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房子550字

金色的房子

550字 六年级

油麻地的草房子,一片连成一片,金灿灿的,浸满了温润的阳光。这里,是桑桑生活了六年的地方,盛满了他小学的时光。

秋风淡淡的,白云浅浅的,我站在窗前,等着夜暮降临,我们,都有一个那样的六年,或许艰辛,或许明朗;或许豪迈,或许文雅;或许坚守,或许绽放……但,一样的,那六年,是纯粹的金色,是我们不曾遗忘的草房子。

我的那六年,淡淡的有些文艺。小时,甜甜的小脸上带着糯糯的笑,一票好友加天性乖巧,老师的得意弟子,同学的三好班长。大些,便有了更多的心思,在意的不只是友情和赞赏,还多了成绩和美誉。自然的,骄纵的神色开始常常闪现,交心的朋友一点点疏离,到底年少轻狂。长大了,却开始寻找自信的证据,一件件事来得猝不及防,成绩跌落,还有同学“策反”,我变得偏执易怒,趾高气扬,掌声越来越少,荆棘遍布的角落里我含泪受伤。懂得了,我选择释然与放下,离职,回归,在大雾之中寻找前行的方向。成绩悄然回暖,我收获的,却远多于分数。

终于,毕业了。纵观这段路程,挫折也罢,掌声也好,都成就了我与众不同的心路历程。我不再在意位置,不再在意权力,拥有自己应得的,向往自己渴望的。这六年,悲喜不断,起伏不定,却是我金色的记忆,永远闪耀着清澈的阳光。

草房子,一断刻骨铭心也不失澄澈坚强的童年,一幕扑朔迷离而又诗情画意的生活。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金色的童年……

我眼中的李清照_1500字

1200字以上 初三 写人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无人能及。于是,她成了愁的化身、美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烟尘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仅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之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欢乐。  官宦人家的千金,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同时,她饱览群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的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她在驾御诗词格律方面已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光环。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也从中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决不是一般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女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锤炼得炉火纯青。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丈夫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之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当金人南下一举砸烂了大宋的平静之后,李清照先后经历了丧夫,失家,改嫁,受虐,离婚,入狱等等磨难,最后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苦海。一个生于乱世的柔弱女子像一叶孤舟一样在风浪中无助的飘摇。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处孤清院落,身边无一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其表示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料这孩子脱口而出“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倒抽一口凉气。童言无忌,原来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还一心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落得一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别人看她如同怪异!她唯有如样林嫂一般茫然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花黄叶,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花黄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鲁迅笔下的样林嫂已麻木不仁,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可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的愁绪又抽思剥茧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以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们千百年的读下去。今天的人们偶尔再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伫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一个愁字绵绵无绝期的美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5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