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声韵350字

秋之声韵

350字 三年级 写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初秋的繁荣昌盛、果实累累在农民黝黑的脸颊里得以充足的表现。

但残秋之季,韵味便大不相同,我竟在其中品出了几分悲怆。

独自漫步于幽静的小巷,脚下的梧桐叶振出一连串的音符,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又好像在吟诵着什么。

我不禁莞尔: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抬头望向身边的梧桐树,高大的似乎是一个足以依靠的港湾。轻轻倚在树上,用心倾听着树发出的每一阵颤动。呜咽的秋风掠过梧桐叶,我分明听到了脆弱的叶茎和树枝分离的告别。又有枯黄的蝴蝶飞舞着去进行它的最后一次搬迁,去寻找它最后的归宿。

望着扫街的走过,灰土在“嗞——嗞——”的优美音韵里留下一条条丝纹,看起来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知天下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吧!

秋,是那悠悠的流浪二胡凄凉的演奏;秋,是那宋词婉约派里的十咏三叹,欲说还休的似水柔情。秋,永远在我心中。

苦瓜

700字 初二 散文

像香蕉,像月牙,可淡绿色的表皮上却隆起许多卵形的小疙瘩;没有香蕉的甜味,不及月牙的美丽,就连它的名字听起来都叫人感到苦涩。苦瓜——人们就这样称呼它。

第一次吃苦瓜,我就想:竟有这样一位祖先不嫌它苦,把它从野生植物中挑选出来,加以培植;竟又有人不辞辛劳,将它传种至今。

尽管我讨厌苦瓜,外婆仍然开了一块地种苦瓜,我想毁了它,又怕外婆生气,只好作罢。可我怎么也体会不到辛苦一年却收下“苦果”的乐趣。

我的埋怨无济于事,苦瓜仍旧发芽,芽儿嫩得仿佛是轻纱裹着一团绿水。可谁会想到那晶莹的汁水竟是苦的呢?我不禁惋惜起来。

转眼间,嫩绿的小芽已抽出许多丝藤,那藤似乎长着眼睛,总是沿着纵横交错的竹架蜿蜒向上爬升,从不摔倒;而叶子呢,就像大半个齿轮,一溜儿在藤上。苦瓜的花儿小得很,竟和“苦瓜”这个名儿一样不起眼;藤条更不用说了,它能禁得住暴风雨的袭击,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它比铁丝更柔韧、更坚强,因为它蕴涵着无限的生命力。

终于吃苦瓜了。那天晚饭时,爸爸笑眯眯地从菜碗里夹了几块苦瓜给我,要我认真品尝。我不好让爸爸失望,装着很乐意的样子,将一块苦瓜放进嘴里。

“怎么样,味道不错吧?”爸爸问我。

“苦!”我不撒谎。

“你再好好尝尝。”爸爸夹了一块认真地说。

“这有什么好尝的……”看着爸爸严肃的表情,我极不情愿地又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咦?”

“不但香,而且甜津津的,是不是?”

“嗯!”经爸爸提醒,我真觉得有那么一丝甜味儿。“这就叫苦尽甘来。”爸爸风趣地说。

“苦尽甘来!”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好像悟出了某种道理:人们不是常说苦中有乐、苦尽甘来吗?这也许就是苦瓜存在的价值和人们乐于吃苦瓜的原因吧!学习不也是一样?居里夫人、牛顿、陈景润、华罗庚这些有名的科学家,哪一个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获得伟大成就的?

我爱苦瓜那绿色的生命,我爱它那奋勇向上的藤蔓,我更爱它苦尽甘来的启示。

只有吃得苦中苦,才会方为人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三年级
写景
3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