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游记550字

古镇游记

550字 初一

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的周庄历史悠久,始于北宋元祐,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明清建筑,古风犹存。

车窗外,周庄四面环水,街靠河岸。见得些小桥流水人家,老人小孩安静、悠闲地坐在门口晒着太阳,说笑着。冬天的阳光也是这样的静谧,暖融融地撒了下来,真是一派祥和。我不由得增添了几分期待。

下了车,便见游人如织,隔着行人细缝,一家一家店铺,有卖丝织品的,有卖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小吃的,也见杂耍着的小丑吹着气球逗孩子们开心。隔着两岸店铺的,是一条极为狭窄的河。阳光依旧暖,照着绿水,闪一片金光。河上载着几条小木船,见一位差不多六旬的老大爷,满面红光,手轻快地摇桨,唱几首当地的歌谣,不时和游客们说笑。也许,这对他来说,并不仅是一份对工作的热爱,更是对周庄、对家乡的一种无法割舍的依恋之情。

再向里走些,见着些明清时的建筑,还保留着旧时的模样。谁知墙壁上的青苔,掩藏着多少历史的痕迹,又有多少消失殆尽呢?再见门板,已是斑驳,门上了锁,缝隙里隐约看见蛛网,几株发黄的草垂着头。忽然好奇,这门背后,究竟会有什么?是一段化为风雨谁也不可寻的历史吗?不知为何突然幻想一古代女子,着一身飘逸的绿色长裙,头插珍珠步摇,脚穿绣着繁花绿叶的绣鞋。接而便优雅地从门中走出来,莲步小心地踏过石坎。

听了舒缓悠扬的古风歌,尝了有名的特产——万三蹄,游了沈厅、古戏台。

寒假趣闻

700字 初一

在忙忙碌碌的春节中,暖即是趣。

久违地来到外婆家,并没有急着挨家挨户拜访,而是走进充满暖意的前屋,双手自然交叉置于身前,尊敬地与外公外婆打了招呼,微微侧头瞧见外婆正在烧火,便自告奋勇地请求让我来帮忙。

阵阵暖使被寒冷冰冻的心渐渐苏醒,坐在灶膛前矮小的板凳上,毫不在意周围布满灰尘的柴火会弄脏新衣。脑中搜索着家人之前烧火的模样,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先是拾起一旁干草,小心翼翼地塞入灶膛,目不转睛地盯着缓缓燃起的火苗,如刚出生的婴儿般稚嫩,仿佛一会儿就将熄灭。心中似是有些怜惜,忙用两指捻起根豆萁放入,微弱的火苗立即蔓延过来,烧着了豆萁顶端再慢慢下移,耳畔渐出现“噼噼啪啪”的声响,好似那燃烧物正痛苦地悲鸣。另一手拿起几根继续往里放置,清脆的响声不绝于耳。方才小小火苗终于燃成一团火焰,于堆堆灰烬上狂乱舞蹈,继而烧尽更多柴火。灶膛上方的锅逐渐冒起热气,白雾缓慢升腾停滞在天花板,靠近火的身体也融入了火的热之中,冬日常常冰冷的手得以缓和。

呆呆地望着那希望之火,正想炫耀自己掌握新的技巧却发觉忘了添柴,之前气势磅礴的火焰渐逐平息,手忙脚乱地快速捡起稻草塞入,可细微火苗却被突然放入的草扑灭,热闹的灶膛内又归为平静。定了定神,将火钳伸入拨开覆盖住火的干稻草,下面散发着红色的柴火又燃烧起,使我松了口气。颚首看看双手,已布满黑漆漆的灰尘,但因感受到如此真切的暖意完全不在意手上的脏物。

锅内的东西快烧好,抬头之间父母与外公外婆和善的微笑,像是在赞许我对家长们的帮忙。起身将手伸到水龙头下洗净,冬日寒冰般的水也没使温暖双手感到半点冷意。妈妈常说,她小时就极喜欢烧火,因为,它很有意思,也能使人暖和。

确实,在严寒冬季升起火,本就是充满暖意的。再加上烧火时的趣味,当真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