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离的夜1000字

迷离的夜

1000字 初二 记叙文

从未有过这样迷离的夜。

走在繁华的风灯里,星星点点,迷迷朦朦,阑珊得有些倦意。这萧瑟的风,把人影吹落在尘土里,把枯叶吹落在深秋里,我不知道风向哪吹?但是却吹走我的记忆,吹散我所有的梦境,也吹落绚烂的烟火。

我喜欢风,喜欢被它轻拂面庞的清淡气息,喜欢被它吹走我心中的痛,喜欢被它浸透忧伤的情怀。

也许本不应该忧伤,但是人生在世,又有谁能躲过自己生命里注定的那份忧伤,这是宿命,就像绛珠仙子注定一生以眼泪报恩。这份忧伤是紫色的,是深邃、伤神的烟火,走过最深的夜空,渐远渐行。这让我想起了那些最初的梦想,一切都太天真,在时间的长河里,这颗石子早就已经被推回到岸上了,不知过了有多久,已经难以寻觅,遗忘是多么的残忍。

天空中绽开银白色的花。那些银丝编织的曾经最美的记忆,闪耀着光,像一枝永不凋零的玫瑰。然而那些记忆总让我留恋,时间在不停行走,我却久久地跌落在记忆的轮回里。我很迷茫,我很踟躇。

吹落在凡尘的美丽,带着绝世的绚烂,把夜带入梦。我只希望自己能早点觉悟。

有人说,孤单是一盏明灯,寂静的夜晚向自己倾诉内心的感伤;有人说,孤单是一片汪洋,在蔚蓝的海中感受无边无际的阔大。

一个人无忧无虑的品尝生活,和自己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在自己的世界感动身边的点滴,一个人可以听音乐,写下希望,思考生活,可以自言自语,静下心来独自孤单。

曾经不习惯孤单,很害怕一个人在黑夜幻想,然而生活的不如意向我发起了挑战,我开始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筑起了心灵栅栏,远离人世的喧嚣,避开尘世的污浊,让自己彻底放松,在天空下独自狂欢,追逐梦想。行走在超越自我的路上,让阳光普照,让空气芬芳,让心灵淡雅,让你我共谈。

很喜欢穿越森林,在一个人的午后听百灵鸣唱,阳光轻轻射进来,感受那份清纯,和大自然一起沉睡;很喜欢漫步沙滩,看着后面一连串的足迹见证岁月的永恒;看着潮起潮落的情景仿佛和自己的心情一致,和着风,留下自己的声音向海呐喊;很喜欢守望夜空,看着眨眼的星星闪烁,自己也变得明朗起来,可以思索时空,思索生命的意义。真的,我们真的能收获很多,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未来。犹如风雨过后的彩虹,五彩缤纷。

孤单是一杯浓茶,需要独自品尝感受它的余香,轻轻呼吸;是一种境界,常人无法比拟的财富。的确,能够孤单是一种幸福,虽然没有了别人的安慰与鼓励,没有了和朋友一起拥抱的惬意,没有了和他人分享成功时的喜悦,但我们微笑,依然可以潇洒自信地生活。

面对挫折,自己能独自解决,在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我们的能力;面对成功,可以不悲喜,在自己的内心保留平淡。

真的,独自孤单有激情,独自孤单有坚持,独自孤单真好!

迷茫

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叫了一季却仍是迷茫

落落说我是一个独身主义者。那时我正在读泰戈尔,听他讲“我的存在是永远的谜,这便是人生”。我被这句话惹出满心忧伤。然后我告诉落落:“是啊,很早以前就是了,小时候就和两个要好的女同学商议长大后做单身贵族。那时候只是觉得单身的女性都好有气质,好洒脱。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信仰却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落落说:“你确定你长大以后甚至只是一年以后还会坚持吗?”

我只能无力的笑。我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这样的坚持有什么意义。

她忽然很感伤似的感慨,曾经有那么多的人和事总是天真的以为可以天长地久,曾经那么执着地坚持某一个信仰,可最后又怎样了呢?以前曾发誓,这辈子再也不说谎话,可是呢,这个社会容不得。身处红尘,难免要为红尘所染。环境的变化远不是人所能预料到的,谁也不能断言以后的世界,以后的人生会是怎样。曾经那些以为永远不会放弃的执着与梦想,却很无情的随着岁月的洪流消散。坚持了能怎样,不坚持又能怎样。佛语云:“一切皆为虚幻。”那么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它没有厌世

我信佛,可我不懂佛。至少我做不到那么洒脱,也摆脱不了俗世的纷扰。我渴望环境的安静,可我又清楚的知道不安静的是我的心。正如澜所说,我是夏天老树上的知了,喧闹着想要俗世的安静,却不知世界原本盛享的安静也是为我所破坏的。

很多人都说我消极厌世,我承认我对于世界,对于人生不甚乐观。可这并不代表我消极厌世。一切活着的人都不应被视作是消极厌世的。

儒道两家的区别在于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入世与出世。因而官场上多以儒家为尊,而如陶潜,苏轼之类的淡泊清净之流多爱老庄。儒家的学说实实在在,多用来齐家治国;道家的学说虚幻飘渺,老子自己就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是却多被用来修身养性。

对于生活,我总是抱着入世的积极。可是对于人生,我又更喜欢出世的思想。一直很坚持着“顺其自然”,“一切随缘”。就像老子解释“上善若水”时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洒脱。”

佛与道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对于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事大多喜欢放弃,没有太多的欲望去争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对于某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作过多的追求。于是佛家重在“随缘”,道家重在“无为”。

我深受这两家的影响,因而多被人看做消极厌世。当然,积极入世的不一定都是急功近利,利欲熏心。消极厌世的也不一定都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只是想说,我可能有些消极,但我一定不厌世。

就象知了,明明知道不过一季的时间,却仍是那么从容的凯歌而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