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舟记》观后感_1200字1200字

《编舟记》观后感_1200字

1200字 初三 观后感

刚看到这个电影标题的时候觉得有些奇怪,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越发觉得没有比这个更贴切的标题了。  简单来说,《编舟记》讲述了一群人制作一本名叫《大渡海》的词典的故事。  这本词典的名字和电影名一样富有深意。  用文中一个人物的话来说,“ 词语的海洋浩瀚无边,词典是那片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着这叶名为词典的扁舟航海,找寻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那是找到独一无二的奇迹,献给想与人关联期望渡过浩淼大海人们的词典,那就是《大渡海》。”  《大渡海》即是词语海洋中的一叶扁舟,而《编舟记》即是编辑《大渡海》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光也是一个不擅言语的人,甚至不擅到和人的日常沟通都是问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坚持13年完成了词典的工作,表面木讷沉默的他内心却深爱着人类的语言,不得不引人深思。  对于纸质词典,人们大多数的印象都是“古董,刻板”,仿佛是脱离了社会进步的一个残留的不起眼的工具。就连电影拍摄的1995年,那时手机电脑还未流行至现在这种普遍程度,人们都对词典的看法是“古旧、没有市场”,何况今天呢。电子词典越来越丰富,手机的词典app越来越进步,纸质词典似乎除了教师和学生没了用武之地。虽说电子数码方便快捷,但是这样快餐的文化真的好吗?  相信电影《编舟记》就给出了答案。它没有把电子产品和纸质产品相比较,只是单纯地描写了编辑词典的过程。让屏幕前习惯快餐文化的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和追求。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小说《三体》中一位老教授的话,教授是搞物理基础研究的,那时他与一名学生谈起他的女儿时说了一句话:“她(女儿)太聪明了,但是搞基础研究,不笨不行啊。”(记忆可能和原话存在出入,但大意是这样。)  可能我们也一样,有时候搞学问,不慢不行啊。  高中的时候很喜欢《现代汉语词典》,那时有什么不懂就会先去这本词典中找,俨然当成了百度在用。不懂的词语,不懂的典故,不懂的生物知识,只要查相关的词语,解释里总能告诉我答案。  或者没事干了,也可以当作课外书来看,随便翻翻,看看插图,感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只要汉语中存在相关的词汇,词典中都有。  当时只觉得好玩。  看完电影之后却突然想翻回第一页看看编辑名单了。  一本成功的词典背后,支撑它的可能是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坚持。  电影最后主编的去世让人深感遗憾。当看到主编进医院检查时就嗅到了flag的气息,最后还是没有赶上。虽说有一点心理准备,但看到词典发布会的时候主编的照片摆在一角,还是让人心里狠狠难受了一下。  虽然严酷,但现实中像主编这样为编辑词典奉献了一生的人,肯定更是大有人在。  文中的主人公编辑心切,梦到自己孤身在一片大海中收集词语,可大海无边无际,词语散落得密密麻麻看不到尽头,最终越走越深被词语的海洋吞噬。  一个人面对这么庞大的海洋实在太渺小了。  但是最后历经13年,主人公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不得不说真的很伟大。

《红海行动》观后感_1200字

1200字 初三 观后感

春节档的电影早在1月份就开始渲染,不管是《捉妖记2》还是《唐人街探案2》都占据了各类评论的前列,大家的期盼都还是停留在可爱的动画和精彩的故事中,几乎没什么人关注一部叫《红海行动》的军事题材动作片,甚至还有唱衰的声音。  但当自己在过年期间亲身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不太引人关注的电影后,觉得这才是应该被大力宣传和挖掘的国产电影,尤其是在中国人自己的节日里,在崇尚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当下。  从去年的《战狼2》到今天的《红海行动》,最核心也是最燃的一句话都是“无论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红海行动》是我们从卑微到自强的文化印证。近些年,我们看惯了好莱坞大片,习惯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但是转到自身国家的认同上或者中华英雄的认可上,却乏善可陈,甚至没有一些可以被包装放上荧幕的英雄形象。但是当中国特战队的形象搬上了电影,包装成了我们熟悉的大片,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拥有了一个足以让我们感动的群体,一群让我们自豪的英雄。我们不再需要跪拜美式的个人英雄拯救全世界,而现在却可以仰望带着五星红旗臂章的英雄来拯救我们。  《红海行动》是我们从奉献到拥有的心理转变。从小我们就受到教育要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一切,而今,看着红色护照背后所蕴含的坚强后盾,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付出拥有了来自祖国厚重的回报。不让一个中国人掉队,不让一个中国人受到威胁,这是祖国的担当,也是我们对于祖国的情怀和感动。我们很多时候不曾考虑过我们拥有什么,但是当我们看过了《战狼2》,又观摩了《红海行动》后,我们会发现,我们拥有着别国所羡慕的先进武器,拥有安定祥和的社会秩序,更拥有着祖国对我们的不离不弃。  《红海行动》是我们从高屋到实地的大国自信。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是政治教育、党性教育,但是有时候会显得有些虚无缥缈,落不了地。但是,从《战狼2》开始,我们就慢慢被红色主流所洗脑,是一种不自觉的洗脑和跟随。不需要教科书般的教育,只需要用青年人喜欢的最燃的方式告诉青年,我们经历的是什么样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这是最现实的融入和最真实的展现。去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引来国外无数媒体的争相报道,那个时候,我们就有了被追逐的自豪,但是仍有些空中楼阁,不那么脚踏实地,但是,随着文化推广的慢慢深入,我们真切感受到,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的已经不是卑微的东亚病夫的血,而是已经能够站立在世界高峰的自信之血。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大国自信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能形成的。对于习惯了被外来文化侵袭的内心,要想重拾几百年前的中华傲气需要一代代人去慢慢培养。但是,现在的我们已经坚信,我们手上那本护照的分量已经是我们内心强大的安全感,已经是我们面对困难的坚强后盾,这或许就已经是一个里程碑了。  这样看来,红海行动拯救的不是一个邓梅,而是千千万万仍缺乏大国自信的“邓梅”。祖国,从这一刻起,不再是简单二字,而是一段深情和热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观后感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