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读后感750字

雾都孤儿读后感

750字 读后感

所谓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就是通过笔尖的力量,将现实中的某种痛,压缩成文字,用来诠释他对生活的深度的理解。狄更斯,便是这样的作家,优秀且锋芒毕露。文中塑造了一个绝境中仍怀抱希望的孤儿形象,使《雾都孤儿》成为19世纪文学史上不可不读的里程碑。翻开第一页的那一瞬间,我的视线就被一种魔力牵引着,再也无法挪移开来。

故事中的每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无论是情绪还是情节,都围绕着主人翁小奥利弗,他经历了无穷尽的奔波,最终得到了真正的幸福。路途中,他遇见了“善人”和“恶人”,像笑里藏刀的费金;冷酷无情的赛克斯;舍己为人的南希小姐……无不演绎着生命周遭的各种传说。

奥利弗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由于我并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我在看书的时候,会将自己代入其中,想象着自己或许就在故事里,慢慢感受,体会着他正在经历着的每一个步履。

奥利弗的童年趣事里也隐藏了他心中的一些想法和言语。当一个强盗要把他抬走,他试图闯入切特希的梅里家宅,他因此受伤被捕,抓住他的人立即对他进行施救,焦急的忙着让他恢复知觉。一片嘈杂混乱之中,一只无形的手牵着他匆匆离去。这些幻想飞速掠过脑海时,一种难以描述、令人不安的疼痛感,一直骚扰他,折磨他。被施救时的感受,就像是一只躲藏在猫窝里的老鼠,惶恐、惊慌!我仿佛身临其境,藏身故事的某个角落里,偷偷的看着奥利弗躺在病床上,眯缝着眼睛一动不动的神情,好像那是被白色布条裹起来的“木乃伊”一样。奥利弗身边的人,围成一个圈子,注视着他,窃窃私语着。有的指使仆人,去端茶送水;有的呆呆的望着奥利弗的绷带和他微微起伏的胸膛;有的用手帕试擦着即将因为同情奥利弗而滚落的眼泪……

奥利弗的生活就像是一个调色盘,无论什么样的色彩都会在上面抹上一笔。虽然他的身份只是一个被酸甜苦辣的滋味包裹着的孤儿形象,但是上帝给他关上了一扇门,却给他开了一扇更明亮的窗。

难忘的华山之行

800字 四年级

说到华山,你们是否立马就联想到电视剧中”华山论剑”的场景呢?都说没有一个金庸迷不到过华山,我还不算是一个金庸迷,可是暑假爸爸却执意要带我到华山,感受天下第一险。在爸爸的激励和鼓舞下,我无知者无畏地来到华山脚下。

上午八点多,刚过游客中心,里面有个玉泉道观,出于好奇心我们进去看看,一位年轻的道士,浙江永嘉人士,他对我们说:“想做好每一件事,心就得静下来,爬华山也是一样。”嗯,我心想:他说的真好。

华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在山脚下仰望华山,犹如五把利剑直插云霄,令人生畏。上午九点多,山顶的浓雾还未散去,峰顶若隐若现。郁郁葱葱的树木长在华山的斜坡上,你推我挤,不留一点空隙。有些岩石十分巨大,一眼望去,洁白的不能再白了,似乎上面有终年不化的雪铺盖着。听说许多道士就在白色石头洞里隐居。还有些怪石数不清有多少棱角,全身比煤炭还黑,仅仅看着云台峰,我就被他的险峻吓得缩头了。

刚开始路还算平,我们以为华山这么好登。走着走着,我们走到了五里关,是华山的第一关,只要走过这一关,就能看到大自然的天下奇观。过了这一关,山路微微斜了一点。台阶两旁栽满树木,阳光基本照不进来,但地上也留下星星点点。走了一段路程,我已经大汗淋漓,我们停在一个木桥边喝水吃面包,我从木桥上望下去,有一个大峡谷,直接斜到地面,我两腿发软的感觉,爸爸笑着问我,要不要退回去啊。

我们来到百尺峡——近乎直立的天梯,大家都紧紧抓着两旁的绳索,像蜗牛一般往上爬,我心都要跳出来了。爸爸在我后面为我保险,爸爸问我:“是不是怕了呀,没想到华山这么险啊,爸爸真是低估了。”这时,上头奔来了一个道士,他背着一个装满食物的箩筐,轻轻松松地往下跳,我们见他这种举动,不禁惊呆了,这原来就是“身轻如燕”啊!爬上了直梯,看见旁边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几个字:“登上华山,一生平安!”我看了这句话,信心更加饱满,继续往上登,一直到达北峰、西峰(海拔2082米)——欣赏华山最美的风景。

从清晨到傍晚,华山一直与我们为伴,当我累的要放弃的时候,爸爸总是鼓励我再坚持一段,再走一段,就这样我也爬上了华山。是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