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奥地利钓鱼1000字

如果在奥地利钓鱼

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周边,有一片被称为湖区的地方。大大小小的湖泊远远望去像一面面闪亮的镜子,映照着阳光下的阿尔卑斯山;山上是绿色的森林、草地,依山傍湖,是一个个温馨宁静、鲜花盛开的小镇。迷人的自然环境,使湖区成为著名的夏季度假胜地。

近观湖水,呈墨绿色,最深处可达数百米,水质优良,可以直接饮用。在目前世界水资源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奥地利的水资源却非常丰富。有人开玩笑说,将来奥地利人即使什么都不干,单靠卖饮用水为生,也可以活得很好。

靠水吃水,这么多湖,鱼一定少不了。奇怪的是,这里的人并没有做鱼的文章,不仅没有养殖、捕捞的,连临湖垂钓的也很少。“钓鱼不是一种很好的旅游休闲活动吗?”有人带着不解问导游。结果,导游给我们上了一堂奥地利的生态环保课。

在奥地利想要钓鱼,先得上课接受培训,培训有关生态环保的知识,以及如何钓鱼的各种规定。上了课不算,还要办证,没有许可证也是不能钓鱼的。如果办证,就要花钱,钓一天鱼大概得花多少钱呢?大约12欧元。

这么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相信有好多人大概要“望鱼兴叹”了吧!如果不是酷爱。只不过想钓几条鱼改善一下伙食,那干脆还是歇了吧!一旦有人知难而退,制度设计者就满意了,如果钓鱼的门槛太低,乱哄哄的,湖区的生态环境岂不被破坏了!

如果有人不接受培训、不办证。还是要偷偷钓呢?首先还是要相信公民遵章守法的觉悟:如果有人一定要置规定于不顾,无证偷钓,一旦让路人或邻居知道,多半会被检举和告发。如果明知故犯,那麻烦可就大了。为钓鱼这件事弄得自己身败名裂,不值!

这一点是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的地方。中国人讲“远亲不如近邻”,隔壁左右,低头不见抬头见,和睦为上,又没有钓你家池塘里的鱼。何必多管闲事呢?西方人不这样,据说许多在中国人看来不应大惊小怪的事情,都会被邻居举报:你家里噪音大了,环境脏乱,未经报备砍了自家院子里的树,打了自己家的孩子……都可能被邻居报警。正因为有了“爱管闲事”的众多耳目,才有了良好的公众环境。

如果真有人不怕麻烦,把证办好了,钱也交了,就可以美美地享受垂钓之乐了吧?不,还没完呢!渔具、鱼饵有规定,甚至鱼钓起来之后如何处置也有明确规定。按我们的习惯,鱼讲究吃个鲜活,一般钓起后用个竹篓或者桶养着,不让鱼儿死去。这个习惯在奥地利行不通。鱼如果是打算带回家吃的,钓起来后要马上拍死,减少鱼儿的痛苦。如果用一桶水泡着,让它半死不活地游动,那就是虐待动物!

都说德语系的国家做事讲规矩,一板一眼,从钓鱼这件事上,我们算是领教了。正是因为奥地利对钓鱼有严格的规定,而且老百姓对规矩自觉遵守,才有湖区的蓝天白云和湖光山色,才有可以直接饮用的优质水。

在奥地利,98%的家庭都装有污水处理系统。也就是说,哪怕是再偏僻的山岭人家,或是田野中孤零零的房屋,他们的生活用水都要经过污水处理系统,而不能直接排入地下,这个过硬的环保指标,让人不得不深感佩服。

[记叙文阅读]送报的少年

1000字 高三 叙事

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的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⑵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台阶。

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天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衫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⑷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的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⑸儿子不屑地:“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⑹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

⑺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⑻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⑼转眼到了八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八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⑽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⑾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⑿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33.文中具体叙写少年送报十分艰辛的主要段落有哪些?

34.“儿子”的少爷做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5.文中“儿子”对少年的鄙视主要是通过他的哪些表现反映出来的?

36.文中刻画“儿子“和少年这两个人物主要用的是什么手法?

37.在文中造成强烈反差的最主要的句子是哪一个?

38.文中的送报少年为了学业所做的努力你会做吗?为什么?

39.这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有什么相似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