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500字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500字 读后感

翻开《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就倒吸了一口凉气——“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的东京”目录上这样写着,直到看完了书,我还是深有体会。

我先把目光聚焦到小豆豆身上。在她身上,我仿佛回到了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可是,有个问题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小豆豆为什么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而且在被退了学的情况下如此享受童年生活呢?

当时,小豆豆并没有一种排斥感。起床、上学、放学、玩耍、睡觉,这就是她的生活。她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在轻松的学习生活中度过了她愉快的童年。在小豆豆眼里,生活是美好的,这正是因为她幸运地进入了巴学园,且遇见了小林先生。

但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要抱怨作业太多,压力太大,但巴学园的还在们从不。他们甚至把学习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是我们能热爱学习,那,我们的生活必将会变得更加精彩吧?

小豆豆之所以能无忧无虑地度过黄金般的童年,是因为她走进了巴学园,而且遇到了小林先生。

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方法是独一无二的。他想到用电车做教室;他想到让孩子们带“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便当;他还想到让孩子们在礼堂里露营……小林先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非比寻常,却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欢乐……

总之,《窗边的小豆豆》给我带来无限感动,无限欢笑……

围城读后感

700字 读后感

大抵与这浮世间的是非太过烦乱有关,对文化的沉淀也大多通过人群的冲荡与喧哗,所以大多尚未读过《围城》的人也多知晓这样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城堡,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诚然,这是婚姻的围城,但或许这为我们的人生筑起的围城。

世界偏爱随波逐流,那些不羁的风卷起的晶莹,只能被现实的礁石拍打成水雾,一次次消磨殆尽,渐渐的只能乖顺的流出堤坝,徒留一片汪洋,我们慢慢人生路的围城,一座又一座,一层又一层,学业也好,友情、家庭、爱情亦如此。守着自己老去的城堡,在高墙上哀求、哭诉、渴求哪怕只留一丝自由。但是,你又是否看清自己正在堆砌的一层层懦弱的砖。

作为小说的主角,方泓渐却为大多数人所不喜,我亦不喜这样一个角色,一是本身的懦弱,无主见,思想上言不及义,内心空洞,虽说他本性良善,更多的时候却散出一种颓废气息,难免让人厌恶,二是总会看到自己和同龄身上的一些通病,意志荏弱,优柔寡断。我们生活大多也是如此,充满矛盾、彷徨、迷茫,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归属感无处可寻,只得在社会种种现实条件下摇摆、妥协,将人性的自由、生命的追求和理想都锁铸于围墙内,不管外世流转变迂。

但人就像鸟儿一样,能被牢笼困住的多是一些平庸之辈“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千万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怦然心动》里的这句台词深得我心,少数仍如彩虹的人仍不被高墙围城所困,做一只羽翼光辉的鸟,遨游四海,不随波逐流,平庸的千篇一律。所以,用这一篇文章对奔波于这尘世间的我们勉励,愿我们既容得下一切苦痛,也容得下美好与快乐,就算偶尔被围城所困,也不会囿于此,而能凭借少年的骄傲与热血,挣脱束缚看到更自由欢快的世界,纵使被生活所负,也不减情深。愿光彩依旧,对这个世界仍是兴趣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