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走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1200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走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1200字 高一 议论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走狗。”

——老子《道德经》

很小时,曾记得大人们去那些名胜古迹的寺庙中,去跪拜,去祈祷。而父母也总是拉着还小的我也一同去叩拜,并且还要说着自己的愿望,那时认为,那时寄托我宏愿的神灵就住在天的那一边,也相信他们会听到我说的话,也小小的期盼着会成真。

现在想起,不禁莞尔,如果真的有神的存在,那么他一定会好几种语言吧。

曾在济南黑虎泉旁看到一篇文章,《道德经》,也许是一种缘吧,一眼就望见了这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走狗”,一股淡淡的霸气,一股淡淡的悲伤,一股淡淡的悲凉。

人生如行船,一生多少波涛,有些固然可以化险为夷,但有些也会陷入绝境,往往在这时,人们总会祈祷神可以帮助自己,帮助自己,但是世界上真的有神吗?

如果有神,那么每个人神就是自己本身

老子的话揭示,天地不会改变,它只会按照自己本身的规律去运行。去祈祷,去叩拜,去盼望是没用的,人生,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战胜困难,击倒失败,闯出绝境,自己的命运,走在自己的脚下

总有成功的人,也总有失败的人,而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付出全部,竭尽全力,以全身心的力量去求得那一丝的希望,一丝的光明

1942年1月8日,在英国牛津诞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天资聪颖,好学勤问,大人们都十分喜欢他。但是不幸的是,在21岁这个仍然充满希望的年龄,他换上了一种病,使他被禁锢在轮椅上,全身只有两个手指能动。他也曾绝望,他也曾抱怨,他也曾迷茫,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击倒,也没有寄希望于虚无飘渺的神的怜爱,而是,用自己尚能运作的大脑,尚能活动的两根手指,开始了他注定不平凡的一生。他就是《时间简史》的作者,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史蒂文·霍金

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他用自己残疾的肢体,完成了我们这些健全人都不能完成的伟业,他的研究照耀了世界。如果神真的存在的话,也会对他叹服吧。

不去付出,只指望天赋,运气,神的垂怜。那么一生必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钢琴圣手”,马克西姆,没有莫扎特的天赋,没有贝多芬的经历,甚至都没有很好的钢琴基础,那么默默无闻,只是一个平凡的小男孩。

九岁,这个男孩开始接触钢琴,同年公开演出,而这个男孩付出的是,每天十个小时以上的,不间断的练习。无论酷暑,无论寒冬,甚至在战争中,他仍不忘练习钢琴,当他付出这些,他才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没有傲人的天赋,没有传奇的经历,甚至都没有良好的基础,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停顿的努力,付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走狗

他夺走了霍金的健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走狗

他践踏了马克西姆的家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走狗

他,又将带给人们什么?

而,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是默默的承受,是暗暗的祈祷,还是竭尽全力向命运想人生发出挑战,成为自己人生的掌控着

没有什么成功是白白得到的,没有什么光环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什么荣誉是神赐予的,都是靠自己不懈努力,靠自己全力付出得到的。

人生苦海的航行已经开始,命运的大门已经打开,成功的彼岸就在远方,而路程中危险重重,劫难连连,卑微的祈求是无用的,颓废的等待是空虚的,苦难不会停下,时间不会静止,唯有依靠自己,战胜一切困难,到达那成功的彼岸。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走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高一:巩知非

天地之于我

1000字 高三 记叙文

最美的声音绝不是江水扬扬,终年不息,而是天地之间的猛然收煞;最高的境界绝不是惊涛拍岸的汹涌,而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天地之于我。

魂兮归来,回到故里,细雨蒙蒙间,是否会让人感慨天地之间于我的悠闲?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年的楚家天下,已如东逝的江水,天地之于我,你用你的不染之志支撑着整个历史的脉动。寂寞而又执着的坚守着自己的人格阵地。矗立于天地之间,铭刻在千秋万代,你用不屈的生命刻写了千年的文明,用磅礴的精神奠定了华夏民族永恒的爱国情怀。

高洁之于屈原,“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你纵身一跃,换来的是沉重的叹息,它是生长在汨罗江畔的一棵参天大树,亦是立于汨罗江畔的峻岭奇峰。那汨罗江上飘雪的孤舟,天地悠悠,何所寄!何所堪!你的满怀愁绪唯有孤寂的沙鸥,在屈大夫飘然的衣袋上空,昂首向天,将天地之间的大气传承……

楚魂之于屈原,猛然收煞的叹息,徘徊天地!

梦里山水迢迢,飞花落雪之中那一身,一回眸,便演绎出了一场天地哲理。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清清濮水,庄周将淡然的眼神凝固;悠悠儵鱼,庄周将倔强的真实摆动;栩栩蝴蝶,庄周将于天地而合一的思绪飘飞。依是战火喧嚣之时,依是尔虞我诈之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他愿做一只鹏鸟,逍遥万里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自由之于庄周,猛然收煞的叹息,立于天地!

晓风踩欢快的脚步,从天地中穿尘而过,送来缕缕花香。述说着多少悲壮的离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一字一滴泪,一句一滴血,司马迁用血泪将生与死诠释,生于天地间,死于梦中魂。横遭暴行,惨受宫刑,一个具有崇高精神的人遭遇了作为男人最屈辱的死节,他却忍辱负重,还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男人的尊严,天地之间,吾感情之所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吾思之所在也。

余秋雨摩挲着文化,在细微末节处,在历史的某一个角落,他深知在这样一个国度,出现辉煌时必定气宇轩昂,蒙受灾难时必定悲情漫漫,处于平和时必定黯然淡漠,但中华民族之大气象,在于不灭的决绝于傲然挺立于天地间的大气。他以深沉的理念和人格的力量把人生底蕴、人生意义及自然之美结合在了一起,形塑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散文。

于是,千年一叹,猛然收煞。

天地之于我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中的瞬间绽放。

天地之于我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中的清新自然。

天地之于我,是“盛世浮华,皆已成空”的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议论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