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敬老院送温暖450字

去敬老院送温暖

450字 四年级

上周末,少先队总辅导员黄老师带领我们五十几名少先队员,一起到敬老院大扫除,给老爷爷老奶奶们送温暖。

那天下午,我们穿好校服戴好红领巾,早早在学校操场集合,排着整齐的队伍坐上公交车,前往敬老院。十几分钟后,终于到敬老院了。

我们一进敬老院大门,黄老师就开始分配任务。黄老师把我、朱彦霓、覃振峰和韦昕彤四人分为一组,负责打扫二楼的房间。接到任务后,我们打了半桶水走上二楼。这时,我们看见覃振峰已经开始拖地板了,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你们快进来,把房间擦干净。”走进房间,我们看见老人就主动问好。爷爷奶奶们都说:“你们是一群活雷锋。”我们擦着窗户和门,扫着地板,个个有说有笑,不觉得苦累。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把二楼的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

打扫完卫生以后,黄老师和我们进到一个房间,和老爷爷们聊天谈话。我给老爷爷按摩背部,朱彦霓给老爷爷喂面包,覃振峰和韦昕彤给老爷爷唱歌跳舞,几个老爷爷脸上都笑开了花。

坐车回校途中,我坐在车上静静地想: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让我们发扬了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以后,一定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读书遐想

1000字 五年级

人类因为有文字,使头脑更加发达;人类因为有书,使自身更加文明。读书,是人类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人类的文明要长久,人就不得不读书。

读书,不可以乱读。世上的图书,实在太多,你就是怎样努力,也不可能读完它们。因此我们读书,要学会做正确选择。

——读书要读好书。好书是经过时间淘洗的。读本好的书,我们可以和杰出的思想进行交流;可以改变自身的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涵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这是读书的智慧。莫洛亚曾经说过:“任何事物都不能取代读书,演讲或银幕上的映画,在启发人智上,都不能有读书那样的力量。”“书卷是带我们到别人的心中,到别的民族当中去的门户,经由那个门户,我们便可从现住的这个窄小的世界中逃出,从那毫无结果的对我们自身的沉思筹划中逃出。”“一本伟大的书,一定可以使读者在读过之后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那么,为了我们可以去到别人的心中,为了我们可以从这个窄小的世界中逃出,为了我们可以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我们一定要读书。

——读书要买书。虽然袁枚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我们总不能一辈子都靠借书而读。要想真正读书,就应该买一点书。家中有书,读起来方便,心里也踏实。如果还能在一个房间里布置上一个书柜,让书不断挤进柜子里,每天在书卷中自得其乐,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难以想象的。

买书要认真读书。千万不要买而不读,读而不精,像某些新贵那样,买了满屋子豪华精装本的书,却只能搁置在同样是豪华的书柜里当作摆设。买书而不读书,买书也就失去意义,书也白买了。读书要有点讲究,不能随便抓,抓到什么读什么。叔本华曾经说过:“对于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有的书可以反复读,长期读,读再多也不嫌多;有的书一遍未终,便可弃置,读再少也不嫌少。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名著,是我们读书的首选;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容不得我们随意去浪费。读书还要学会思考,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朱光潜先生就说过,读书的本质不在于记住那些知识,而在于它是否触发了思考。

——读书犹如吃饭。吃饭是人的身体需要,读书则是人的思想需求;人通过进食维持物质生活,又通过阅读维持精神生活。然而人的身体只能吸收有助于自己消化的那些食物,同样,我们读书也只能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读书的人必定也会选书,在浩瀚的书海里,选出能给自己带来精神享受的书,这样的书即使读不了很长的时间,也能令人愉快、让人清醒、使人高尚;长期深入地读下去,我们就可以收获作者思想活动的精华,以及他全部思维和研究的成果。

坚持读书,我们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在改造自己的同时也影响到他人,这就是读书的意义,也是读书给予我们的最好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