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征文]仪式虽变,温情不变_900字800字

[过年征文]仪式虽变,温情不变_900字

800字

梅花绽放时节,微微的馨香缭绕着,岁月的轱辘一如既往,亘古不停地辗转着,转眼间有到了春节。

过去每逢春节,大家都会到各亲戚家拜年,会燃放烟花爆竹,祭祖拜神,逛庙会等等。而现代拜年的方式可就与传统习俗相差甚远,很多人用短信拜年,视频拜年,微信发红包,邮箱发贺卡等等。因此有人就觉得现代的“年味”变淡了,再也没有以前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其实,在我看来新时代过春节并不缺“年味”,它只是在仪式上发生变化罢了。这种改变体现出来的是继承与批判,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正是传统节日非常需要的。

中国有些人骨子里好似有一种叫“虚荣心”的东西在做怪。过年送礼要“贵”,红包要“厚”。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出自己的诚意。然而这些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礼品多数是华而不实,红包也常常成为小孩子攀比的一种东西。其实这些问题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他们或许有想过要改变,可还是突破不了面子上的问题,最终也就不了了之,还是以一如既往的追求“贵”,“厚”。

事实上不仅春节,其他节日也会有这种问题的发生。但是我们仔细想想中国很多节日的目的都是通过传递双方的祝福来实现情感的交流,增进感情。送礼,送红包只是其中的两种方式。当时代发生改变,生活也随之变化,建立在旧有的生活基础上的仪式的改变也是在所难免。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是合法,善意的方式,最终能达到目的,又何必拘泥于这两种方式呢?

现在网络那么发达,利用新的方式拜年也未尝不可。短息拜年将语言化作了文字,甚至还能增加一些可爱的表情,不显得更能打动人吗?视频拜年使即使分隔两地的亲人也能像面对面那样交谈不也很亲切?邮箱发贺卡改变了人们使用传统纸质贺卡,这不仅便捷而且环保,何乐而不为呢?

春节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是历史的积淀。虽然传统的过节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温情仍然不变,这些新方式又有何不可呢?其实无论是传统年俗还是新年俗,都是千万个家庭享受欢聚的温情,这便是这个节日存在的价值。

春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希望它的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更希望它的精神内涵得以远源流长。

高二:蔡梓微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过年征文]过年_900字

900字

放了寒假,春节便随即而来。街边的枯树上挂满了霓虹灯,夜晚,它们就像是一株株五彩缤纷的满天星一般,路牌上,赤红色的中国结彩灯红艳艳的闪烁着,如同一团火焰。处处都透着中国的韵味,处处都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与活动也五花八门,多姿多彩。在这一天,人们不光要挂灯笼,贴春联,长辈还要给晚辈发压岁钱,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年等等。

在这一天,灯火辉煌,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桌子上一盘盘晶莹圆润的饺子宛如一个个银子一般,象征着来年富贵满堂。

小时候,总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上许多平时吃不到的东西,而且,在一大桌年夜饭中,每道菜只吃一点便饱了。吃过饭后,父亲便会拿着许多烟花爆竹去院子里,那时,我会欢欢喜喜的穿着母亲为我买的新衣服去窗前驻足观望,当看到一些特别漂亮,花色特别鲜艳的烟花时,我便会高兴的尖叫雀跃,仿佛捡到了珍贵的宝藏。

如果是听到了特别响的爆竹时,我会惊呼一声,吓得捂住耳朵,一般遇到这样的爆竹时,我便会叫它震天雷。小时候惧怕这样响的爆竹,但直到如今我仍然惧怕它,只因它那惊天的响声,在每一个除夕夜,我不知会被它吓到多少次,父亲他们燃这种爆竹时,我总会躲得远远的。

每年过年的前几天,家里最忙的人就要数母亲了。

过年前几天,母亲会把家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什么擦玻璃、洗衣服、洗床单这些活儿都是母亲一个人来做。等这些事都做完后,家里在顷刻间变得焕然一新,窗明几净,好像新家一样。母亲干完活儿后,接着就是置办年货,鸡鸭鱼肉,猪羊牛头,通通都一股脑儿的塞入了冰箱,每年这个时候,我家的冰箱便被塞的满满的,一点空余的地方都不留。

现如今,我们都是去奶奶家过年,奶奶如今搬到了新村,交通也不像以前走山路那么不方便了。

现在,我也不怎么盼望过年了,因为,每过一个年,我就长大一岁,长大一岁也就意味着要多承担一份责任,我美好的青春年华也会随着这些责任一点点的逝去,那时的我,就再也没有任性撒娇的机会了。

但即便如此,又怎样呢?重要的是,每年过年,我都能和我最爱的家人相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顿年夜饭,这便足够了,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珍贵的呢?

虽然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但它却充满浓浓的亲情和年的味道。

初一:陈靖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