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750字

窗外

750字 初二

窗外,是一片稻田。

稻田边缘,是几株翠竹。

窗格将大片的竹影汇成小块,于是,每块窗格上的一片剪影,便多出了一片深重的墨色。

这竹,是太太去世那年栽下的,当年一棵挺拔俊秀的翠色,今日已飘出一片浓浓的绿晕来。

在我出生时,太太年事已高。太太的行为,逐渐变得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家里人时常会为她而忙乱着。“老太又去哪儿了?我让她不要乱走不要乱走,又给我们添乱……”“快!去找找!走上马路就不得了了!”

于是便找。常常,我们会在窗前看见她。窗内,是太爷生前也留下的已停的怀表,挂在衣帽架上,缓缓地摇摆着。窗外,是瑟瑟秋风吹动着太太的发丝。太太常常能够在窗外一站就是一整天,喃喃着一些谁都听不懂的话。是回忆着自己璎珞矜严,同太爷在一起的时光吗?

家里人终于耐不住,将怀表送给了太太。于是太太竟不再乱走,只是摩挲着怀表,打开,关上,再打开,再关上。太爷黑白的,印在怀表里的照片也就出现,消失,再出现,再消失。太太为这样简单的幸福而快乐着。

每当我走过的时候,太太总会拉着我,絮絮叨叨地告诉我一些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微微地笑着,笑容在脸上的皱纹里冲出一道沟壑,而我总呆呆地站着,呆呆地听着。至于那些故事,我已经忘得差不多,唯一的记忆便是那闪电般的一瞬间,握住我的那双手,满是皱纹,坑坑洼洼,却透着一股子让人安心的力量。

人终究抵不过岁月,我们只能看着他们一步步被时间埋葬。

太太消失了,走完了她从生到死那短短的距离,在太太时常出神的那个窗口,栽上了一株翠竹,太爷的怀表被挂回衣帽架上,在微风中摇摆着。竹影默默地,轻盈地,触摸着它。

太太去世已五年有余,斜坡上的竹却越发的烂漫,原本的一株已生根发芽,长成了三十来株的一片竹林,最开始的那一株竹已长得十分粗壮,像众星捧月般被环绕着,每夜的窗外,于是多了一片茂密的心安。

曾注视过那一片竹林,似乎看到太太穿着一件灰色的棉袄,回过头,恍惚间,竟笑得像个中学的女生。

永远不变的情思

800字 初二

记忆中对故乡的眷恋永远不变。

兴化戴窑是我的老家,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河道多,成了那里的第一大特点,而且那里的水绿,绿得深沉。打渔人在早晨晨雾未散尽的时候便撑着一叶小巧的、两头上扬的小舟出没在水面上。我喜欢看他们在雾中那若隐若现的身姿,打渔人的双手灵巧地用一根细而长的竹竿驱着小舟在水面上自在地移动。他们一挥臂,那渔网便像烟花绽放的样子落入水中。兴许是那时的鱼儿刚刚睡醒,昏昏沉沉地就被捞上来。他们将装满鱼的网放在小舟上,再一条一条的装进箩筐里。这时,打渔人那黝黑、沧桑、皮肤簸皱的脸上不禁溢出一种满足的笑,我想,这便是打渔人的幸福吧。他们撑着舟离去,在水面上泛起两道波纹。

船走了,可打渔人的“幸福”久久地在我脑中寄宿下。

贯穿小镇的一条步行街,是这水乡最热闹的地方。这儿人多,店也多。往里走,那中段必会有个小摊,是卖糖画的。卖糖画的人是个和善的老头子,你给他一元钱硬币,他用那青筋裸露的手接过,丢进脚旁的泡沫盒子里,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然后,他用同一只手,握起一把勺,往糖浆锅里一送,盛出一勺金黄色的糖浆,将它们均匀地倾泻在铁板上,用它作画一个漂亮的图案:或是鸟兽鱼虫,或是神话中的人物……便呈现出来,在我记忆里那人手下的糖画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可让人羡慕了。再往上放一根竹签,等上一小会,那老头就会递给你一幅糖画儿。小心舔,慢慢慢舔,那味道便成了童年的回忆,淡淡的甜永远留在我的舌尖上。

兴化的大闸蟹也是鼎鼎有名。

在婆婆家能尝到最美味的蟹。当凉爽的秋风吹过这里,便“正是螃蟹肥嫩时”,从菜市场采购最新鲜的蟹回来清蒸后,用筷子的一头插进蟹身与蟹壳之间,翘开,那里面的蟹黄与蟹膏定让你赞不绝口,浓浓的香弥散到屋里的每个角落,蟹身里的肉嫩、白、鲜、滑,配上醋和生姜粒,分分钟抓住了我的味蕾。

故乡的一切是那么诱人,让人眷恋,它承载着我儿时看打渔人捕鱼、尝香甜的糖画、品肥美大闸蟹无忧无虑的记忆,寄托着我对它无比爱恋、怀念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7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