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700字

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700字 初二 散文

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常熟八中

初二1班

王梦竹

令人敬仰的标准答案:

你们好!

我是╳╳学校的╳╳╳。对于你们,我们每个学生都很向往与崇敬。有了你们,我们就能毫无忌惮地记忆着题目的答案;没了你们,我们就想尽一切将你们找出。然而其结果却与料想的不同。原因就是你们名字中的“标准”二字害了我们,有了这两个字,原本比你们更好的答案被残忍地扼杀了;有了这两个字,使我们在心中怀有一种自卑感,从而产生了惰性。所以,有时我们还会对你们产生憎恨感,责备你们的霸道。这不由地让我想起“文革时期”与唐代的“八股文”等类似事件。说实话,这些与你们还真够相似的,兴许是你们的前辈吧!不瞒你们说,你们可别生气了。你们的这种性质,严肃地说是封闭了人们的思想,使“千里马”一下子变成了“常马”,使“伯乐”一下子变成了浅薄无知的“食马者”。

然而,因为教育体系的发展与提高,现如今,你们已很少露面,取而代之的是你们的亲戚“参考答案”,有了“参考答案”,我们逐渐活跃了,对学习的兴趣逐渐提高了,面对书的厌倦感也大大减少了,我们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增加了许多成就感,想必你们的这些亲戚一定拥有很高的造诣吧。

我们为你们的这些亲戚“参考答案”而感到骄傲,他们让我们见识了更多,正如前不久在上海观看的《笑侃三十年》,由上海著名笑星周立波演出,真正应证了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一百二十分钟”

。改革开放三十年,周立波从不同角度、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情感……为我们讲述了大上海三十年的巨变,运用诙谐幽默而严谨有力的语言,包括他那万变的肢体语言,无不使全场观众笑声不止,拍案叫绝。正因为他拥有活跃的思维,善辩的口才,丰富的语感,开朗的性格和自嘲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不受你们标准答案的束缚,我们才会笑的如此开心,对社会的三十年巨变如此印象深刻。难道这不是你们标准答案——“幕后人物”的奉献功劳吗?

衷心的祝愿你们快乐!

某校学生╳╳╳

╳月╳号

凝固的梦很冰凉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散文

还以为这世界多美好,这才发现,真的好脏,只是已沾染上这世界的飞扬尘土,她不再是那个天真的孩子,早学会了“恨”。

——前记

【Chapter

1】

呵!她又在发呆了,就算是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也一成不变,因为,发呆就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有任何人打扰,想那些成绩,只是无济于事,至少,她是这么想的。

记得上一个学期,期末考试还是那么不理想,她多么想把平时成绩跟期末的成绩换一次,那样,老师应该就不会有借口说那些了吧……

那是期末考后的第二天,老师把同学们都叫来学校,说成绩已经出来了,她该是十分忐忑的,只因为每次的期末考成绩都不够理想,事实还是如此,不出所料吧!三好学生应是擦肩而过了的,可她还是怀着那么一丝丝的希望,虽然成绩不理想,但还是达到了老师所说的“三好学生”的标准。

老师把名字到了标准的名字一个个写在黑板上。她观察起老师来,那是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文气的女老师,老师笑起来和蔼可亲,不会有那么严肃,她是一个多么好的老师呀!“好的老师”,在她的概念里,是不给人拿什么“贿赂”的渠道的,那些所谓的礼物,老师根本不会收,她经常会想,如果她以后当老师,一定也要做个“好老师”。

然而,她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老师自顾自地用粉笔在许多同学的名字下画着横线,不管同学们在讲台下怎样惊奇,那是“三好学生”的通关证,直到最后一个名额的离去,她也没有看到那个通关证,呵!还是不出所料,苦笑而已。

“哈哈!”那是男生们幸灾乐祸的嘲笑,“她竟然只是个达标生……”默不作声,这时她唯一的选择。心里却是刀绞般的难受。

老师不是说平时成绩最重要吗?为什么,那些平时只有八十多分的同学也可以得到那个名号?呵!老师,原来你也是个被尘土玷污了的人……

她不服,可这又能怎么样?至少,她是清白的,她没给老师什么好处,老师自然也不会给她什么好处……只是,老师的假,做得太不仔细了,不是说数学也需要九十分以上的吗?语文可以乱编分数,因为试卷不发了,可数学是要发的,这就是老师的“威严”吧!——把分数从八十几造到了九十几;为班级排了一个六一节目,“三好学生”也收入囊中……她笑,不是傻笑,还是苦笑,好想离开这种漫天黄土的世界。

【Chapter

2】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进入或离开。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摘自百度空间的留言板

也不知道是谁在她的空间里留下了这么一句话,突然发现说得好对。人生就像是一列火车,有人上,有人下,有人在中途就下车,也有人在中途才上车,而火车却不会因为谁的到来或离去停止,只是这么默默无闻地向前行驶着……

为了自己而活,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想法,为了自己生活、学习、走路……什么都是为了自己,因为他人都是不可信的,这样的思想不是别人加置在她身上的,正是这肮脏的世界,正是这肮脏的人心,正是那位“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老师……

那些曾经的曾经,都已经是过去了的过去,她忘记了忘记,童年时的生活是她所向往的,可毕竟,那已是过去式,剩下的,就只是零碎的片片记忆。不想再多说什么,她只是小小的一粒尘土,也无权再多说什么。大人们永远都是对的,老师也永远都是无可厚非的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