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意义_2000字1200字以上

守望的意义_2000字

1200字以上 高二 散文

爱上文学,爱上文字,同时也爱上了思考,那是几年前开始的事了,对于当初的萌芽却早已忘却。

有不少同学,朋友,亲戚说我很喜欢文学,我也只淡淡地微笑并轻声应答了一下。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喜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喜欢看,还是喜欢读?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无聊的定论。要说喜欢的人多着呢,谁知道那是不是阿谀奉承或是给我镀一层“金子”。也有不少人说我文采好啊,有内涵啊之类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文采,都有内涵。我觉得那是天生的,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只是每个人的表达不一样罢了。就像有人说凡高的《星空》非常美,有人说那是幼稚园小朋友的杰作。不同的审美观和文采最起码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不是么?

爱好归爱好。要是往深的层次或者更身一层次去探索的话,无疑是一段艰苦而有寂寞的路程。从初二下学期起,我就爱上了写作,但这只是停留在单层次的喜好或者有好感之类的。再往高一,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发展,由于性格带有点孤僻,又喜欢安静,所以平时思考的时间是很充足的。在这么一段时间当中,对于作文就不仅仅是喜好了,开始把它上升为依赖,就如同小孩对母亲的依赖。在思考中一有什么发现就立刻记下,写完之后往往就像出了一身大汗般痛快!高二时更有了深一方面了解,一篇好的作文,不仅是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更重要的是,一篇作文往往也是一个生命的体现,它所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几百个文字里承载着中华汉字文明,也承载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从步履蹒跚到老太龙钟,也可以从青春岁月到懵懂时期。所以,真正的文学之路是非常艰难的。

写作往往也是需要阅历来支持,没有阅历作为写作的奠基石,那就极为枯燥了。再多的辞藻华丽,再多的排比比喻拟人都没用处。高二下学期快段考时,记得有一晚是上语文,于是老师就带我们去阅览室[考前准备吧]。由于去得晚,几乎所有的书都被抢光。于是就坐在阅览室的椅子上无聊地环顾阅览室。突然,感觉似乎有什么噎在心里似的,于是就胡乱找了张没人的桌子,埋头写了2个小时。内容是关于图书馆的,大致是连着成长这条线贯通全文,写阅览室从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高二段考前夕给我所带来的情怀之类的。写完后似乎有一种解脱感或者是一种释然,全身倍感轻松。可是当第二天作文课时,脑子里却什么也没有了,思维顿时枯竭。最后只得胡乱编点东西应付了事。看来,有些东西,就比如说感想感叹感怀之类的不可能天天都能写,一个作家即使再怎么狂热也不可能天天写出有感悟的好文章来。阅历不够,就有一定的限制了:深度不够,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内容不能精练。有好些东西不经过岁月的摩挲和深厚的阅历是无法诠释的。但是每一次练笔就是一次经验一次积累。我在每次写完文章时,都要积蓄一段思想。我总期待着下一次,总是期待着。

以前还刚爱上写作时,每次写完了就拼命找人看,叫谁谁给我评价一番。无疑,似乎每次都有很好的评价。可是随着时间渐进,我逐渐放弃了这种做法。写作不一定非得找人看,再说,这样的评价只让我沾沾自喜,对于写作能力提高毫无用处。还有大多听到的也是—“你写字那么潦草谁看得懂啊。““你写什么东西?看不懂。“对于这些话,已经听了很久了。所以每次写完不再去找谁看,去找谁做评价。一次两次还行,那么长期呢?人家不会不对你“敬而远之”?语文老师每次的作文评语也莫过与“文笔不错,较流畅的语言,刻画得较生动”要不就是“有诗的韵味”……面对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很打击的,难道老师还以为给我们这样的评价就使得我们屁颠屁颠地认为自己作文好?错了!这应该是应付式地改作文,根本就不拿学生的文章当一回事。有同学说我的作文可以拿出来去复印然后再给他们看,我说就免了吧,我又不是作家,也不打算出版。要是拿来消磨时光的话,就别看了。说到这,又有同学觉得我开始自大了……我从来就没把写作当成耍自大的资本。

思考的时候,总是需要安静的,任何的吵杂都会影响到你的思绪。所以,到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正成为了我的黄金思考时间。那个时候,周围基本上都安静下来了。此时只需要悄悄地坐在地上或者躺在床上,任思绪飞舞,漫无边际。思考多了,就不由自主地把它记录下来,把心灵的一处细腻情感记录下来。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又或是沮丧。每一处记录都代表着平凡的成长岁月。现在学习越来越忙,得以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那么到了睡前的十几分钟就是我思考的黄金时间了。可是每次都是在思考中渐入梦乡。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这样的路程无疑是有点寂寞的。匆匆过客,匆匆岁月,只有文字能真正的陪着我走下去。但是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并且坚持了好几年,那么应该坚决地坚持下去。我相信,在以后蓦然回首时,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什么东西。相反,我得到的是常人都不曾有过的东西,那将是我一生的财富。享受寂寞本身不正是享受生命么?

思想也随着流逝日子开始复杂起来,开始充盈起来,就像逐渐有活力的小生命,在一点一点慢慢成长。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将会用更为出色更为深邃更为有内在意义而不是绚丽的辞藻的文字来表达我的生命,表达属于我自己的情感,那是属于自己内心神圣而不容侵犯与污浊的领地,那是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路,文字之路,人生之路。

树_1200字

1200字以上 高二 散文

在大千世界的一隅,生长着一棵平凡的树。我——一个无所事事的人类,在大树下驻足,仰望这棵没有一丝魅力的大树,寻觅枝干深处的血管中那流动的自然的血液。

这棵树很大,庞大的树冠隐没了它那绮丽的梦想,粗壮的枝干上布满了苔藓和皱纹,宛如老人那苍老而干涩的容颜,发达的根系深深扎进我所踏上的这片土地。整个一株大树像一棵巨大的绿色伞顶的蘑菇,在这片没有幻想的土地上生长,那错落有致的枝杈宛如指引者善良的导航,指引你奔向未知的远方,这便是造物主的神奇。

树并不高,像一个驼背的老人,主干略微弯曲一个角度,使那绿云般的树冠化成了邀请的手掌,表示着自然对世界的友好,而那个转折点微微突出,像凸起的膝盖。它有着螺旋般的纹络,似这棵树失望的神色。枝干上有许多回沟,夹缝间丛生潮湿的青苔。蚂蚁在树干上钻洞做窝,一根主干承载着多少生灵生存的希望。蚂蚁也很对得起树这位房东,它不会钻得过深,损伤树的精脉,树也善待它的房客,他那古铜色的皮肤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了褐色的蚂蚁那细小的踪迹。这节主干是大自然的舞台,大自然用他灵巧的手创造了这平凡而卑微的一切。

树冠很密枝叶层层叠叠密不透风,是个隐蔽之所,清脆的鸟鸣,刺耳的蝉鸣从绿云中传出,我虽然没有看到一个鸟巢,一片蝉翼,但我仍然冲这大树笑了,我确信,它们也对我笑了。树枝因奇异的基因而千奇百怪似盘龙,如游蛇、像爬虫,树杈与树枝之间绿叶众生,站在树荫在抬头向上看,你会发现在这个绿色的阴影在,你的目光没有尽头,这无尽的绿意中隐藏着多少灵魂和梦想。那些生命的吟唱编织着彩虹般的童话。那些鲜绿的叶片宛若一个个活跃的细胞,为年迈的大树演唱一首首的青春的歌谣,让苍老的心不再干涩,让稚嫩的幼体初历沧桑。

这棵树很古老,从它那干裂的树皮中,从它那泛黄的枯叶,从它那深扎于土壤的根系中,我知道了这棵树在过去的那些漫长的岁月艰辛地生活着。它的根的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沾上了灰尘,但仍然掩盖不了那种坚毅的魄力。那根似一只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抓住了它赖以生存的大地。我可能正踩在它的根上,它的根宛若一张浩天巨网,网住了一切,它所需求的一切——水、营养等。这棵饱经沧桑的树心灵并不苍老,看着这副虚弱的躯壳,我可以想象得到。在伤痕交错的树皮内,珍藏的是全新的血管、肌肉和信念。尽管它的身姿有点像佝偻的老头,但它的灵魂绝对是英气四溢的。树的枝杈超出了群体,垂到了地上,颇为艺术性地装扮着这棵平凡而质朴的大树。

这棵大树之所以能活到如此年岁,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抗击风雨中培养了自己坚韧的性格。它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薪柴,成为木质家具,这也是一个必然。它那不堪入目的外表是最好的说明证据,那老茧般的外壳,任是谁也瞧不上眼的。它太土了,土得掉渣了,在世人的眼中它绝不是一棵栋梁之材,甚至连在炉灶结束生命都成为了幻想,从而铸就了它古老的历程,它是苟延残喘地活着,它的生命没有了意义,但正是这种无意义的生命使它的岁月流逝不尽,它太可怜了,同时又太幸运了,在黑夜中无数次哀叹自己那悲惨的命运,它是否想过自己那不死的生命?它所想摒弃,便是世人痴心的追求,我沉浸在我的遐想中,这个没有死亡的生命在我的眼前同时活着,落叶飘了下来,我用手接住了它,看着叶上干涩的纹路,又看了看眼前这棵平凡的大树,它那苍老的面庞一如既往地看着未来的远方,而我,已离去,去书写那树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