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是海明威——读《老人与海》有感1200字以上

我们为什么不是海明威——读《老人与海》有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题记

在这个寒假里,我终于能抽出时间,读完了海明威先生的名著《老人与海》。这一部作品,帮助海明威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评为文学史上不可战胜的硬汉精神的彰显,是一部不朽的名著。《老人与海》与海明威的以前的作品相比,是一次成功的转型,尽管字里行间的特色并未变,但其描写与所抒发的,却是有了本质上的变化,非常值得一读。

这本书的内容,我想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老人与海》虽然故事简短却寓意深刻,写的是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第85天的时候发现了一条重量超过1500磅的大马哈鱼,并开始了长达3天3夜的搏斗,大鱼才终于筋疲力尽浮上水面,被他杀死。然而,他在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作者海明威自己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老人与海》是一部象征意义很强的作品,其作品中出现的每一样事物,都有着他们独特的意义所在。

比如说,在故事中的海,象征着老人生活的全部,命运。老人依赖着海,他活在海中,日日夜夜的打渔生活,使他成了海的一部分。海成就了他,也毁了他,它给了老人大鱼,却也亲手夺了回来。

那条大鱼,就是象征着生活中的理想,目标,当老人苦苦等待了84天后,才艰辛的得到了大鱼,完成了他的理想。但在这之后,却又被鲨鱼剥夺了他的战果。

谈到鲨鱼,我觉得就应该是生活中的苦难,或是命运的不幸,又或者是海明威对当时黑暗社会剥夺人们劳动成果的控诉。

不单单是这些,还有村子,男孩,酒店老板等等,光是这份象征意义极强的写作艺术与技巧,就是很多人都望洋兴叹的了。

很多人,都对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节赞叹不已,但我觉得,海明威最为成功的,却是最后一段:“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觉得累了,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真正令人震撼的,却正是这平和的一段。返璞归真。很多人认为,剧情就是老人通过激烈搏斗后,终于夺得了大鱼,回去卖了大钱,变得非常成功。不,并不是这样。

又有人认为,经历了这么多后,肯定有一个不凡的结局,也不是这样。老人睡着了。

其实,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是海明威。为什么老人终究失败了?因为他只是一名老人,他是一个平凡人,因为这才是真实。老人很平凡,跟普通老人一样,他的身体也很脆弱,“我要把什么都安排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大爷。”“我知道怎样保养它们的。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他并不是超人,他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他也会受伤,他最后也失败了,只得到了一副鱼骨架。

海明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真真正正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敢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战胜自己,战胜挫折的平凡人,他们有勇气完成自己的理想,这才算得上是英雄。英雄不在与成功与否,只在于做了与否。

从某些角度上来讲,老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哈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精神上的胜利!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老人这个人物,完美地诠释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这就是海明威,一个如此出色的作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是海明威,为什么我们在这么多年后还在回味着他的作品……                                                      

我们为什么而学习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应用文

我们为什么而学习--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戴旭说:“今天,2009年的中国人,比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好到什么地方了?有一种车,2500万美元,全世界只有5辆,3辆在中国!可是,这么富有的国家,面对周边所有的挑衅,没有一次有雄性反应的,美其名曰”韬光养晦“,鲁迅时期,阿Q只一个,现在到处都是!现在很多中国人不仅不敢迎接战争,连谈论都不干谈。一些国家屠杀华侨,不敢动用军队。当年祖国遭入侵,多少华侨救祖国,现在华侨遭难,我们却不能去救,作为军人我真是仰天长啸!连去年某太平洋岛国动乱,外国媒体猜测中国可能会派军舰接侨民,我们的学者一连几声反对,认为不可行,不可能,吓得尿裤子。军队就是为国家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怕什么呢?军队是让别人怕的,可是我们自己的那些号称足智多谋的学者,自己先害怕了,贻笑大方!”

前两次中国被洗劫,从国策上看都是中国步步退让导致的:1840年从虎门退到北京的圆明园;第二次是从琉球退到北平的卢沟桥。总想息事宁人,结果引火烧身。它进一步,你拿点肉,它当然得寸进尺了。日本当年占了东三省以后,也曾经试探苏联,结果苏联派出朱可夫杀鸡用牛刀,用机械化军杀日本的步兵军,一下子熄灭了日本北上的念头,又沿着华北蹂躏中国了。这世界永远是欺软怕硬。今天,世界又在东海、南海、西南亚、中亚和东北亚对中国步步进逼了。中国还有什么地方可以退?还有什么多余的肉可以喂狼?

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他们一边烧圆明园,一边想:万一有一天中国起来了,他们的青年,拿着跟欧洲一样的武器,到欧洲复仇怎么办?所以,当一个中国古董商给他们出主意挖清朝皇帝陵墓的时候,他们拒绝了。但是,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一幕永远也不可能发生了。中国人有那个志向吗?所以,有时候我一听到有些中国学者说,中国不能去救自己的华侨,不能去收回自己的领土、领海,怕人家说中国威胁论,就非常恶心:威胁世界?你配吗?你有那个能力,有那个雄心吗?你以为你是汉武大帝的后裔还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自作多情!西方富裕了500年,美国也富裕了一百多年,依然精神抖擞。中国才改革开放30年,刚有一点小钱,就又贪图安逸地眯起了眼睛。

面说GDP的时候,说中国的工业结构,这是中国另一个致命的身体上的死穴。二战前,斯大林说: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从晚清到民国,中国一直就像一个富裕、漂亮、柔弱的寡妇一样,谁都可以掠夺她,欺辱她。今天,中国还是没有像样的现代工业,没有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航天工业最突出,也不过相当于美俄50年前的水平。航空工业不说了。几种主战飞机的发动机都是外国的。没有自己的大飞机。航空母舰就更不用说了,到我们造出来的时候,也不过是追上西方100年前的水平。美国的航天母舰现在已经在试飞了。 

我们偷懒 我们糟蹋米饭 ­ 我们玩手机看小说 我们追星捧族 ­ 我们追逐时尚 ­

我们装扮非主流 ­ 我们耍帅扮酷 

他们吃顿饱饭便是奢侈 ­他们寄封信便需要徒步几公里的山路 ­

他们整年见不着自己的爹娘因为他们都常年外出打工 ­

他们鲜少喝到甘甜的水 ­

他们不知道城市里的高楼大厦 ­

他们渴求读书却买不起一支铅笔 ­

吃难以下咽的饭菜 ­

用树枝在地上写字 ­

在寒冷的冬季生冻疮 ­

拖着小小的身躯劈柴 ­

仰望远方想念他们的爹娘 ­

一个青年人把他的第一本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书稿寄到了出版社。过了一个星期,书稿被退了回来。他想了想,又将书稿寄给了另一家出版社。过了几天,书稿退了回来。他咬咬牙,又将书稿寄到第三家出版社……最后他寄了十六家出版社,被退回来了十六次。

十六次失败!这对于一位爱好文学的人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果然,他先是失望至极,继而拍案大怒,还一把将书稿扔进了火炉里,但在这样一个时刻,他的妻子把书稿抢了出来,还郑重地劝了他—句:“你应该再试一次。” —句话提醒了他。他冷静地想了想,决定再试—次。他第十七次把书稿寄了出去。果然,第十七位出版商看中了这本书,决定立即出版,而小说也果然—炮打响。

随着小说的热销,世界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他成功了!从此成了闻名世界的大作家!

这个青年人就是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 ,曾写过《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著名书籍,被称为“科学幻想之父”。

生活对很多人来说,寸步难行,可是他们却风雨兼程,我们,有什么资格无痛呻吟?谢谢这些人,让我学会生活,学会勇敢,学会感悟......­

凡尔纳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显而易见,是坚持。而坚持的一个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勇敢地再试一次。是的,在许多时候,只要少试一次,胜利就会与你擦肩而过。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再试一次!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

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生。

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生。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 

人生有几件绝对不能失去的东西:自制的力量,冷静的头脑,希望和信心。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精心敲击每一颗钉,精心地加上每一块板,精心地竖起每一面墙,用我的双手和 智慧建造一座属于我自己的漂亮的房子。要知道:我的学习我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