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700字

中秋

700字 六年级 叙事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武将发明了毛笔

800字 五年级 叙事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平时是用什么来写字的吗?没错,现在我们通常用的是比较多的有钢笔、圆珠笔、铅笔,有时还会用电脑打字。可是提起以前,人们经常使用毛笔写字、画画,中国的书法和国画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

那么毛笔究竟是谁发明的呢?

古时候,秦国有个大将军叫蒙恬,他带领兵马与另外一个国家楚国打仗,这场战争打得非常激烈,为了让秦国的国王及时能了解到打仗的情况,蒙恬将军不得不定期写战况报告,派军士骑上快马送秦王的手上。

那时候,人们用竹签蘸着墨水将字写在丝做的绢布上,这种“笔”称作“聿”。蒙恬每次用聿写文章,写战况中报告的时候,总是是觉得不顺手,“聿”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上墨水,但墨水蘸多了,会直往下滴墨水,把贵重的绢弄脏了。这样一来,令他十分烦恼。于是,他想怎样才能使“聿”变得方便好用呢?

在不打仗的时候,蒙恬喜欢到野外打猎去。有一次他打了几只野兔子,拎在手里沉甸甸的,其中一只兔子的尾巴拖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扭扭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突然一动:如果用兔子尾巴来代替聿蘸墨写字,不是更好的方法吗?

回到军营后,他剪下了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吸不上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个样子,好端端的一块绢也浪费掉了。蒙恬生气地把“兔毛聿” 扔进了门前的一个山石坑里,把它置之度外,不理它啦!

过了几天,蒙恬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有一天,他走出了营房,想透透新鲜的空气。在无意之中,他发现了山石坑里那枝被自己扔掉的“兔毛聿”,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觉得兔毛湿漉漉的,颜色也变白了。他马上跑回营房,将它蘸上墨汁,这时兔尾变得非常的“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变得圆润饱满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山石坑的水含有石灰,经过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开始用这种方法制造毛笔了。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的毛笔的到来的吧!这位武将以他的聪明才智给人们用上的一种很好的学习工具——毛笔。

那我们现在明白了“多点注意身边的事物,让我们多点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