起出名。

没有天,没有地,没有酒,没出口。什么都没有,也许这才是世界的本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祖的训诫常常有用。我是个多信仰的人,我知道肯定所有的信徒都会骂我的不专与轻狂,可是只要是能让我释然的信仰我都乐意去接受,哪怕做一个讽刺漫画里戴着十字架拜观音的基督教徒。梦中的梦中,梦中人的梦中,也许一切都只是繁华的布景,可能某一天,人们在布景前所有的蠢动都会突然消失,一夜间繁华落尽,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几亿年前猖獗的恐龙也是无声无息地消失掉的,徒剩下庞大静默的骨骼让人唏嘘。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那么多的人选择朝生暮死放浪形骸,也许大家只是想在死亡之前与尽可能多的人发生尽可能多的关系,然后一起手拉手义无返顾地奔向死亡。是悲哀还是悲壮?释迦牟尼脸上的表情永远慈悲,可千山万水五行三界却还是逃不过一个“空”。

我觉得好笑,我笑了笑结果脸上是痛苦的表情。我觉得自己无可避免地重新恶心得像一个中国的小文人。就像他们乐意称喜剧为“讽刺剧”或者“含泪的闹剧”,他们认为笑要笑出眼泪笑出痛苦才算笑得深刻,可是这违反人的生理本能。郭小橹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天性崇拜苦难鄙夷轻浮。他们认为喜剧的目的必须与喜剧形式的出发点相背离那才是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