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800字

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800字 高三 议论文

一位年轻人从台湾大学毕业后,又去哈佛、伯克利进修。全部学位修完后,他对身为企业家的父亲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已经不欠你的了。现在我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了。” 

他没有像别人期待的那样,凭借卓越的成绩跻身商界,而是当上了面包师。 

我很钦佩他的职业选择。不为别人的眼光左右自己的人生追求,这是需要超常的毅力和魄力的。他的行为,正印证了三毛的那句话:“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至于别人如何想我,根本就无足轻重。”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活得很累,只因我们总希望自己能够迎合别人的眼光,渴望在别人面前展现出自己本不具备的“优秀”品质――或对长辈百依百顺,或对上级言听计从。 

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讲了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一个小城召开会议,领导发言完毕后,全体起立,热烈鼓掌,直到五分钟后,仍然没有人敢首先停止鼓掌。 

其实,听众的掌声大多并不是由衷的,只因周围的人开始鼓掌,有“独立之精神”敢于首先停止鼓掌甚至不鼓掌的人,这时反成了不讲礼仪的怪人。对别人眼光的忌惮,使得这种毫无个性的随大流的做法成了一种“社会传染病”。 

亦舒说:“不要让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影响你的意志,处变不惊,庄敬自强”。长久以来,我们却总爱一味聆听“过来人”的告诫,以他人的“成功”标准来审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长此以往,人们往往会迷失自我,以致泯然于众人。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生命体。应当还生命以个性,而不应在一条既定的四平八稳的轨道上走完一生。中规中矩的人生难有绚丽之处。好莱坞导演诺兰以其想象、夸张、逻辑性极强的风格为观众所喜爱,却不符合奥斯卡奖“大制作、大场面”的标准,但诺兰却不为迎合评委的眼光而改变自己的风格,纵使从未获得最佳导演奖,其作品《盗梦空间》《蝙蝠侠前传》等也足以永载史册。 

举首仰望,多少先辈不迎合、不谄媚,才有了他们的星光熠熠;低头深思,我们何妨独立一些,自信一些,在时代的星空中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一抹亮色。 

就如爱尔兰作家王尔德所言:做你自己就好,别人已经有人做了。 

不深不浅种荷花

900字 初一 散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里,望去满是田田的叶子,粉嫩的荷花沾着雨露随风招摇。根静静地生长在泥潭里,不深不浅,正是离地几十厘米的深度,恰好养育了这淡雅的荷花。

古人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千年来人们总结出的经验,也是万年来风雨飘摇中荷花进化的结果。在千万年的风雨中,荷花逐渐学会欣赏自己,努力寻找开花结果的方法,终于觅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天地。

其实这世间万物却都是如此,惟有学会欣赏自己,寻到自己最适合的生存之路,才可开出一片芳华。

中国飞人刘翔,在练跨栏之前曾经练过跳高,也曾参加过跳高、跳远、短跑等多种运动的练习和比赛。在长年的练习后,刘翔逐渐懂得欣赏自我,发现自我,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跨栏,并在2004年雅典,爱琴海夜风拂过的古老的阿提卡平原站上了110米跨栏的最高领奖台,创造出了“中国神话”。

现代抽象主义代表人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画作。毕加索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毕加索懂得欣赏自己,不受旁人影响,于是寻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风格。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有毕加索那样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风格独创且缤纷多变的现代艺术魔术师毕加索,以他绚烂的彩笔,创作出一幅幅影响深远的巨作。

造物主让每个人都是一株花,只是需要我们学会欣赏自己,才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汲取所需养分,撑出一片灿烂繁华。惟有欣赏自己,才能领略,才能领会,才能让心头充满阳光,才可静静绽放於生命的绢帛。

泰戈尔说: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他揭示了人们思想上普遍的想法,即总是欣赏到别人所拥有的,于是盲目追寻,以致于无法欣赏自己,看不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陶渊明辞官隐居,饮酒赋诗,不随别人行走官场,而选择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这岂不乐哉!嵇康家道清贫,常与向秀在树荫下打铁,却不为谋生,只是随从自己的意愿。想来这贫穷富贵嵇康是不在意的,不过懂得欣赏自己,不随大流,寻着了自己合适的位置,便甘愿过这清贫的生活罢了。

欣赏自己,选择一处适合自己的位置,即使无人理解,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竟也痴了,旁人怕是难以理解这桀骜不羁的自我欣赏之态。又何妨太白若是没有如此欣赏自己,中国又去哪里寻这一个诗仙!

不深不浅种荷花。学会欣赏,欣赏自我,找到自己的位置,才可开得一片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