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扎记1200字以上

读书扎记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挑一本书,因着某些缘由,我却也总能在字字句句间妥帖一份清凉。

对散文的最初阅读是席慕蓉的《前尘。昨夜。此刻》,文章中有对逃难的记忆,有对外婆的怀念,也有着对蒙古的落叶情愫。暗藏在章句间的,对幸福安定的维持与满足,总是让我眼眶潮润。那一扇外婆的小红门、那一尊莲座上的佛,也总是勾起我对外婆的回忆,所有朝晨与夕暮,涌动的爱的回忆。

席慕蓉文风前期唯美,后期更偏向对乡题和现实的直指,在这篇文集中收录描写蒙古的章句颇多,那个父亲不愿再回去看一眼的已成废墟的家,埋葬的是她日夜奔流的情愫,那个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大片绿野上铺展的是对故土的向往。虽然未尝离乡远漂,但起伏文字间的情感却让我思绪如浪如潮。

在这本文集中,还有很多令我思绪百结的篇章,虽不能一一道尽,却早已通通收纳心间。

所有的往事都已随岁月的堆垒而渐渐风干,经年的或喜或悲也已然沉淀,当过往被记忆再度打捞起,心又将何所感慨?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是将勋、龙应台等人以忆旧文字为题的一本散文集,涉足在时光的河流里,你我都是过客,打马而过的青春,永不再来,读之若有所思,抚之又怅然,经年的过往一一摊开,在书卷。

《在街上,邂逅一位盛装的女员外》是收录本书中简桢的一篇文章,俏皮的笔触伸向街上的摩托、美元阿嬷、欧元阿公、日元奶奶,还有,还有绣衣朱履,衣香鬓影,像从二三十年代十里洋场上海掉出来的女员外。她瘦弱的身躯裹着旗袍,步履蹒跚,风风光光的盛装,像极去赶赴一场宴会。文章着重女员外的描写,刻画了一位独居老人晚年生活的一角。“哪一户没有老人,又有几户做得到二十四分之一孝”这完完全全是一种现状“”不孝“的帽子订单爆增,干脆教邮差塞信箱算了。”

“为什么穿得像赴宴?”

“忽然,我明白那一身衣着可能是独居老人为了提防不可测的变故,预先穿好的寿服;无论何时何地倒下,被何人发现,赴最后一场宴会的时候,一身漂漂亮亮。”

回味着《大风吹》的记忆,感动着《三只酒瓶》的情谊,人生总不会等你准备好了,快乐的扑上去,《现在是最好的状态》,每一天都去努力,哪怕不那么笃定,坚持的走下去,生活从来没有《救援投手》……对童年、对亲情、对友情、对人生等的体悟都一一融浸在这部忆旧的文集里,一页页仿佛翻阅着厚重,我,受益匪浅!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一首采桑子,思接千载,一本纳兰词,撩开纳兰性德生活的一角,窥一窥里面的世界。

“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赞的是维扬的佳丽;“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传达的是与好友的相知之情;“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满含的是内心的孤独与沉思;“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暗结的是一将功成万古枯的苍凉。手执词卷,赏一阙清词,将心思入浸纳兰清丽婉约、哀感顽艳的词风中。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大致学境界,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得,读之,受益良多。

《人间词话》在文学界影响深远,地位崇高,其中所言,还须细慢研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法清心,摒弃执念,在释证严大师的《静思语》中修一份云水禅心。

这本书中收录的皆是对人生五味的感悟,“每天都是生命中的一张白纸,每一个人,每一件是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转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来待人处世,人事无不轻安。”;“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等等,爱憎会,怨别离,皆在一低眉,一细读间,化若烟纱。

葆有一颗行亦禅,坐亦禅的清宁之心,这一路,就算荒芜遍布,我也,素颜前行!

前几日,听王克楠老师的散文讲座,在讲到某一点时,老师把《欠活》这篇文章当成例子进行说明:不可一味只为写人而写人,应该挖掘人物背后蕴含的深意。并且让我们细品小调老师的这篇《欠活》。课后,我特意用去一部分时间看了下,这篇文章语言素色,但所有人物、情节的描写都是围绕“欠活”展开的:“我”的父亲、白毛老狗、豆蔻和她爷爷等。在贫穷的农村,虽然物力、财力远远落后,可生活的艰辛,非但没有压垮他们的脊梁,反而像峭壁青松般坚韧顽强,生命的触角像藤蔓般延伸内里。

喜欢去白音老师的空间,读一些清凉的小字,所有的花朵,所有的书卷,甚至一低眉、一亭雨,都在运转成风的笔下,暗生一茎幽香。

也喜欢读一些杂志,像交朋友一样,《格言》、《青年文摘》、《知音》这些薄薄的书籍,都是和我脾气相投的挚友,文字间的脉络是通向我心的地方,所有的篇章读来都不多不少,刚好浸润。

不久前,又买了一本新书——龙应台的《目送》。这本文集中的某篇文章,我曾在杂志上看过,很是喜欢,以至于隔了这么多年,某些细节,还能大致复述,而这篇模糊记忆的文章,也完完全全是我买此文集的初衷。或许钟情某本书,未必是因为全部吧,一字一句都是爱的理由,而生活也是如此,生命中相遇的未必都是喜欢的人,但总有深爱着的。

读书改变了我

700字 初二 记叙文

以前的我,是一个容易暴躁,遇事不太冷静的人。但,自从这个暑假过后,读书改变了我。我变得安静了许多。

暑假里,做完作业了,很无聊。妈妈看我毫无事做的样子,就痛快的说:“没事情干很难受吧?”我正在琢磨着妈咪有什么企图,妈妈有接着说:“快看点书吧,解解闷儿。”一听到看书,我的头就老大了,像炸开了锅。平常的时间里,我除了看《儿童文学》再什么也不看了,今天居然又催我看书,真是太难受了。结果,妈妈毫无拒绝之意,“嗖”的一声,一本《少年天子》从天而降。没办法,只好从命了!

一开始,我感觉这本书枯燥乏味,想要扔掉,但是妈妈却说:“每本书都不是已开始就吸引人的,你再往下看看,说不定有更好的发现呢。”于是,我又细细的品味下去。

慢慢的,我感觉,书就像“静神器”,在看书途中,当我拿起一本书的时候,里面的各个故事都能吸引我,感觉世界是那么的清净。看到少年天子——福临的种种事件,就像自己置身于皇宫中,亲眼看到的一样,完全沉醉其中。

当我看到福临做的一些很幼稚,很搞笑的事情时,忍不住开怀大笑,心想:原来,皇帝也疯狂!但当我看到福临最喜欢的“四阿哥”因得“天花病”,而死去的时候,我又泪流满面了……只有在这时,我才感觉到了福临的不幸,而不是讽刺挖苦他了。

看完后,我很难过,有点舍不得放下,问妈妈:“妈妈,有没有康熙的书?”这时,妈妈来了一句:“你不是说不好看吗?这会回相信我的话了吧!”“什么呢?根本不是,这本书本来就好看。到底有没有,太感人了。”“没有了!”妈妈说:“以后看见了再说,下面打算到那一站呢?”“就到——‘虚掩的门’吧!”

于是,我有从悲惨感人的《少年天子》转到了幽默风趣的《虚掩的门》,虽然它们两部书是天壤之差,但是它们都让我学到了许多。让我明白了人生的坎坷、艰辛……以后,我又让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书,像《中学生促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的教育》等等。

读书改变了我,让我懂了很多,同时,它也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让我能够完全地剖析自我,拥有一份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梦幻与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