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红楼900字

细品红楼

900字 初三 应用文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之手,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主要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三人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以及贾府等四大家族的没落。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看红楼,不知道看了有多少遍了,或是看书,或是看电视„„但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总希望可以继续一遍一遍的看下去。其实更喜欢看书的感觉,在冬日,午后太阳最温暖的时候,可以安静的,独自一个人走在红楼的世界里,看大观园里的小桥流水,看大观园里的雪里傲梅,看黛玉的孤高自诩,看宝钗的圆滑温婉……那一幅幅迷人或颓废的景致,那一件件感人或令人叹息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她是红楼梦当中最让人心疼,也最让人无法忽略的一个女子,紧是那“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就足以让人永远的将她记住。也许很多人不喜欢她的娇气,说她小肚鸡肠,心胸狭窄,但我依旧认为她是大观园里最耀眼璀璨的一颗明星。还记得,黛玉满腹愁肠地边吟着诗边将飘落的花瓣掩于泥土之中;还记得,宝黛坐在花阴下,细细地品读《西厢记》;还记得,黛玉抚琴悲往事,焚稿断痴情……我始终认为她的才情是无与伦比的,那是一种不沾惹世间俗气的美,让人不得不为她而心动。

黛玉对哭可算是情有独钟,甚至有一些痴狂。相对古代妇女一哭二闹三上吊,黛玉还算是优雅多了。但是从这能看到她对待事情的软弱:面对困境是哭,面对病痛是以泪当药,甚至在面对婚姻的抉择时依旧是呜呜咽咽……无数的哭声中我感到了她对自己命运、婚姻的无法掌握的无奈,但又仿佛听到了她对封建制度说出强有力的“不”字。

她有属于她的骄傲,却也有属于她的自卑,这样的出身决定了她这样的性格。她没有宝钗的世故八面玲珑,也没有湘云的大咧男儿气,有的是特属于自己的女儿柔肠,对自己感情的执着与坚持。她的清高,她的脱俗,注定与这个污浊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也正是由于无法与这个社会的融合,造就了她悲剧的开始。尽管黛玉她的一生注定与眼泪相伴,但依旧不曾后悔让她来到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她,大观园里的落红有人葬了。那片片落红似残阳余晖,似黛玉临死前口中吐出的鲜血,刺目,难忘……

红楼中的每一个女子都是一个故事,元春,看似让人羡慕,实为笼中金丝雀;探春,一朵带刺的玫瑰,铿锵却也注定沦落他乡;迎春,随和不与人斗,但终究难逃中山狼的饿口;惜春,虽生在豪门,却看破红尘,常伴青灯古佛;湘云,女儿中的男子,也沦为孀妇独守空闺;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看红楼,你可以看到现实社会中所有的一切善与美,恶与丑,人性的真挚与淳朴,丑陋与险恶。

细回想

100字 高一 诗歌

把酒言欢,杯清谁系情。

啧啧咂下嘴,诉心声。

再忆当年事,青衣发、却难忘。

抽思滋泉侧。好山好水,酒尽愁肠既锁。

当年情真依旧深。莫虑岁月过,牵涉。

如若再相逢,还得像、旧时样。

望月留念想。碎影乱乱。尚不复昔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应用文
900字
栏目热门