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这里900字

一个人在这里

900字 初三 叙事

离开父母一年了,我一个人在老家上初三。原先习惯了热闹,从北京回到老家后有点不适应。我直到上完初三,也只有一个朋友,就是我同桌,因为班主任从来没有给我换过同桌。我变得更加自闭起来,以前的同学和朋友全都离我远远的,我开始写起了日记,保持着一个月多写完一本的速度寄给了在北京的语文老师。我希望他们能记着我,能理解我。

现在觉得一个人生活也不是不好,至少可以缓一下我以前调皮爱闹的性格。妈妈以前总是对我说,女孩子要文静乖巧。

屋里一直是诡异的安静,偶尔屋后的那条小街道上会有小孩子在大声的谈笑,愉悦的声音通过介质透过客厅高高的窗户传到客厅里,久久不散去。我静静的聆听着,直到声音渐渐的消失——他们应该是走远了。每次听到形形色色的人谈话声,总觉得我在这里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打开电视时,吵闹的声音会突然充满客厅,像是这里挤满了隐形的人,他们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他们,他们高谈论阔,我若无其事的聆听。关上电视时,这些声音又会突然的消失了,安静的能听到屋后街上有人走过的脚步声,然后是谈话与对白开始继续着,然后是我流水般的生活继续着。

我自己把蚊帐搭了起来。我拿着锤子往墙上“砰、砰”的钉钉子时,总觉得在我把锤子与钉子相撞的那一秒钟,以钉子为中心的四周墙壁上会蔓延出无数条裂缝,越来越多,然后这面墙会“轰”的倒塌,让我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蚊帐撑起来了,我躺在床上看向蚊帐外面,看见一个人沉默的坐在床边,然后她做到书桌旁的椅子上,打开台灯,默默地打开日记本写了起来,耳朵里塞着耳机,书桌前面就是一扇与书桌平齐的窗户,她时不时的抬起头望向窗外。

其实抬头看窗外什么有趣的都没有,只有一堵墙。

我也知道她内心的孤独。她的性格都被改变了,思想也渐渐地成熟,回忆着过去,看不见未来。

初三中考完后去了北京,北京的同学还没有中考。我又去了曾经的学校,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同学们。然后发现我在他们心中还是老样子,他们没人理解我。我也想通了,既然没有人理解我,我又何必让他们理解我呢?我把心拿出来给他们看,他们却不以为然,我也不会怪他们。毕竟,人是高级动物。

在北京没过多久我就又回到了老家,看着这个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地方,我突然产生了深深的恐惧。高中还有三年,也就是说我还要一个人在这里生活三年。

我一个人。去北京时是我一个人去的,来老家时是我一个人来的,一个人走,一个人来。

百般念头闪过。

百般思念闪过。

百般渴望闪过。

百般个人闪过。

老家祭祖

650字 六年级 叙事

在我们老家,有一个传统,年前要祭祖,所有嫡系亲属不得缺席。

天下着蒙蒙细雨,大伯、爸爸、叔叔和我们这些小辈,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山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我们手里还拎着祭祖用的纸钱、水果、蜡烛等,走得挺累的,也许是好久没有爬山的缘故吧。

终于来到了半山腰,来到了爷爷奶奶的坟墓前。坟墓上积满了枯叶,已是厚厚的一层了,更显得孤独和荒凉。爸爸边和伯伯叔叔在坟前摆放带来的东西,边吩咐我把坟上的树叶清理干净。

我迟疑着,尽管我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尽管我知道阴阳两隔,可我还是有点恍惚。“海燕,还不快点,磨蹭什么呢?”我定了定神,捡着一片片树叶,用双手把树叶摞到了一边。

大伯找了一根不粗不细的木棍,把带来的灯笼系在顶端,点上灯笼里固定放着的蜡烛。我好奇地问:“大伯,为什么要在这里挂上一盏灯呀?”“阳间白天,阴间是黑夜,你爷爷奶奶需要灯照着,才看得清路呀。”哦,是这样呀。我心里暗暗想着。

爸爸把纸钱摆成一堆一堆的,那纸钱有的折叠成了一只只元宝的形状,也有的折成了扇形。叔叔打燃打火机,把纸钱点燃。这时,大伯对我说:“快给你爷爷奶奶磕头,乞求他们保佑你学业有成。”望着燃烧着的纸钱,望着爷爷奶奶的坟墓,我不奢望什么,只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常常听得爸爸讲起爷爷奶奶活着时的事情,他们两个很恩爱,从没红过脸拌过嘴,一生省吃俭用,勤劳朴实,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帮他们搭建房屋,娶妻成家。然而,当他们可以安度晚年的时候,却不幸先后去世。

想想我没有了爷爷奶奶的关心和爱护,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是,在老家屋后的这座山上,爷爷奶奶就在这安息,每次回老家,我都能看到他们,想到这些,我的心里便涌起了许多安慰。

祭祖,只是一种方式,寄托着后辈对祖先的无限怀念和感恩。人,不能忘祖;人,不能忘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叙事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