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缺失1200字以上

心理的缺失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一位没有多高文化的五十多岁的退休工人之口。她的收入只够日常生活开支,而且紧巴巴的,她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女儿的离开,憋屋里数月后终于出来见阳光,终于面对事实,终于有了笑意后,心境平淡中吐出的一句话,把一切外在的物质贫乏忽略。简单的五个字勾动了我的痛,我久久的惘然若思,这么一句现世人性的深刻心里的挖掘,完全是生活实践的总结,我不能不对只看电视和聊聊天,从不看书的她肃然起敬。

现在人的缺失中,恐怕这是最大的缺失了。挥金如土的富豪也好,温饱线上粗茶淡饭的平民也好,他们的精神高度完全在同一线上,只不过富人的表现在于用钱来修饰,穷人的表现从劳碌奔波上显现而已。对于幸福、健康这些指标是同样的参数,完全没有阶级地位高低之分,心里的缺憾才是生命中最大的悲哀。

拿这句话问母亲,她说她的缺失是不知道过早去世的外公的模样。那个死守古文,反对白话,为此宁愿放弃教书的职业,从而在家收徒教古文,饥饿来袭,把生的饭食留给家人,活活饿死的保守派,也给母亲留下没有一丝父爱的遗憾。而我的小脚姥姥又是如何地艰难拉扯三个孩子过活。除此之外,贯穿一生的惧怕就是刻入骨髓的饥饿感。母亲说现在还常在梦中纠缠她饥饿的神经——亲情和食欲的双重缺失。

而于1957年出生的父亲,随后中国刮起了的共产风。娇惯大的爷爷自私自利的表现是弄到的食物独吞,奶奶和11岁的姑姑想法得到的食物总先顾及刚踏步又站不稳的父亲,那是如何无助的母女两人,致使后来奶奶无论如何无法原谅爷爷,他们的恩情也摇摇欲坠。以现在人的观点,爷爷完全是一个没有责任心,不知亲情为何物的男人,又是母女两人支撑着父亲的学业,致使父亲的肠胃在那时的干馍头白开水中腐蚀,至今留下一生身体和心理的伤疤。

父母之间的情感他们从未提起,也许根本不是生活的主角,他们的主角是平实生活中的相互依存,相互习惯了的儿女牵系的亲情。我每次开玩笑地问及曾经的青春,他们都默默地回避,只有姑姑曾和我谈及父亲相亲时如何的不情愿,甚至用男子汉的眼泪向家人抗议,但抵不过姑姑和奶奶,还是把母亲迎进了家门,也守住了这份责任,彼此为一个完整的家紧紧地相扣着走到今。

没有饥,没尝过饿的我们对于那种吃树皮啃树叶的饥饿感只能遥遥地想象着感受,那时人们身体的饥饿完全冲淡心中对爱的饥渴,恐怕他们那代人对“离婚”二字是完全不可思议,他们或许根本没有想过,饥饿才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不幸,而现在的人们吃足穿暖之余,心里的饥饿发酵膨胀,爱情亲情友情无不显得萎缩中的不足,这些全染指上衣不遮体,酒足饭饱后的物欲的烙印,他们的深度全要靠金钱来酿造,生活的质量也要靠它来丈量,对此狂热追求的同时指标也越来越高,但心里的残缺却逆向而行,这些不但提高不了内心的幸福感指数,反而减弱下降,用无耻的堕落来削减内心的空洞。

“我这一生从来没有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拿破仑这一句话对我犹如惊天之语,自从看到一直驻存于心。一个叱咤战场,名垂青史的推动世界政局的风流人物出如此之言,可见成功填补一时的满足感和成功感,但提升不了快乐感。

其实,心里的缺失完全可以弥补,只要我们转换思路,给自己一定的自足感,除却自满滞步不前的那种。学会欣赏身边的事物,一朵花,一次聚会……完全可以有适时的快乐和心里的丰盛,这样的生活境界早已超然物外,心里的缺憾就是有,也该是昙花一现了。

爱情不是不付诸行动的坐在屋里做着各种奇丽的梦,成为想望上的巨人,而又时时抱怨“痴情的女人死光了”,“痴情的有责任心的男人早已灭绝了”的感叹;友情不应该仅仅建立于互利互惠上,而应该多些心与心真诚的交流;亲情也不应父母单方的对儿女情感上的丰足,儿女对父母滴水之恩的回应……

只愿人性的共同努力下,在消除外在饥饿,筹建物质王国的同时,不减负至少也减弱心里的缺失感,还一个内外都健康的欢快人生,让人间之情都在“我真换你真”中完善升华,让幸福指标向空气指标一样,日日测量,日日设法提升,如果外力确实让我们失之一二,我们又无法改变事实,就让我们从其它方面来弥补。遵循道德规范,遵循人性尺度,生活不完美也灿烂一片了。

心理研究:学习数学能够重构儿童大脑

1200字以上 初三 说明文

在小学的某个时期,你不再需要依赖手指就能够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现在科学家通过对年轻人进行的脑成像研究发现了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儿童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大脑是如何实现自我重构的。

一个专家的小建议:训练你的孩子多练习简单的加法和乘法也许能够获益良多。

“经验的确很重要。”隶属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Kathy Mann Koepke博士,同时也是这项研究的资助人说道。

健康的儿童在8到9岁的时候会开始从单纯的数数转变为使用我们称之为真相检索的方法,虽然这时他们仍然在学习最基础的加减法。孩子能够在以记忆为基础的问题解决方式上做得有多好,众所周知,将在很大程度上预测他们最终的数学成就。

而那些落后的孩子则会“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进度迟缓。”Koepke博士说。

但问题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通过这个转变?

为了找出这个原因,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们首先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了28名儿童的大脑,而在扫描过程中,这些儿童需要完成一系列的简单的加法运算。

这些7到9岁的儿童将会在屏幕上见到一个简单的等式,比如3+4=7,一闪而过,他们不需要说出或者写出答案,只需要按一个按钮来判断这个等式是对还是错。科学家们记录下了孩子们的反应时有多快,以及在做题时大脑的哪些区域是被激活的。

而在另一个单独的对话中,科学家会与孩子面对面交流,看他们在运算时会不会动嘴唇或者数手指,用来与他们的大脑成像数据相比较。

每个孩子都要接受两次测验,其间大约相隔一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答案也更加依赖于记忆,同时也变得更加快速和准确,这些都反映在了他的大脑中。与数数相关的前额叶以及顶叶脑区的激活变少了,而大脑的记忆区域,海马的活动则显著增加。科学家们将他们的发现写在了最新一期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中。

海马类似于一个记忆的中转站,当有新的短时工作记忆进来时,它们将通过海马体然后被送到其他地区转为长期记忆储存起来并以供检索之用。而正是这些通过海马的联结提高了孩子们的数学成绩。

“这些联结越是强而有力,一个人从记忆中检索事实的能力就越好。”Vinod Menon博士,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同时也是这项研究的第二作者如此说道。

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接下来,Menon的团队将20名少年以及20名成年人放到核磁共振成像仪中并且给予他们相同的简单加法运算。结果发现,大人们并不会用相同的方式来使用他们的海马来处理运算问题。和(儿童们)花费大量精力不同的是,从长时记忆中检索4+6=10这样的问题几乎是自动完成的,Menon说道。

换句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在检索事实方面变得越来越高效。“试着想象一下,在一个崎岖不平的草地上,”Mann Koepke博士解释说。“如果同一条路径走得次数够多了,那么就会形成一条顺畅的,没有草的小路,让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变得容易。”

如果你的大脑不需要在简单的数学运算中付出太多的努力,那么它就会有更多的工作记忆空间来处理老师新教的那些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这项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证据,证明了与数学相关的经验的确改变了海马活动的模式,或是联结。它们随着技能的发展变得越发稳定而可靠,”她说。“因此学好加法和乘法表并把它们添加到你的机械记忆中将对你有很大帮助。”

用不同的顺序来测试你的孩子,她建议——先是9乘以3,然后是10乘以9——这样就能确定他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而且不需要刻意去回忆。

尽管这项研究的着眼点在数学学习上,Mann Koepke认为认知发展可能也是运用着同样的方式。毕竟那些更早将发音和字母联系起来的小孩也会学会阅读的速度也更快一些。

斯坦福大学的Menon博士说下一步的研究将着重于那些拥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儿童,看看他们在这一系统中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而藉此科学家或许能够发现帮助他们学习的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