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偏见——之当道德遇到道德1200字以上

历史的偏见——之当道德遇到道德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自然,读中国诗的第一感觉,多是笔力清淡柔和,而且多有隐者逍遥林下的境界。形容这些人,便说是飘逸空灵,多半又有羽化成仙的意味。而能成为脱俗的隐者,除了要有一副好文笔,又总得有点高风亮节,不与同流合污的节操。

最初对此的反感,来源于许由。书上讲,尧说要把天下让给他,他认为这话脏了耳朵,于是跑到河里去“洗耳”;但后面的故事是,一个老农牵着牛饮水,看到许由的举动,很不理解,问清了原由后便问他:你认为尧的话脏了你的耳朵,你到这水里洗耳,可你就没想到,这样做会污染了河水,脏了我的牛吗?我自认这高明的一问是足以让许由羞得跳到河里的,至于后话如何,已无心再去追究。我只觉得以后看待这些清高的隐士们,多少就会带着反诘的冲动。

应该说,作为追求精神上独立与自由的归隐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最终会发现超于世俗的归隐却到底还是需要依托世俗而存在。这如同艺术与现实,精神与肉体的关系。探究他们归隐的理由,多是出于社会黑暗与洁身自好之间的矛盾考虑。但是隐士们所处的时代到底有多黑暗,却经不起推敲。假如真是如书上所描述的那样,举世浑浊,就算他们躬耕垄亩,日子也不应该好过。然而他们在诗文里显得如此逍遥自在,那就证明当时百姓的生活并不是置身水火,如有所谓“田家乐”,更反映社会还是很平和的。这样他们隐居的理由便不成立,只能视为一种沽名钓誉。反之,若百姓生活正处在民不聊生的境遇里,作为如书上所言“极富同情”,“心系苍生”的知识分子,一方长官,此时正是他们利用身份地位职权造福百姓的时候,正是用行动表现他们情操的时候,正是由食百姓俸禄到回馈百姓,为民办实事的时候,现在把屁股一拍,老子不干了!跑到山林里归隐,算什么意思?他们自己是干净了,高尚了,要置他任下的百姓如何呢?就等他厌恶的官僚去鱼肉么!?

显然,因个人的操守问题而放弃更多人的生计问题,这种历来被称颂的道德模式是值得怀疑的。人格上的高尚恰恰也表现出了人格上的缺陷。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归隐,也许从广泛的层面上讲,并不是拒绝了世俗,而是拒绝了作为一个有能力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当狭隘的个人道德面对作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具备的社会道德时,古代知识分子似乎更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声誉;但从社会层面上讲,视个人声誉甚与天下百姓利益的人,作出这样一个自私的选择后,显然是不能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楷模的。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古代知识分子的行为,就可以视为沽名钓誉。

在这样一种理解下,历代颂扬的正人君子们,便很值得怀疑了。另一点不得不说的,就是他们行为与效果的剧烈反差。本来若一个人诚心决意归隐,便不应与世俗有什么瓜葛。但越是逃避世俗,反而越被世俗所追捧。古代的隐士们若泉下有知,该做何感想?是庆幸终于被世俗所认同,还是厌恶这追捧使自己名扬天下,以至没了归隐之实?我觉得,若他们果真决绝与这恶的人世,就应该不声不响地生活,像老子骑着毛驴出关那样,不知所踪。老子的着作毕竟是在隐没之前所作,但后世隐居者的作品却大多是在宣称不问世事之后写的,而这些作品摆明了是要人看的。这表明在他们心底仍有着被世俗所接纳所认同的渴望,这显然使得他们的归隐之举虚伪至极。“文,身之饰也,身将隐,焉用文之?”

因而,在看到那些飘逸的山水风景墨画,空灵俊秀的书法艺术,绮丽清新的诗歌山水游记散文时,我心里蓦地涌起了一阵厌恶感。在那样一个所谓黑暗浑浊的时代,他们竟还有如此闲情逸志流连于典雅安静的亭台楼阁里,醉心于这高雅文化的熏陶——我不禁要惊讶于他们的坦然了。

历史的印记

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千年弹指过,眨眼间,历史长河已奔腾了三千年。白驹过隙中,多少金戈铁马,多少似水柔情,被波涛卷走,在浪里翻腾。然而,在三千载历史长河畔,仍有一些东西是光阴无法冲刷的。

那是一行嵌在历史河岸的足印。

孔子

他奔波在神州大地,他游走于华夏赤土。

他劳累、他困顿、他失意、他落寞,

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却不是为他自己,

而是在水深火热的苍生、是日趋没落的国家、是世风日下的社会。

他赤诚的心,百代流传;他卓绝的思想,千年不腐。

仲尼,他让后人齐瞻仰,举世皆膜拜。

屈原

是你在茫茫云梦泽畔披发行吟,怅然问天;

是你在漫漫长路上踽踽独行,上下求索。

你问的是救国道,求的是安邦策,

你为国家百姓,死而后已。

你不愿随波逐流,宁肯遗世独立而自令见放。

你的气节,可与兰花竞芳;

你的心灵,能同日月争辉。

李白

从荒凉的中亚到繁华的中原,都印上你的足迹;

从华丽的皇宫到粗陋的酒肆,都看见你的身影;

从奇崛的三峡到巍峨的五岳,都留有你的诗篇。

你是天上谪仙,你诗酒双绝,你侠肝义胆,你豪气干云。

你代表着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你象征着一个不可逾越的颠峰。

你的腰不为权贵而折,你的眉不因财富而皱。

李太白,千载谁能出其右?

林则徐

是他,发誓要把鸦片禁绝;是他,立志要让中国富强。

是他,在虎门燃起熊熊烈火;是他,在广州开眼展望世界。

是他,再次立起中华之威;是他,重新让国人审视自己。

是他,唤醒沉醉中的国家;是他,敲响华夏危机的警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正是中华民族需要的精神。

鲁迅

你是个文人,用笔墨唤醒沉睡的民族;

你是个战士,用匕首刺进敌人的心脏。

你以那不屈的脊梁,支撑着摇摇欲坠的社会;

你用那正直的傲骨,扞卫着岌岌可危的家国。

你奔波辗转,为了医治更多同胞的精神;

你流离逃亡,仍不为恐吓威胁动摇。

你的硬气,不仅震慑了敌人,也激励着同胞。

毛泽东

他走在时代前列,他唱响救亡的战歌。

他领导民族拾回自信,他带领人民重建家园。

是他,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是他,引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是他,让三座大山永远倒塌;

是他,用庄严的声音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他站起来了,他的身后,一个民族站起来了。

邓小平

是那个在南海边画了个圈的老人吗?

是那个规划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吗?

是你谱写了春天的故事,是你让中华真正崛起。

你的睿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你的魄力让百年游子得以回家。

中华忘不了你,世界忘不了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长河依旧奔腾不止,但这一行足印早已深深嵌在历史的记忆中,永不风华,越被冲刷,越加清晰。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会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